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馮雪梅:收費從來就不是萬能藥方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10日 07: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74.8%的受訪者認為,所在城市擁堵嚴重;75.4%的人反對徵收擁堵費——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針對擁堵問題的調查,給出了兩個有趣的數字。

  相比于節假日高速路,大城市的交通擁堵,更讓人難以承受。如何治堵?許多地方都在“擁堵費”上下功夫。但是,民調的結果卻顯示,絕大多數人並不支持收費。這就使得正在醞釀中的治堵收費政策,因缺少民意的支持而“先天不足”。

  對徵收稅費懷有不可遏制的衝動,似乎是一些城市管理者的通病,在他們看來,收費和徵稅是萬能的。房價高了,就收房産稅或者物業稅;環境污染了,就收排污費或者環境稅;城市擁堵了,就收擁堵費。仿佛一收稅費,所有難題就能迎刃而解,所有麻煩就會消失于無形。高速路堵了,他們會説都是免費惹的禍;房屋空置率過高,他們會説一收稅,空著的房子就會減少;城市不堪重負,他們會説進城交費,看你還堵不堵?依此邏輯,醫院看病的人太多,那就大幅提高掛號費;好學校排隊佔位,那就增加擇校費;春運一票難求,那就上浮票價……只要價格漲上去,需求必然減少,問題不攻自破。

  真要這麼簡單,估計人人都能當經濟學家,也不必有什麼社會管理的能力和智慧了。可遺憾的是,收費和徵稅從來都不是萬能藥,也創造不了美好新世界,而圍繞著稅收所産生的一系列經濟問題,歸根結底都會成為權利與權力博弈的政治問題。

  有些人對此心知肚明,卻揣著明白裝糊塗。比如説稅收法定,就時常被忽略不提——目前納稅人所要繳納的種種稅費中,以法律形式出現的並不多;各地政府推行的一些地方性稅費,嚴格履行法律程序的,少之又少。而像房産稅、擁堵費之類與每個納稅人直接相關的稅費,在出臺的過程中,又有幾個徵求過納稅人的意見?

  一些管理者的邏輯似乎是:收稅費是為了你好(比如,可以降低房價,減少擁堵),所以,就替你做主了,不必問你同不同意。他們很少會説,多收稅費,自己手裏有錢花起來方便——其實,自利的衝動,往往是徵收稅費的一個重要原因,至於那些稅費是否使用得當,便無從知曉。別的不説,這些年,各地政府沒有少收土地出讓金和房屋契稅,可是,一到建設保障房時,不是哭窮就是盡可能減少投入,納稅人的錢都去哪兒了?

  確實,不管是政府自身的運轉,還是提供公共産品和服務,都需要稅費的支持。繳納稅費,是納稅人的義務,與之相對應,他們也有權利知道稅費的去向,有權利要求它“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擁堵費是不是都用於改善交通狀況?房産稅是不是都用於改善民生住房?環境稅是不是都用於治理污染?高速公路到底收了多少費,城市的停車費到底給誰了,能否説清楚?

  市場不是萬能的,城市管理也不是不斷加收稅費那麼簡單。指望一收費就不堵,不是頭腦簡單,就是利益驅使下的自欺欺人。沒錯,城市擁堵,是城市人造成的,他們得為此付出代價。可是,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的佈局規劃不合理,公共服務不到位,管理混亂,又該由誰負責?

  如果徵收擁堵費勢在必行,不妨聽聽納稅人的建議。民調顯示,74.1%的人認為,最有效的治堵方式是完善公共交通;48.4%的人認為,徵收費用要向公眾公開,嚴格用於改善公共交通;38.0%的人認為應事先舉行聽證會,廣泛聽取群眾意見。

  政府的責任不是收稅費,而是在稅費的“供養”下,提供更好的服務。不要以為,收了費就一勞永逸,那只是政府責任的開始。如果收了錢,不辦事,該作何論?在交了擁堵費之後,城市的交通狀況並無明顯改善,是不是可以拒絕再交費?

熱詞:

  • 徵收擁堵
  • 稅費
  • 收費政策
  • 房産稅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