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一、美國經濟繼續惡化
遭受日本地震和中東産油國動蕩影響,全球經濟增長處於"疲弱階段"。但是只要全球供應鏈恢復正常和油價回落,下半年全球經濟將有希望走出復蘇之路。 然而幾個月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1年秋季年會上各國財長、央行行長、經濟學家的座談,否定了這一觀點。取而代之的卻是對於當前歐債危機以及全球經濟復蘇進程的擔憂和焦慮,更讓世界經濟充滿變數的是,目前針對美國華爾街的抗議活動已經在升級蔓延。
2011年9月17日,上千名示威者聚集在美國紐約曼哈頓,試圖佔領華爾街,他們帶著帳篷,高喊著口號,聲稱要長期堅持下去。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告訴記者,在過去的幾十年間,美國過於強調效率,非常少的精力用於強調公平造成這種惡果,累積起來的。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所長向松祚説,你看美國一般的製造業工人也就是拿4萬、5萬美金年收入,但是華爾街的這個金融界的這些人,動輒可以拿幾十萬美元,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美元,這個分化是非常厲害的,所以為什麼佔領華爾街?這些人把矛頭指向華爾街的一些金融大亨。
然而美國總統奧巴馬
美聯社經濟專欄作家馬丁 克魯斯汀格對記者説到,應該要著手解決,美國的失業率它相當高,達到9%。所以美國現在陷入了一個經濟復蘇緩慢的尷尬,因為2007年到2009中的經濟衰退如此得嚴重,那麼多人都失去了工作,我們現在要重新獲得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是相當不容易的。
墨西哥央行前行長奧特茲告訴記者,現在美國面臨的不是短期的財政危機,它們的失業率高起,經濟疲軟,但不幸的是,由於政治上的矛盾,(美國)並沒有實施足夠的有效措施來刺激經濟。
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使美國政府赤字大幅度上升,在2011年5月,美國國債觸頂,開創了14.29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舉債度日成為家常便飯;而另一方面,美國兩次的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不僅沒有將美國經濟帶入新一輪的經濟復蘇,反而將全球推向的流動性氾濫的漩渦。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所長向松祚講到,美債危機、歐債危機已經長期化了,美國這個債務高,你想它在五年之內、三年之內能夠把債務的規模降下去嗎?降不下去。這是非常麻煩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納麥特 夏菲克告訴記者, 對於美國而言,重要的是在中期計劃中如何整頓好財政,控制好財政赤字的規模。在短期而言,如何來恢復經濟的增長,如最近的就業復蘇計劃,就是幫助美國經濟復蘇一個良好的開端。
美國經濟復蘇乏力,正處在是否會二次探底的關鍵節點上,本次來參加年會的各方人士都非常關注,美國是否還會再推出第三次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而實際上我們看到前兩次的貨幣政策並沒有真正解決美國的問題。人們不禁要問,未來美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究竟在哪呢?
美聯社經濟專欄作家馬丁 克魯斯汀格告訴記者,問題是,我們得由一個如此深得探底來恢復經濟增長,這非常困難,有聲音説不要再來一次量化寬鬆政策,畢竟利率自2008年12月以來已經達到歷史最低點接近0%。所以可以説美聯儲把利率作為政策調控的空間已經不大了。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及人力部長的尚達曼説,就貨幣政策而言,我認為在未來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美國將繼續保持其適度的貨幣政策。也就是説,無論就短期和長期而言,利率將繼續保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
