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專家:敘利亞之亂已演化成阿拉伯教派之爭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7日 10: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資料圖:敘利亞軍隊坦克在城市中射擊。

  資料圖:死亡的敘利亞安全人員。

  2月5日,安理會沒有通過摩洛哥提出的譴責敘利亞決議草案,敘利亞局勢更加撲朔迷離。

  2011年,從北非到西亞的阿拉伯世界半數國家經歷內部大動蕩,四個國家政權非正常變更,一個國家陷入全面內戰並引發外部軍事干涉。這場劇變並沒有隨著2011年的結束而畫上句號。

  2012年,西方是否會將利比亞模式複製到敘利亞?美國和以色列是否會對伊朗動武?就這些問題,著名中東問題專家、博聯社總裁馬曉霖接受了廣州日報記者的專訪,詳細展望了2012年的中東局勢走向,特別是外界最關心的敘利亞和伊朗局勢。

  馬曉霖最近帶領43位中東問題專家耗時一年編著了《阿拉伯劇變:西亞北非大動蕩深層觀察》一書,書中融入幾十位專家對中東問題研究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專家觀點

  阿拉伯劇變延續至今,發展到敘利亞危機,已經由民生變革異化為中東地區傳統力量的博弈和阿拉伯內部的宗派之爭。

  馬曉霖告訴記者,儘管譴責敘利亞的決議草案在安理會被否決,但執政已進入12個年頭的巴沙爾下臺只是個時間與方式問題。

  他解釋説,如果巴沙爾不交權,阿拉伯君主國陣營和西方一定會通過武力方式解決,因為變更政權這個預期結果是某些力量已經完全鎖定的。

  巴沙爾有兩個選擇

  馬曉霖戲稱:“不換思想就換人。既然敘政府長期拒絕改變自己的地區政策,海灣國家下決心實現大馬士革政權的更迭。”他透露説,有消息表明敘利亞出現混亂之初,沙特國王曾許諾向巴沙爾提供200億美元的維穩費用,但交換條件是與伊朗斷絕關係,這個交易最終不了了之。

  馬曉霖説:“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海灣君主國一邊在敘利亞煽風點火,卻又一邊表現出救火隊員的姿態,通過動用阿盟‘家法’實現政權更迭,它們也不想輕易通過戰爭推動敘利亞政權更迭,因為有利比亞的前車之鑒,死的都是阿拉伯人。”他表示,“如果能讓巴沙爾以體面的方式下臺,無疑是最小的代價實現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馬曉霖分析説,現在擺在巴沙爾面前有兩種選擇,一個是卡扎菲死扛到底的“利比亞模式”,一個是薩利赫和平讓權的“也門模式”。他認為,現階段海灣君主國追求的還是也門模式。如果也門模式行不通,就只能動用利比亞模式。

  馬曉霖説,這個月敘利亞將舉行議會選舉,説不定屆時就會有令外界震驚的消息傳出。

  敘利亞之亂

  是對決伊朗的前哨戰

  馬曉霖提出,2011年阿拉伯劇變延續至今,發展到敘利亞危機,已經由民生變革異化為中東地區傳統力量的博弈、阿拉伯內部的宗派之爭,並和伊朗核危機的發酵有著密切關聯。

  他解釋説,敘利亞現政權長期以來是部分海灣國家的眼中釘,認為其政權在三個方面觸動了海灣各君主國的核心利益。

  第一,它是什葉派政權,人口占少數卻統治人口占多數的遜尼派。作為遜尼派國家,海灣國家要為敘利亞的遜尼派撐腰。

  第二,敘政府是世俗政權,是海灣各君主國的“政治敵人”。

  第三,也是最致命的,敘政府與伊朗關係特殊,而伊朗一直謀求向阿拉伯世界輸出革命,推翻海灣各君主國,與之爭奪地區乃至整個伊斯蘭世界的領導權。因此,海灣國家一直試圖勸誘敘政府與伊朗分手,努力失敗後便借力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動蕩,試圖更換敘利亞政權,建立遜尼派新權力核心,使敘利亞“重返”阿拉伯大家庭,切掉伊朗的左膀右臂,徹底孤立伊朗,將其勢力推回到伊朗本土。

  孤立伊朗,是阿拉伯多數國家和西方的利益交集點

  馬曉霖表示,扳倒巴沙爾政權或拆散敘伊聯盟,進而最終孤立、削弱和制服被指責試圖擁有核武器的伊朗,是阿拉伯多數國家和西方盟友的地緣利益交集點,敘利亞政權則是對決伊朗的前哨戰。

  馬曉霖以2011年12月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的敘利亞決議為例,進一步解釋説:“當時這項決議37張贊成票,其中14張來自阿拉伯國家和非阿拉伯的遜尼派穆斯林國家,全是沙特在幕後串聯的結果,這無疑表明某些國家借助聯合國旗號打出的人權牌,不過是教派之爭。”

  下一輪政治動蕩

  可能影響海灣各君主國

  馬曉霖預測,這場始於2011年年初的阿拉伯世界大地震,有望在2012年以敘利亞巴沙爾政權的變更為標誌,打上休止符。2012年如果有戰事,更可能出現在敘利亞,其他阿拉伯國家都處在自我調整階段,等待下一輪政治動蕩。

  馬曉霖強調,儘管下一輪政治動蕩可能會出現在阿拉伯君主國家,但不會是顛覆性的政治巨變。

  他説:“下一輪‘政治動蕩’可能會發生在君主國自身,使這些國家進一步向君主立憲方向改良。海灣君主國依靠充裕的石油美元,民生問題都解決得不錯,僥倖在這一輪政治動蕩中保住金身。他們的家族是通過歷史上的部落征戰而建立王國,從政治上有某種天生的合法性,老百姓從內心對這些王權也有某種傳承性的服從。”

  伊朗局勢

  2012年逼近戰爭臨界點

  在馬曉霖看來,眼下伊朗局勢日益危急,已逼近戰爭臨界點,“2012年是伊朗核問題的臨界年,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已經比較大了。”

  他預測説:“如果有證據表明伊朗發展核武器,即便美國受大選的顧慮不會主動開戰,以色列也會單方面發動襲擊,沙特等阿拉伯國家可能會為以色列提供空中走廊或其他適當形式的協助。”

  他進一步解釋説:“在伊朗核問題上,海灣阿拉伯國家與美以等國有共同利益……而俄羅斯不可能死撐伊朗到底,不可能為了伊朗與西方撕破臉。”不過,馬曉霖也提醒説,伊朗是一個單一民族國家,如果外部壓力過強,反倒會激發波斯民族的內部團結。

熱詞:

  • 敘利亞
  • 阿拉伯世界
  •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 專家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