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北京國資助力收購通用汽車子公司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3日 16: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上月底,中國汽車零部件領域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宗並購案塵埃落定。北京亦莊國際投資與發展公司和天寶國際集團的合資公司———北京太平洋世紀汽車公司宣佈,正式完成對有著104年曆史的美國通用汽車子公司耐世特(Nexteer)的收購,交易金額約為4.2億美元,從11月30日起生效。

耐世特係國際汽車行業的轉向器巨頭之一,收購方太平洋世紀汽車公司是專為收購耐世特而成立,由具有北京國資背景的亦莊國際控股。這種“政府出錢、企業出力”的收購模式,複製了去年轟動一時的京西重工收購德爾福案。

金融危機衝擊耐世特

耐世特近幾年深陷窘境,資金極度不足,通用決心專注發展汽車核心業務,在今年1月對外公佈了出售耐世特的計劃。

根據收購協議,太平洋世紀汽車公司出資4.2億美元,將擁有耐世特的全部股權,並獲得其全球先進的轉向與傳動技術、産業經驗,以及位於全球的轉向與傳動業務,包括北美、南美、歐洲和亞洲的全部22個生産廠、6個工程中心以及14個客戶服務中心。

收購方太平洋世紀汽車公司是北京亦莊國際投資與發展公司和天寶國際集團的合資公司。其表示,收購完成後,耐世特的總部將繼續留在美國密歇根州薩吉諾市,太平洋世紀將履行耐世特與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簽訂的5年期勞工協議,保持該公司基本的管理團隊不變,首席執行官和總裁將繼續由羅伯特擔任。

此次收購最早浮出水面始於今年7月。美國當地時間7月12日,太平洋世紀與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底特律簽約,收購耐世特並保留原有團隊。

與通用出售的其他資産不同,耐世特並非劣質資産。耐世特是世界轉向器巨頭之一,最早隸屬於德爾福公司,後在德爾福申請破産保護後成為通用汽車子公司。在遭遇金融危機之後,通用決心專注發展汽車核心業務,在今年1月對外公佈了出售耐世特的計劃。

耐世特全球員工超過6000人,年銷售額20億美元,近兩年一直保持盈利。其在2008年的銷售額約為20億美元,客戶包括通用、菲亞特、福特、豐田汽車、克萊斯勒和標致雪鐵龍,其中對通用汽車的銷售幾乎佔到其總銷量的一半。

由於金融危機的衝擊,耐世特近幾年也深陷窘境,資金極度不足,通用有意將其出售。而耐世特公司的其他客戶,也願意讓耐世特從通用中獨立出來。

誰是太平洋世紀?

亦莊國際控股成立太平洋世紀,民營資本天寶集團佔25%股份,成立初衷是為了收購耐世特。

因為這次4.2億美元的收購,“太平洋世紀”浮出了水面。誰是太平洋世紀?這是一個對於汽車業內人士都很陌生的名字。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太平洋世紀成立的初衷,就是為了收購耐世特。

作為北京亦莊國際投資和發展有限公司與天寶集團共同組建的合資公司,北京太平洋世紀成立於2009年2月,註冊資金30億元,由亦莊國際控股,民營資本天寶集團佔25%股份。

亦莊國際隸屬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國有資産管理辦公室,是北京市政府在開發區設立的投融資平臺。成立於1984年,發跡於安徽的天寶集團,曾被業界譽為“零部件傳奇”,目前已成為全球OEM客戶服務綜合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並擁有多個車型平臺、完整的技術開發數據庫,已能夠承擔整車的造型以及底盤和動力總成部分的設計和開發工作。

在這場收購中,國資和民資分別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天寶集團是實際的項目操盤手,而亦莊國際則是幕後推手。太平洋世紀內部的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亦莊國際作為政府背景的投資公司,國有背景使其在海外並購交易中可能遭遇到資産價格哄抬、交易審批政治化等問題,但是在政策、資金上擁有先天的優勢,這對整個項目的順利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而天寶集團作為民營企業,自身資金相對匱乏,但是其産權清晰,風險意識、機遇意識敏銳,決策果斷,主動性和創新性強等特點,決定了其擁有更強的國際市場的適應能力和海外並購運作經驗。上述知情人士認為,這樣組建的收購團隊在降低審批風險、提高收購方信用和執行力等問題上可以發揮作用。

直奔耐世特核心技術

收購耐世特,可獲得全球領先的EPS(能效和電動轉向系統)及先進的“輪到輪”轉向系統技術。

此次收購中,太平洋世紀也遇到了不少競爭者,國內外多家公司報價,包括來自韓國的買家以及美國私募股權基金。但最終這個來自北京的買家出價頗具吸引力,而且全部付現金,沒有使用貸款,成就了中國汽車零部件業領域迄今為止最大的一項海外收購。

太平洋世紀董事長趙廣義在美國底特律的交割儀式上表示,這次收購對中國、特別對北京汽車零部件産業將起到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上述知情人士介紹,作為一個有政府背景的企業,太平洋世紀此次出手收購看中的是耐世特的眾多核心技術,期望以其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快速提升汽車零部件的技術水平與競爭力。

