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評論頻道 > 央視網評

收入分配改革是民心所向的共富路標

特約評論員 鄧海建 2013年03月05日 14:07

相關評論:

兩會系列評論之一:滿懷期待迎盛會

兩會系列評論之二:“美麗中國”行動應自公開透明始

兩會系列評論之三:十年奮發氣自雄

兩會系列評論之四:人民滿意是衡量政務作風的標準

兩會系列評論之五:民之所盼 夢之期許

以收入為核心的公民資産,既是社會資源配置的重點,也是彰顯社會公平正義的核心。在兩會前媒體進行的一項“2013年最受關注的十大熱點問題”調查中,“收入分配”已高居第三位。

與民聲民意相對應的,是制度改革的另一隻“靴子”即將落地。新華社北京2月26日消息説,國務院批轉的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正式出臺。隨後,國務院有關部門在這項改革中的具體分工對外公佈。正如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所言,意見是我國改善收入分配狀況的指導性文件,有助於廓清改革大方向、確立正確原則,擺脫某些曠日持久、莫衷一是的爭論。

收入分配之所以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公共議題,離不開一下四個現實背景:一者,反映出在貧富差距日見拉大的現實情況下,基於個人生存發展權益之上的自然焦慮。1月18日,國家統計局首次公佈2003至2012年基尼系數。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稱,中國全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2012年中國的基尼系數為0.474,2008年基尼系數曾達到0.491,此後逐步回落。儘管這個數據與北京師範大學管理學院和政府管理研究院共同發佈的《2012中國省級地方政府效率研究報告》描述的“0.5以上”有所差別,但終究是核心數據的首次“脫敏”,説明官方已經意識到收入上面的懸殊以及可能衍生的社會問題。

二者,正視收入差距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正視勞動要素的價值。用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的話説,我國10多萬億的財政收入,再加上土地出讓收入、各種政府性基金收入、社保基金收入,政府掌握和分配的資源,按2011年計算就佔GDP比重高於36%。政府佔比重太大的結果,是令民眾“分享”的蛋糕較為弱小,且為“三公”等治理留下了艱難的伏筆。要讓民眾富裕起來,對於只能支配勞動要素的大多數普通勞動者來説,唯有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三者,隨著市場化進程的加劇,以壟斷為特徵的行業和領域必須成為收入分配改革的先行軍。成品油價格上調的尷尬、電廠賣電事件引發的全民熱議、發改委疑似對白酒“高富帥”開出的壟斷罰單、國企高管的年薪糾結……諸多經濟類公共事件,在喧囂的民意之後,都指向一個共同訴求:扭轉行政壟斷格局,削平壟斷收入福利,以公平自由的市場競爭、保障各個版本的“36條”真正落實,以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打破身份地位上的收入差別。

四者,推進收入分配改革,是實現政治目標的莊嚴承諾。十八大報告提出,2020年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再次重申,到2020年城鄉居民收入實現倍增的目標:城鄉居民人均實際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力爭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長更快一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如果分配製度不加以變革,收入分配領域的“硬骨頭”和“深水區”難有改觀的話,“翻番”的目標可能難以如期實現。

對於柴米油鹽的日子來説,收入增長快一點,物價上漲慢一點,這是最樸素、也是最基本的幸福訴求。從頂層設計的思路來看,30多條收入分配改革的路徑已然漸次清晰,例如促進就業機會公平、促進中低收入職工工資合理增長、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産性收入等。從民間吁求來説,處於局部試點階段的房産稅、處於研究階段的遺産稅,乃至於推進資本社會化等,都有著自圓其説的合理邏輯。也許正如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樹成所言,提高居民收入的最重大舉措是“抓好國民收入分配大格局的改革和調整”。儘管利益結構複雜艱難,儘管改革程序繁複瑣碎,但克難攻堅、有序推進,仍是眼下最迫切的選擇。

收入分配改革,是民心所向的共富路標。對中國的收入分配改革而言,沒有什麼比實幹更重要、更可靠。

最新文章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社會資源 公民資産 收入分配改革 民心所向 共富

打印 | 我要糾錯 | 複製鏈結 | 轉發郵件 | | 分享到: CNTV微博

channelId 1 1 1
專欄作家

文言文聽力“闖入”考試?

專欄作者:劉浩睿
央視網評論員,關注社會娛樂

深泉學院比哈佛更難進的牛校

專欄作者:關開亮
央視網評論員,關注民生影視

五一齣遊:“人比XX都多”

專欄作者:王二丫
媒體人,關注社會民生。

騰訊新浪開微博,只是討罵?

專欄作者:雷世遠
央視網記者,關注社會熱點。

挺一挺政協委員的編劇情結

專欄作者:陳方
《燕趙都市報》評論部主任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