央視網 > 評論頻道 > 央視網評

“美麗中國”行動應自公開透明始

特約評論員 李泓冰 2013年03月01日 17:22

相關新聞:

兩會系列評論之一:滿懷期待迎盛會

專題:2013年全國兩會

封面報道:兩會引力

兩會召開在即,治理環境污染已經成為公眾關注的話題。我們喝的水是否安全,我們呼吸的空氣是否乾淨,我們的家園是否綠樹成蔭,這些不僅關係著生態文明的建設,更關係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建設更加美麗的中國,重拳治理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民眾共同的呼聲。

十年前,官民齊心聚殲“非典”;今天,我們又將如何凝聚力量,圍剿“更可怕”的戕害民族、貽禍子孫的重度污染問題?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執政追求目標之一,彰顯中華民族對子孫、對世界負責的精神,甚至罕見地在黨的報告中出現感人肺腑的詩意般語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藍天、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這些表述確有現實針對性和緊迫性。十八大關於生態文明的表述,來得正是時候,也顯示出中央的堅不可摧的決心。

十年前的“非典”疫情,曾經被“雪藏”。但隨著疫情的發展,信息公開透明成為“防非”第一利器,逐日播報疫情進展和感染人數,在共和國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政府和公眾都從中感受到信息公開與透明行政的力量。“防非”勝利,始自公開透明。

聚殲毒水、毒土與毒氣,遠比當年防非更加任重道遠。一方面,只有摸清和亮出環境家底,公開污染程度與範圍,才能引起從官方到民間對污染的高度警覺與足夠重視;另一方面,還要抓緊建立起強制性的信息公開制度,讓我們清楚看到是哪些地方、哪些企業在污染中國。唯其如此,才能向那些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尚存疑慮甚至抵觸的官員和企業不斷敲響警鐘,同時引入強大的社會監督力量,形成以下社會共識:轉不轉方式,調不調結構,關係的不僅是中國經濟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也是中國人民的健康與中華民族的可持續發展。事關民族前途命運,政府責任重於泰山,絕不能向任何人、任何企業網開一面。

還我“美麗中國”,轉變增長方式,當下最有效的、最具可操作性的逼退環境污染的殺手锏,是信息公開透明。深信兩會代表、委員將為治理污染大聲疾呼,為“美麗中國”行動邁出關鍵性的第一步。

最新文章

責任編輯:秦研科 熱詞: 美麗中國 公開透明 環境保護 兩會

打印 | 我要糾錯 | 複製鏈結 | 轉發郵件 | | 分享到: CNTV微博

channelId 1 1 1
專欄作家

文言文聽力“闖入”考試?

專欄作者:劉浩睿
央視網評論員,關注社會娛樂

深泉學院比哈佛更難進的牛校

專欄作者:關開亮
央視網評論員,關注民生影視

五一齣遊:“人比XX都多”

專欄作者:王二丫
媒體人,關注社會民生。

騰訊新浪開微博,只是討罵?

專欄作者:雷世遠
央視網記者,關注社會熱點。

挺一挺政協委員的編劇情結

專欄作者:陳方
《燕趙都市報》評論部主任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