在汽車行業多年的發展中,核心技術空心化一直都是束縛發展的一個死穴。中國民族自主品牌企業在發動機、自動變速箱等核心零部件方面一直都依賴於外資企業配套,受制於人。

根據上述知情人士的説法,耐世特在設計和製造轉向、傳動系統及零部件方面具有全球領先的地位。他透露,通過收購耐世特100%股權,收購方可以獲得全球領先的EPS及先進的“輪到輪”轉向系統技術,同時,還能獲得耐世特擁有的三個研發中心、1100名工程師組成的研發技術團隊,以及研發中心擁有的專利和完整的數據庫。這可以大大縮小中國和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差距。

目前,耐世特在傳統的汽車傳動系統和液壓助力轉向系統兩大領域內,佔全球市場份額約10%,位列前三。在EPS方面,擁有全球領先的核心技術,已成為全球第四大電子助力轉向系統供應商,佔全球市場份額的9%。此外,還擁有未來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都將採用的最新一代電子助力轉向技術。

耐世特已經在中國開展業務。目前其在中國擁有三家獨資及合資工廠,在北京和蘇州設有研發中心,公司亞太區總部位於上海。

複製京西重工收購案

再次運用“政府出錢、企業出力”操作模式,北京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汽車零部件産業建設。

另據記者了解,此次收購運用的“政府出錢、企業出力”操作模式,是天寶集團複製了自身參與的、去年轟動一時的京西重工收購案。

2009年11月,京西重工以1億美元在國際汽車零部件大佬德爾福的收購大戰中勝出,收購了原德爾福底盤系統公司。而京西重工是2009年3月為並購德爾福而成立的三方合資公司,其中首鋼集團佔股51%,北京房山國有資産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佔股25%,天寶集團佔股24%。

目前,在北京市政府的推動下,京西重工在房山竇店的高端産業基地已在規劃當中,未來有望成為影響世界市場的重要汽車零部件製造基地。

收購德爾福時,中方派出的數十人談判團隊絕大多數來自天寶集團,但天寶集團沒有太多的現金投入,資金更多來自政府的支持。此次收購耐世特的模式與收購德爾福底盤系統公司如出一轍。

近年來,北京屢屢出手海外零部件,目前,汽車産業已是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四大主導産業之一。在去年國家出臺了汽車産業振興規劃後,北京市也同步出臺了《北京市調整和振興汽車産業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汽車零部件産業建設。

目前,北京除現代、奔馳、福田等較大規模整車企業,已在順義、懷柔、大興和房山等區縣先後打造了數個零部件産業園區。

海外收購也被視為超速發展的捷徑。除了此次收購耐世特、去年京西重工收購德爾福底盤業務兩項海外並購外,去年北京市還促成了北汽對於薩博部分知識産權的收購。而耐世特最具核心競爭力的電子轉向系統,被認為是汽車轉向系統未來的發展方向,可以為北京市乃至國內在發展新能源汽車方面奠定技術基礎。

■ 聲音

美國各方情緒複雜

11月9日,耐世特收購接近尾聲的時候,美國一家知名財經媒體發表了一篇2000字左右的文章,描述了美國各方對於此次收購的看法。

文中稱,耐世特被中國公司收購是這個時代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交易之一,中國投資者首次收購了如此大規模和悠久歷史的美國製造業公司。但是,美國國內的反對聲浪不斷,原因是美國失業率高居不下,政客紛紛抱怨中國搶走了美國人的工作甚至美國的輝煌。

來自薩吉諾、現任密歇根州參議員的卡恩説,這個公司真的不得不賣給中國人嗎?我希望看到美國公司在美國人的手裏經營得紅紅火火,現在的狀況可不符合這個標準。而工會甚至把這項收購看作是“特洛伊木馬”闖入。

文中分析稱,這一收購産生的更廣泛的影響是,中國直接在美國投資也許會有助於改善美國糟糕的貿易關係,就像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日本汽車工廠在這裡的做法一樣。

收購前景業內看好

近年來,中國企業頻頻有海外收購的大動作,騰中收購悍馬、吉利收購沃爾沃汽車,北汽收購薩博部分知識産權等等,都獲得了國內外的關注。對於收購耐世特的前景,業內的看法相對比較樂觀。

在某門戶網站對於此次收購前景的看法調查中,84%的被調查者選擇了“非常看好”和“看好”。有業內分析師指出,目前,國內的整體零部件缺乏自主研發的能力,從掌握技術的角度來説,與其收購海外整車企業,不如並購關鍵零部件企業。此外,相較于海外整車企業的勞資問題,零部件企業相對較簡單,收購後運營也更順暢。

對於4.2億美元的收購價格,業內人士表示難以簡單判斷是否划算,關鍵要看有沒有收購比較先進的設計技術,因為新車型的零部件都是需要獨立設計匹配的,如果沒有先進設計的話,難於發展。(記者 朱艷瑩)

熱詞:

  •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