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內生動力化解外部壓力 亞洲經濟增長謹慎樂觀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6日 02: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全球經濟受西方經濟拖累前景撲朔迷離的形勢下,亞洲經濟能否繼續保持穩健增長步伐,成為世界輿論關注的重點。2日—5日,亞洲開發銀行第四十五屆年會系列會議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與會各國央行、財政部負責人和專家普遍認為,在歐債風險延續和外部需求減少的情況下,亞洲經濟內生動力仍較為強勁,中國經濟受內需拉動表現出色,未來亞洲經濟增長仍比較樂觀。但是,亞洲經濟體必須著力於增長模式的轉變,進一步增強可持續發展動力。

  亞行行長黑田東彥5日在新聞發佈會上稱,各國政府代表認為,包容性增長、綠色增長是本地區面臨的最大挑戰,亞洲還需要重視以知識為主導的增長。亞行副行長趙曉宇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亞洲最應關注的問題是在區域合作框架下如何達到可持續的、穩定的增長,有效地規避外力給本地區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

  短期最大風險是歐債的影響

  根據亞行在會前發佈的《2012年亞洲發展展望》報告,亞洲新興經濟體2012年的經濟增長率預計為6.9%。而隨著全球消費復蘇,到2013年經濟增速將回升至7.3%。亞行首席經濟學家李昌鏞在4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儘管歐洲經濟比當時預期的要差一些,但沒有很大差別,亞行對亞洲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的預測沒有改變。

  亞行在會議期間發佈的《亞洲如何應對全球經濟危機和轉型》報告稱,亞洲短期內面臨的挑戰是,歐元區債務問題一旦演變為一場全面的金融和經濟危機,需要抑制來自金融和貿易兩個渠道的風險。

  亞行副首席經濟學家莊巨忠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短期內最大的風險來自歐債危機。歐元區國家經濟復蘇緩慢,甚至可能出現負增長,亞洲的外需會因此有所減少。他認為,歐元區的財政緊縮主要通過貿易渠道影響亞洲經濟,但目前風險仍在可控範圍內。另外,歐洲金融機構目前未明顯從亞洲抽走資本。但本報記者從東盟中日韓“10+3”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了解到的情況表明,歐洲銀行仍有可能在近期減少對亞洲的借貸。

  亞洲區域內貿易有所增加

  莊巨忠表示,中國和亞洲經濟的增長來源近幾年對發達國家的外需依賴有所下降,而區域內貿易有所增加。以出口情況為例,中國、韓國等東亞地區國家2008年區域內出口占總出口的37.7%,2011年達到了40%。東盟國家2008年區域內出口份額為49.4%,2011年達到了53.1%。

  亞洲區域不同經濟體的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也不同。莊巨忠説,以中國為例,2011年經濟增長來源全部為內需。

  東盟中日韓“10+3”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主任魏本華對本報記者表示,亞洲各國經濟總體看好,但仍存在大量不穩定因素,需要下大力氣解決通脹問題,確保穩定。

  中國積極推動亞洲區域合作

  李昌鏞4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亞行認為今年中國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因為政府有政策空間來應對增長速度的放緩。

  一些與會的經濟學家表示,中國的貿易進出口、對外直接投資、旅遊份額、區域內金融合作與穩定、中國經濟的成功經驗都對區域經濟産生積極影響做出貢獻。莊巨忠列出了一串數據:2011年中國對亞洲地區的出口份額佔總出口額的47.4%,中國57.6%的進口來自亞洲國家;2009年,中國對亞洲的直接投資佔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71.5%;2011年,中國遊客赴境外旅遊人數超過6000萬人次,其中85%是在周邊國家和地區。

  趙曉宇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在諸多區域平臺發揮了積極作用,包括APEC、“10+3”、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等。他還表示,中國在知識共享與經驗共享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國家都渴望了解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的發展經驗,以便運用於自己的發展過程中。

  亞行預測,未來20年中國的平均經濟增速為7%,産業更新、環境資源等長期發展問題如能得到妥善解決,以購買力平價(PPP)計算,中國將在2017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以市場匯率計算,到2025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並加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中國的經濟增長仍為亞洲經濟的主要驅動力之一。

  (本報馬尼拉5月5日電)

熱詞:

  • 亞洲經濟
  •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
  • 亞洲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