雖然剛剛公佈的全美9月零售銷售增幅數據在汽車銷售的強勁推動下取得了環比增長1.1%的7個月新高。但僅憑這個數據難以斷言美國經濟找到了快速反彈之道,因為即使美國第二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增幅超預期達到1.3%,其距離約4%的金融危機前的水平也差距明顯。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説,消化這麼多的就業,這麼長的時間是必須的,最少的時間,那我們從2008年到現在開始算的話,美國出現十年的停滯期可能性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美聯社經濟專欄作家馬丁 克魯斯汀格告訴記者,美國現在正面臨的情況和日本之前所經歷的“失去的十年”非常相似,我同不少的經濟學家交談過,他們都認為美國經濟現在雖然有增長方面的困難,但它同時也具備使其經濟復蘇的資源。不過美國真的有可能也會面臨“失去的十年”。
美國是否真的會步日本的後塵面臨失去的十年,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美國經濟疲軟的狀態卻是不爭的事實,對於全球的經濟來説,美國目前的經濟狀況雖困難重重卻還有喘息的機會,而對於身處債務危機的歐洲經濟體來説,迅速解決當前的困局才是真正的當務之急。
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評級公司下調了希臘主權評級,當時金融界普遍認為希臘經濟體系小,發生債務危機影響不會擴大。誰也不會想到,這場危機最終席捲了整個歐洲大陸,包括比利時這些外界認為較穩健的國家,以及歐元區內經濟實力較強的西班牙,都預報未來三年預算赤字居高不下,歐元區正面對成立十一年以來最嚴峻的考驗。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納麥特 夏菲克説,隨著歐洲一體化程度的加深,之前長期以來歐洲內部隱含的一些問題隨之顯現出來,比如説希臘、葡萄牙,這些國家長期以來經濟增長乏力,缺乏競爭力,只是我們在過去沒有發現。隨著歐洲債務危機爆發,這些國家的問題明顯地凸顯出來了。
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歐盟應對危機的能力飽受質疑,歐洲債務危機發生以來,各國意見分歧, 歐元區缺乏一個共同表決的有效民主機制,導致無法及時通過有效解決方案。這顯示出歐元區無法處理危機的窘態, 也使得危機一再惡化。
瑞典財政大臣安德斯 博格告訴記者,我覺得主要的問題是縱觀援助行動北歐國家缺乏意願對希臘進行救助,他們認為希臘如今面臨的主權債務危機是由希臘人民自己造成的,因為在過去的幾十年以來,希臘一直有著財政問題,經濟發展較弱,出口疲軟,經濟也背負沉重的行政負擔,缺乏有效的改革,所以各國認為這是希臘自己的問題。
國務院參事兼友成基金會常務副理事的湯敏對記者講到,比如説德國利益跟希臘利益跟意大利利益不一定完全一樣,德國還要去説服它的老百姓,拿出大量的所謂納稅人的錢來去救別的國家,這些就涉及到很多問題。
墨西哥央行行長卡斯滕斯説,各歐洲國家此次難以達成一致行動,最主要的原因是各國所處的經濟週期不同。各國對本國經濟的關注重點不同,這反過來也將使各國呈現出不同的經濟復蘇速度。
10月13日,隨著斯洛伐克議會以絕對多數票贊成連續通過3項決議:批准歐洲金融穩定機制擴容議案,歐洲救助基金擴大方案決議終於走完了最後一站。歐洲救助基金的規模將從2500億歐元增至4400億歐元,人們似乎看到了危機解決的一絲曙光,但很快意識到事情並沒有結束:先是標普宣佈將西班牙長期評級從AA下調至AA-,將其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幾乎同一時間,惠譽下調了歐洲4家銀行評級,分別是柏林銀行、萊斯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和瑞銀。該機構還將巴克萊、瑞信、德銀等7家銀行納入負面觀察名單。更為危險的是債務危機正向銀行體系蔓延,有分析認為如果將資本充足率在7月份的壓力測試5%的水平提高2個百分點,將有66家歐洲規模較大的銀行無法通過歐盟修正後的壓力測試,救助這些龐大的銀行隊伍4400億歐元遠遠不夠。再加之德國、法國等歐元區經濟體經濟萎靡不振,人們擔心歐債危機不僅將嚴重拖累整個世界經濟,並會將危機傳遞到其他經濟體。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所長向松祚講到,更嚴重的問題,就是它的人口老化,人口老化那麼這個需求自然會下降,那麼同時歐洲的移民政策又非常的保守,非常的封閉,沒有新的勞動力,所以歐洲在未來能不能維持2%的增長速度是一個很大的一個疑問。
墨西哥央行前行長奧特茲告訴記者,經濟危機從金融領域蔓延到整個實體領域,通過當今世界的高度關聯的金融通道,所以現在可以説,並不存在什麼區域性經濟危機,就像這次歐洲的經濟債務危機,也影響著世界其他國家。
三、中國抑制通貨膨脹防止經濟過熱局面
曾經有一段時期,美國對待歐債危機的態度像隔岸觀火,還説即便明天從火星掉下來一大筆資金幫助希臘償還所有債務,歐洲的基本面也不會改變。對此,有經濟學家警告説,歐債危機形勢隨時可能失控,歐洲必須在很短時間內準備2萬億歐元資金以應對日漸惡化的情勢。但是現在,美國也有些自身難保。世界經濟又該如何走向復蘇呢?
