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星文:保障房建設——肯定成績,正視問題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6日 10: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千龍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有關部門要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法律法規,尤其是抓住建築質量和住房分配這兩個重要環節,讓保障房制度為公眾帶來更多的福祉。

  昨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長張學勤透露,截至2011年底,全國累計用實物方式解決了2650萬戶城鎮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通過貨幣補貼形式受益於住房保障計劃的居民約有近450萬戶。兩者相加,迄今為止受惠于保障房建設的約3000萬戶,將近一億人。

  住房商品化之後,中國經濟獲得了巨大的推動力,億萬市民通過自行購買改善了住房條件。然而,房價的不斷上漲,將低收入人群擋在了市場之外望房興嘆。為了解決城市中的住房困難家庭的實際問題,政府從1998年起建立保障房制度。尤其是2008年四季度後,各地加快了保障安居工程的建設,越來越多的人受益於這項制度。政府的公共服務功能得到體現,燃眉之急的民生問題得以解決,保障房制度福澤1億人,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也必須看到,保障房制度並非完美無缺。由於地方政府和開發商的逐利衝動,由於工程建設中的監管缺位,由於食利階層的巧取豪奪,保障房的建設和分配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

  首先是某些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問題。有些地方熱衷於開發賣地收入更高的商品房和寫字樓項目,而對保障房的建設漫不經心,建設進度嚴重滯後。在中央政府三令五申的催促之下,他們不得不加快了進度,卻仍有人抱著應付差事的態度。為了降低保障房的造價,一些地方把保障房建在了城市的邊緣地帶,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後,內部空間不合理,很不宜居。為了迅速跟上其他城市的進度,一些地方“蘿蔔快了不洗泥”,或者購買已經建好的房子姑且充數。

  當政府部門以這樣的態度對待保障房時,也就很難指望開發商100%地盡力。保障房的投資水平肯定趕不上商品房,利潤率也不會太高。開發商和建築商為了賺取更多利潤,不惜使用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的手段。加之住房設計、施工、監理、驗收質量把關不嚴,一些保障房在建設中留下了安全隱患。近兩年,有些已經入住的保障房出現了樓板開裂,逢雨滲漏等質量問題;有些在建項目的工地上出現了“瘦身鋼筋”,當這些強度、硬度都不合格的建築材料被用進建築體之後,這些樓過不了多久就會成為危房。

  建房是為了保障市民的安居權,如果這些房子連基本的人身安全都無法保障的話,也就失去了建設的意義。雖然保障房的目標人群是中低收入者,但他們並不比商品房的業主低賤,明知有安全隱患仍然大趕快上,這種行為不僅背離了建設保障房的初衷,而且突破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線。蓋房非同兒戲,質量重於泰山,政府部門既然立下了軍令狀,就必須在這一點上做足功課。

  除了進度、位置、質量的問題,保障房的分配和運營管理也有待改進。家庭和個人住房、收入以及金融資産等基礎信息不足,使得核定工作有一定難度,有些人借機騙租和騙購了保障房。還有的家庭收入增加了,但仍然不退保障房,清退起來也不容易。群眾意見更大的是,有些手眼通天者打通了保障房分配中的某個關節,悍然侵佔了寶貴的保障房資源,有的人坐擁多套房源,有的人倒買倒賣從中漁利。保障房本來是平衡社會財富分配不公的措施,有些地方卻在操作中加重了財富分配的不公,這種適得其反的政策效應令政府難堪,令百姓不平,必須嚴密堵截,嚴懲不貸。

  保障房建設已成為改善群眾居住條件,促進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的民心工程,保障房制度在過去14年中取得的成績必須得到充分肯定。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正視建設管理中多層次的問題:制度不健全,政策不完善,管理不到位,操作不規範,等等。今後,有關部門要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法律法規,尤其是抓住建築質量和住房分配這兩個重要環節,讓保障房制度為公眾帶來更多的福祉。

熱詞:

  • 建設管理
  • 開發商
  • 寫字樓項目
  • 商品房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