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視頻 >

[世界週刊]視線:步步驚心(20110115)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5日 23: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e508c080d0414b679034414e02bee3e0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從年前開始的伊朗軍演、美國制裁,再到本週的針鋒相對、頻頻出招,美伊鬥法,如今每走一步都讓世界為之驚心。

    而糾結其中的一樁樁生死懸案,則成為最受矚目的關鍵情節。

    2012年1月11號上午,德黑蘭北部賽義德漢丹地區卡塔比廣場附近。

    一輛“標致405”轎車突然發生爆炸,車內3人,2死1傷。

    爆炸目擊者:大概是8點或8點半左右,我聽到一聲巨大的爆炸響,爆炸點離我100米,我嚇得要命。

    爆炸目擊者:我看到一輛摩托車,車上兩個人戴著黑色羊毛帽子,飛快地開過去,他們手上好像拿著什麼東西。

    據伊朗警方分析,正是摩托車上的人將一枚炸彈吸附在轎車上,引發了爆炸。

    和不尋常的爆炸方式相比,更不尋常的是爆炸的目標。

    艾哈邁迪-羅尚,32歲,大學教授,伊朗納坦茲鈾濃縮設施部門副主管。

    在伊核問題持續升溫之際,核科學家被清除。

    用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的話來説:“這分明是用肉體消滅的方式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

    伊朗議員 卡澤姆賈拉利:這種類型的恐怖襲擊看上去就是:外國、西方、美國式的襲擊。

    殷罡:以色列它對伊朗核問題非常看重,很早就對伊朗採取了一種秘密戰、信息戰,包括這些對有關人員的刺殺,在上世紀50年代,在風傳埃及開發導彈的這種過程中,以色列就曾經對參與導彈開發的這種嘗試,德國科學家實施過暗殺,這是以色列慣用的手法,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被稱為“暗殺機器”。

    1972年,以色列運動員在慕尼黑奧運會上殺害後,摩薩德專門成立暗殺小組,最終幹掉了所有兇手。

    此後,聲名鵲起的摩薩德幹過的暗殺行動不計其數,包括1987年在突尼斯刺死巴解組織領導人哈利勒瓦齊爾。

    而羅尚,則是兩年來第4位,被類似手段暗殺的伊朗核科學家。

    2010年1月12日,伊朗著名核物理學家阿裏穆罕默迪在家門口被安放在摩托車上的炸彈炸死;

    2010年11月29日,貝赫什提大學物理學教授沙阿裏亞裏被用磁鐵吸附在汽車上的炸彈炸死;

    2011年7月23日,核物理學家禮薩伊在德黑蘭被兩名摩托車殺手開槍打死。

    刺殺事發當天,美國方面立即澄清,與己無關。

    美國國務卿 希拉裏:我想堅決否認任何有關美國捲入,伊朗國內任何暴力活動的説法。

    但是,刺殺行動發生在美伊關繫緊張之際,讓人難以將美國和以色列派除在外。

    1月9號,國際原子能機構宣佈,伊朗庫姆附近的福爾多鈾濃縮廠可生産純度為20%的濃縮鈾。

    伊朗方面當天也證實了此事,美國官員認定伊朗向製造核武器邁出了“重要一步”。

    李紹先:它製造的濃縮鈾(純度)可能提升到20%,那麼到提煉出武器級的濃縮鈾,這一個步驟的完成,可能一年就可以,客觀上伊朗核問題的緊迫性也在大大的提升美國打壓伊朗的緊迫性也明顯的提升。

    1月13號,伊朗為羅尚舉行隆重葬禮,民眾抬著他的棺木,群情激憤,要求以牙還牙的言論也不斷在媒體出現。

    關於美伊鬥法,俄羅斯電視臺的評論説:“伊朗與西方的關係就像一大鍋正在加熱的水,任何一點升溫都可能沸騰,引發全面戰爭。”而加拿大“全球化研究中心”則認為,科學家被暗殺是針對伊朗秘密戰爭的升級,被逼到墻角的伊朗要麼退縮、要麼報復。