當前歐美兩大經濟體先後出現危機,一些亞洲國家也紛紛表示對前景的憂慮。像韓國財政部就擔心目前世界經濟形勢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因此要密切關注國內外形勢並增強承受外部衝擊的能力。悲觀氛圍正在籠罩全球。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西方國家把全球經濟復蘇的希望寄託在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上。那麼目前新興經濟體的發展態勢如何呢?能否擔當改變頹勢的重任呢?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1秋季年會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對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未來的經濟前景表達了樂觀的態度。
IMF總裁拉加德説,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低收入國家保持了經濟增長比較喜人新興市場國家保持在了5%-6%的經濟增長水平,預計在2012年新興國家還將繼續保持這樣的經濟增速。因此,相對於對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前景預測,新興國家的經濟增長狀況讓人感到非常樂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表報告預測,明後兩年中國經濟的增長仍然會保持在9.5%和9%,繼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領頭羊。本次年會還專門設計了與中國“十二五”規劃相關的議題,可見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越來越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然而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通脹高企確實不爭的事實,如何控制通脹成為了新興經濟體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雖然當下全球經濟的目光都聚焦到新興經濟體的身上,期盼新興經濟體強勁的發展動力能夠帶領全球經濟步入復蘇之路,但隨著美國兩次的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所引起的流動性氾濫,導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新興經濟體面臨著嚴重的輸入型通脹壓力,而歐洲的救助計劃實施也必將引起新一輪流動性的擔憂,在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的眼裏,中國眼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如何控制通貨膨脹。
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告訴記者,就中國的具體情況而言,中國面臨著經濟過熱的風險,中國應當採取宏觀層面的監管措施,同時也應當使其貨幣適度升值。因為經濟過熱和食品價格上漲密切相關,對於低收入人群來講,這個問題很敏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奧利弗 布蘭查德説到,一些國家面臨著嚴重的通貨膨脹,如越南。但就總體而言,新興市場國家的通脹率在7%左右,我們預測通脹率將降至6%。
面對嚴峻的形勢,中國政府始終不敢放鬆對通脹的治理,10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6.1%。雖然CPI漲幅連續4個月滯留在6%以上的高位,但其近兩個月的連續下行,讓人們期盼已久的“倒V”型曲線顯露出苗頭。不過,9月份CPI環比漲幅的上升以及新漲價因素影響的放大,卻預示著中國未來的通脹壓力仍不容小覷。此輪通脹最主要的因素是成本推動。勞動力、資源、能源、資金等要素成本都可能會繼續上升。專家預測CPI未來在5%左右的水平運行非常大,回落到3%以內的可能性很小。食品價格的上漲仍是推動物價上漲的主要因素,穩定物價總水平仍然是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國務院參事兼友成基金會常務副理事的湯敏對記者講到,所以未來的一段時間,相當長得一段時間,發展中國家跟就是反通貨膨脹將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工作。
墨西哥央行行長卡斯滕斯對記者説,在應對通脹時,貨幣政策往往確實會呈現出一定的滯後效果。我們看到,中國人民銀行已經迅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但要看到措施的明顯效果的顯現確實需要時間。我個人也十分希望能夠儘快地看到這些政策出效果,另外, 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也影響著通貨膨脹,不僅僅是對中國而言,對世界其它國家也是如此。
而就在10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的前一天,海關總署公佈了中國9月出口數據,同比增長17.1%,低於上月的24.5%以及市場的普遍預期。從今年前八個月的情況來看,出口增速放緩趨勢也明顯增大。歐美身陷危機導致外需增長乏力的態勢已十分明顯,人們擔心這將對於我國出口乃至實體經濟形成進一步的衝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奧利弗 布蘭查德接著説,中國有著很大的出口需求,因此中國出口的增速將會放緩。如果中國不採取任何措施,那麼很明顯的,中國經濟的增速也將會放緩,這也更促進中國進一步提振內需,增加投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納麥特 夏菲克告訴記者,中國把內需驅動列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我想中國政府肯定認識到這個轉變,是政府五年計劃的重要內容,出口經濟轉內需經濟是一個重大的議題,也對世界經濟至關重要。
一方面,經濟存在下行風險,而另一方要抵抗通脹的困境,國內的經濟政策面臨兩難境地,雖然對於中國的未來經濟發展抱有樂觀預期,但如何撬動內需,加快改革步伐,使經濟增長從出口和投資轉向消費,實現經濟的再平衡,以此降低中國對發達經濟體貿易夥伴需求的依賴,減少國際外部環境衝擊的影響,在當前複雜的經濟環境下顯的尤為重要。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所長向松祚告訴記者,我們講三座大山壓在它身上,就是這個住房、教育和醫療,這三項開支如果你把它給降低以後,老百姓其實可以儘量少存錢,可以不存錢,一儲蓄你就可以降下來,消費你就可以大幅度的上升。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曹和平教授説,我未來的安全有保障了,我儲蓄率就降低了,對不對?儲蓄率降低了,什麼呢,消費率就起來了,消費傾向起來了,購買意願增加了,購買意願增加了,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加快了,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加快了,內需起來了,內需起來了,出口導向的那個戰略就能得到某種意義上矯正。
國務院參事兼友成基金會常務副理事湯敏告訴記者,我們的金融體系的改革、我們勞動市場的改革,包括我們現在大量的這個資金和大量的這個利潤都集中在少數的一些大企業,特別國企上面,我們怎麼樣讓中小企業能夠生存環境更好一些。
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説,當時我在中國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你完成一篇關於中國經濟的報告。中國已經保持了30年的高速經濟發展,是否能夠找到一個模式,有效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這將會是一個對出口導向以及投資導向型經濟,減少依賴的模型。我們知道這些發展目標已經被列入了中國第十二個經濟發展五年計劃。但其實它們在十一五計劃當中就已經有所體現了。但是這個轉型過程被全球金融危機干擾了,我們這篇報告就是關於如何從具體的層面實現。中國一直主張的轉型這個問題十分重要。因為隨著2012年中國領導層更新換代,經濟結構調整的問題會很重要。我相信隨著中國開展結構性調整,其面臨的價格問題將會有所緩解。這不是像拉加德説的,什麼中長期財政政策,而是一個長期的問題,最終會將有利於全球經濟體系的平穩及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