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面對面]吳良鏞:90歲的城市理想(20120311)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1日 23: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9f7cdf9c6ae34dfe89d8566a2996be3c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90歲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大獎

    一生致力於營造和諧的人居環境

    他怎樣在城市建設中把握破與立的平衡

    記者:您很憂心這些問題?

    吳良鏞:是誰能夠不思考這一類問題嗎?

    從古城保護到衚同改造

    北京這座城市的規劃與變遷

    他曾經經歷過怎樣的探索與思考

    記者:支持你創新的力量是什麼呢?

    吳良鏞:我為什麼學建築,我就是為生活,生活的意義在建。

    《面對面》古兵專訪中國建築與城市規劃大師吳良鏞

    【人物簡介】

    吳良鏞

    1922年出生

    江蘇南京人

    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

    中國人居環境科學的創建者

    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CCTV消息:著名華裔建築學家貝聿銘曾説過:“你要到哪一個國家,説起中國的建築,大家都説我認識吳良鏞。”吳良鏞,這位在世界上享有盛譽的中國建築與城市規劃大師,因為不久前獲得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年屆90歲高齡的他,在不斷探索建築、人與社會的互動關係中,他提出了哪些真知灼見?面對當前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他又如何思考著解決問題的良方?今天面對面,專訪吳良鏞。

    清華大學大禮堂,一座有著95年曆史的古老建築,這一天即將迎來一場特殊的報告會--吳良鏞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報告會正式開始之前,90歲的吳良鏞柱著拐杖在學生的攙扶下,步入大禮堂。他一個人坐在前排,凝視著屏幕上播放的關於他人生經歷的紀錄片。不一會兒,他將接受來自清華大學校領導和師生們的熱烈祝賀。就在半個月前的2月14號,吳良鏞獲得了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大獎。當建築與城市規劃這門非傳統意義上的經典學科第一次因為他個人的成就而得到了國家的高度認同,這次獲獎本身就具有了特殊的意義。

    記者:您個人怎麼看待這個獎?

    吳良鏞:我覺得到現在無須個人的謙虛怎麼怎麼,不是,而是應該科學地提出來的人居環境科學怎麼得這個獎,再追尋幾十年的一個道路,把它科學地探討。這樣來不僅僅是得獎或者慶祝得獎,而是它跟中國城市發展的道路的密切關係,所以我今天是抱這麼一個態度來回答你的問題。

    吳良鏞是中國人居環境科學的創立者,這一學説並不是搭建在空中的理論樓閣,而是源於吳良鏞長達60餘年的建築與城市規劃實踐。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一解決中國城市建設問題的經世致用之學,並沒有在現實中得以貫徹執行。吳良鏞曾經直言,數十年間,中國城鄉發生的變化雖然巨大,卻也出現了諸如交通擁堵、環境污染、住宅缺乏等“城市病”。

    記者:您認為目前中國城市建設規劃中存在最突出的問題是什麼?

    吳良鏞:放到報紙的問題都是突出的問題,環境污染,看那個霧,霧氣,叫做霾,過去沒有這個感覺,我們過去文獻裏講一個形勢不好,叫千里沉霾,就是烏煙瘴氣的叫霾。那個為什麼出現了,那麼你是各方面污染的一個累積形成的,科學已經發展到現在這樣,談什麼要節約能源、要低碳等等,改變氣候變化的問題等等。

    記者:您很憂心這些問題?

    吳良鏞:誰能夠不思考這一類問題嗎?人居環境是人跟環境,人,建築跟社會,城市與自然,城市與鄉村,這些都是互相之間的。

    記者:有機和諧統一?

    吳良鏞:它是一個結合,它是互相存在的,彼此互相,你沒有鄉村的城市是什麼城市,我不敢設想,沒有農業的工業,GDP上去了,行嗎?我們改革開放改了很多,經濟發展了,發展很多地方,也蓋了很多房子,這些都是有成就的,經濟上升了,這些是有。但是另外,那麼你以後怎麼辦,帶來的問題怎麼辦,污染怎麼辦,土地的喪失怎麼辦,土地的喪失是不能再回來的。

    令吳良鏞感到憂心的還有城市在盲目擴張中對於傳統建築文化的徹底否定,吳良鏞曾批評一些城市把“好的拆了,爛的更爛,古城毀損,新的淩亂”。2012年1月,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北總布衚同24號院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除,引發社會普遍關注,而作為一代建築大師梁思成、林徽因的學生,吳良鏞又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呢?

    記者:您當時聽到這個消息的反應?

    吳良鏞:這些現在我個人感覺到,現在這種現象,零碎的問題太多了。

    記者:您已經不關注個體的問題了?

    吳良鏞:我不是不關注,當然在關注,但是我談的這些問題遠遠比個別的案例要重要得多,而且解決的途徑也更要戰略性的,包括戰略跟戰術,包括各個系統,一個核心還是以人為本。

    記者:但是在這個現代化建設發展的過程中,城市裏面的發展怎麼和這個保護能夠有機地結合呢?

    吳良鏞:所以在這裡頭應該還要進一步發展人居和諧、人居環境,還要把這個學術的發展到一個具體化,到方方面面,所以城市是一個大系統,我們還叫做巨系統,或者有人叫附加系統,錢學森也都提倡這樣。所以把這個匯集起來,要集大成,所以這是一個最根本的。

    記者:但是在現在城市發展中,我們也看到了大量的拆除建設等這樣一種狀況,您怎麼看?

    吳良鏞:這個都是資源,資源是屬於世世代代的人民,屬於今天也屬於明天的,你不能生活在現在,你把這些資源,你沒有這個權利耗盡,所以西方有一種説法,就是我們這些都從子孫借來的,是借來了,不能把它揮霍耗盡,應該留一個什麼東西給子孫。

熱詞:

  • 央視網
  • 視頻
  • 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