    實際上,面對西方不斷加大的壓力,伊朗已經開始不斷反擊。

    1月9號,德黑蘭革命法庭作出宣判,判處28歲的美國“間諜”赫克馬蒂死刑。

    阿米爾赫克馬蒂,出生於美國亞利桑那州伊朗移民家庭,曾是美海軍陸戰隊員。

    後來,赫克馬蒂被美國中情局看中,發展成為一名特工。

    很快,赫克馬蒂被派往伊朗執行特殊使命。

    阿米爾 赫克馬蒂:(我被告知)你將成為(伊朗)情報部門的線人,你去那兒待三個星期,把這些文件交給他們,拿到一些錢後回來。

    果然,自稱對美國不滿、並握有中情局機密情報的赫克馬蒂,取得了伊朗情報部門的信任。

    而他的真正使命是為中情局蒐集有關伊朗與恐怖主義組織關係的情報。

    如果不是被一名曾在阿富汗的美軍基地見過他的伊朗情報人員識破,赫克馬蒂很可能全身而退。

    2011年12月,伊朗逮捕了赫克馬蒂。

    他的命運,也由此捲入了美伊鬥法的大漩渦。

    殷罡:伊朗重判美國間諜,只不過是為了將來和美國討價還價的時候,有一張牌,多一張牌,這張牌不大不小,因為美國比較注重這些間諜的生命歷史上美國同伊朗、同朝鮮,同很多國家都搞過類似的交換。

    除了出手一張間諜牌,本週,伊朗也在外交上尋找另一種破解之道。

    1月12號中午,伊朗總統內賈德抵達厄瓜多爾訪問,繼續對美國反駁加嘲諷。

    伊朗總統 內賈德:核問題是一個政治藉口,所有人都清楚,伊朗並不尋求製造核彈,伊朗不會像他們那樣,花錢製造一些不能真正使用的炸彈。

    厄瓜多爾是內賈德此次拉美之行的第四站。

    1月8日,內賈德訪問委內瑞拉;

    1月10日,內賈德前往尼加拉瓜參加奧爾特加總統的就職典禮;

    1月11日,內賈德訪問古巴訪問並與卡斯特羅密談了3小時;

    這已是內賈德2005年就任伊朗總統以來第5次拉美之行,頻率超過了同期的美國總統。

    李紹先:美國正在把套在伊朗脖子上繩索在勒緊,內賈德訪問拉美,就是他主動出擊的第一次組合拳,象徵意義非常之大,也就是説,我要打向你的後院,在你後院中尋找不喜歡你的國家,包括委內瑞拉,古巴這樣一些國家,你到海灣來,我到你後院去。

    從學生衝擊英國使館到海灣軍演,從審判美國間諜到跨進“美國後院”尋找盟友……

    一段時間以來,伊朗在外交、軍事上的主動出擊,堪稱高調。

    而這種主動也是基於這樣一個判斷:剛剛走出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正的美國,由於經濟困局和民意走向,不大可能立即對伊朗動手。至少在目前,美國尋求的是獲得更多國際支持,塑造圍攻的姿態。

    1月12號,日本財務大臣安住淳表示,將應美國方面要求,讓國內的石油批發商和大型商社不再延續到期的伊朗石油進口合同。

    這顯然是對美國財長蓋特納本週亞洲之行的回應。

    美國正在編織一張針對伊朗的“石油禁運”網。

    殷罡:美國現在不想打仗 美國認為通過對伊朗的實施,更多的制裁造成過得的經濟出錢嚴重問題,失業率更多,汽油供應更為緊張,而引發民怨,從而使伊朗民眾對現政權的執政能力,和它的政策産生懷疑,動搖,國內出現動蕩的局面。

