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邇曉:國企改革須有自覺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25日 08: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非特殊性行業的國企需要離開超國民待遇的襁褓,進入平等競爭的環境中。什麼時候完成這種轉變,什麼時候國企才會真正強大。

    10月24日,國資委主任王勇在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上做了“關於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闡述了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基本情況,目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存在的問題,以及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工作思路和七項措施。

    國企改革既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也是堅冰區域。此前,國企改革大體走了兩大步。第一步,用15年左右的時間,通過擴權讓利、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等措施,把國有企業帶入了市場。第二步,用了10年左右的時間,通過困難企業退出、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等措施,初步搭建了現代企業組織的制度框架。這兩大步改革,既為經濟創造出了一個較為穩定的主要增長極,同時也做大了一批國企。截至2011年底,全國國有企業的營業收入、實現利潤和上繳稅金,分別達到了全社會工商企業的35%、43%和40%。進入世界500強的國有企業也達到了54家。

    儘管國企改革所産生的效益巨大,但是也要看到,國企改革並沒有完成,仍然處於半程。一方面,相較于國企所佔據的資源優勢和資金優勢,其經濟和社會貢獻率仍然偏小。儘管許多國企已經成長為超大型企業,但在市場競爭力上與國際企業相比仍然處於弱勢。大而不強,是許多國企的主要表徵。另一方面,由於企業治理結構還不完善,不少國企的行政化色彩依然濃重,經營者管理制度還不能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在維護利益格局的訴求下,國企內部的改革動力顯得不足。

    改革緩慢停滯的情況,隨著最近幾年國企的日子相對好過,而越發凸現。由於國有企業創造就業崗位、拉動經濟增長的效應明顯,地方政府通常會採取各種優惠措施,吸引國企落地。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國企“特權”意識的滋生。比如,在個別地方,國企或其關聯企業,不但不是保護環境、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領軍者,相反卻出於成本考量,變為了環境違法的&&人。而地方政府部門對此束手無策;又如,個別國企利用資金雄厚的優勢,偏離主營業務,涉足地産、金融等更高利潤領域,加大了調控成本;再如,有的行政壟斷型企業,對於引入市場競爭機製表面歡迎實則抵觸,客觀上延緩了改革的深入。

    過去的國企改革經驗已經表明,有頂層設計和推進路線圖的主動改革,可以帶來多麼巨大的效益。從目前國企存在的問題和其使命看,需要繼續積聚改革動能,推動改革深化。這既要求國企改革思路的進一步明確,也要求國企具有尋找改革動力的自覺意識。這種自覺意識不會自動形成,而只能建立在真實的競爭環境中。這也就意味著,非特殊性行業的國企需要離開超國民待遇的襁褓,進入平等競爭的環境中。什麼時候完成這種轉變,什麼時候國企才會真正強大。

熱詞:

  • 國企改革
  • 改革動力
  • 環境違法
  • 國有企業改革
  • 特權
  • 國資委
  • 頂層設計
  • 路線圖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