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程亞文:善待農民工,延續“人口紅利”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2日 11: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國家人口計生委日前發佈《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2》稱,現在全國有2.3億流動人口。而從各方面情況來看,佔到全國總人口17%的這部分人群,在“流動”到城鎮之後,與流入地的融合程度並不高。這對中國社會管理是一個大挑戰。

  城鎮裏面有成千上萬的人處於“遊魂”狀態,這給社會治理帶來的難度不言而喻。然而,把這2.3億人當作消極因素,是需要“被管理”的對象,則是錯誤的。從公民權利角度看,2.3億人中80%是農村戶籍即所謂“農民工”,他們為中國製造業的興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源,卻沒有很好分享城鎮化的發展成果,在公共服務上備受歧視,這很不公平;從國家長遠發展的角度看,2.3億流動人口是中國當前最為豐富的一部分人力資源,確保他們在城鎮安居樂業,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是最大的利好。

  中國今天在人口和經濟發展上面臨的問題,已經與過去極為不同。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所依賴的“人口紅利”正逐漸消失,預計到2015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就會出現下降,各地不斷出現“民工荒”就是寫照。雖然推動産業升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因勞動力減少帶來的困難,但作用仍然有限。最需要做的,應是善用現有的人力資源。從以往情況看,中國“人口紅利”期的喪失,實際是人為的提前喪失,是對人力資源沒有很好利用的結果。目前,城鎮用工普遍存在“吃菜心”現象,只喜歡使用年輕人口,對四五十歲、仍處在勞動年齡的“農民工”,很少有人願意聘用。筆者幾年前到湖北宜昌做調查研究時,當地基層幹部談得最多的問題,就是如何解決回鄉的40、50歲左右人口的就業。

  與此同時,佔流動人口近一半的新生代農民工的勞動潛力,還沒有很好挖掘,他們在城鎮生活,卻無法如有城市戶口的同齡人那樣,在城市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培訓,其勞動技能相對不足。這部分總量上億的年輕人口,不可能如父輩一樣,“打不動工”就回鄉務農。不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創造就業渠道,會影響中國社會安定,而處理好了,則會成為中國社會進步的力量源泉。

  近年來,不斷有人呼籲提高退休年齡,這是必要的,但當前更應該做的是把流動人口的勞動權利維護好,把勞動潛力挖掘好,這可以在今後一些年有效減緩因勞動人口占比下降和總量下降帶來的壓力,使中國的“人口紅利”期延長。要為進城農民工在城鎮落地生根創造條件,打破城鄉分隔的戶籍制度和社會保障體系,在哪工作就享受哪的社會保障,而且戶籍和社會保障可以隨工作變動而自由變動。同時,要有力保障流動人口的勞動權利,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農民工進城後無法在城市安居,很大的一個原因還在於勞動權利得不到很好保證,農民工的勞動收益與付出不相匹配。有基於此,要加大《勞動法》的執行力度,使農民工的收入增長起來,能夠負擔租住房屋、子女教育等基本的生活開支。

  大量農民工流動工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撐起一片藍天,國家有責任為他們在城鎮安居樂業創造條件。當然,一下子改善大量流動人口在城鎮的處境並不現實,但眼下確實到了在現有基礎上加大力度的時候!

▲(作者為浙江大學非傳統安全與和平發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熱詞:

  • 農民工
  • 人口紅利
  • 農民工流動
  • 在城鎮
  • 勞動法
  • 遊魂
  • 勞動權利
  • 非傳統安全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