    1月14號,突尼斯前總統本阿裏出逃一週年。

    過去一年,由於經濟不景氣、失業率上升助燃的民眾不滿情緒,在一連串阿拉伯國家引發街頭抗議,最終走向政權更迭。

    如今,美國則試圖在伊朗複製“內亂之路”。

    一手是經濟制裁,另一手則是炮艦威懾。

    1月11號,美國承認,第二艘卡爾文森號和第三艘林肯號航母正駛向海灣,加上本已在海灣的斯坦尼斯號,3個航母戰鬥群聚首意味著完全可以打一場局部戰爭。

    每個航母艦載機聯隊有8至10個飛行中隊,編有80架飛機和2000名官兵;

    其中F∕A18系列戰鬥機攻擊半徑達1000公里,打擊力超過海灣大多數國家。

    與此同時,1月11號,英國皇家海軍也派出“勇敢號”驅逐艦前往海灣;

    美以兩國還將在2、3月份在海灣舉行“嚴峻挑戰12”聯合反導軍事演習。

    李紹先:新一輪美伊關係的緊張,美國是始作俑者,美國能不能戰略重心順利的東移,取決於它能不能有效地,把伊朗這個問題控制在手中,奧巴馬剛上臺的時候,2009年向伊朗伸出了橄欖枝,但實際上這兩三年來,美伊關係絲毫沒有改善,在國內受到很大的批評指責,所以他高調的渲染伊朗的問題,向伊朗施加巨大的壓力。

    1月12號,美國《紐約時報》援引美國官員的話説,奧巴馬政府正在依靠一條秘密溝通渠道警告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是一道會促使美國作出反應的“紅線”。

    儘管美國方面一再提到紅線一詞。但在分析人士看來,美伊雙方目前是在比拼手中的籌碼,誰也不會貿然跨越紅線。

    而談到所謂籌碼,則要將視線投向整個中東地區,尤其是那些牽涉到美國相關利益、又與伊朗有著特殊關係的國家。

    1月11號 敘利亞霍姆斯市

    武裝分子的突然襲擊,造成至少9人死亡,其中包括正在採訪的43歲法國電視二台記者賈奎爾。

    到底誰是元兇?敘政府和反對派相對指責。

    國際輿論則要求敘利亞政府調查此事,還原真相。壓力,再次落在敘利亞總統巴沙爾肩上。

    此前,敘利亞總統巴沙爾剛剛打破6個月的沉默,對支持者發表公開講話。

    敘利亞總統 阿薩德:毫無疑問我們將獲得勝利,他們已經走到了陰謀的盡頭,我們將很快將他們終結。

    李紹先:伊朗和敘利亞局勢是有必然聯絡的,敘利亞是伊朗在阿拉伯世界唯一的盟友,是個戰略盟友,如果巴沙爾政府倒臺,那麼將是對伊朗政府的一個巨大的打擊,這是西方一段時間以來,對敘利亞採取如此強硬態度的一個根本原因。

    在卡扎菲命喪沙漠後,伊朗和敘利亞幾乎同時感受到驟然增加的國際壓力。

    埃及《消息報》認為,歷史淵源和現實壓力使伊朗正加固與敘利亞的戰略同盟以“抱團取暖”,甚至內賈德的拉美之行也有為敘利亞分散壓力的考慮。

    委內瑞拉總統 查韋斯:巴沙爾,他是一個好朋友,我們從這裡發出聲音,呼籲尊重巴沙爾及敘利亞人民的主權,敘利亞政府和敘利亞的獨立。

    而對美國來説,伊朗和敘利亞的同時強硬、相互呼應,也使局勢變得更加複雜微妙。

    殷罡:美國和伊朗針鋒相對硬碰硬的局面,我判斷是一種暫時的狀況,伊朗沒有底氣同美國硬碰硬,同樣美國也不願意在目前打這樣一場戰爭,現在雙方都在充分的亮肌肉,如果在這個過程中不出現擦槍走火的意外事件,我想雙方很快會走到談判桌上,實際上這種施展武力 互示威懾,就是為了在談判桌上説話底氣足一些。

熱詞:

  • 央視網
  • 視頻
  • 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