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視頻 >

[今日關注]美菲再軍演 演給誰看?(20111018)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8日 22: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266648F3905E43a0B4C7A88A40FDA74E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視頻截圖

    視頻截圖

    視頻截圖

    中國網絡電視臺(今日關注):美菲軍演在菲律賓多地舉行,其中一處演習地點距中菲爭議最大的島嶼不足100海裏。此次軍演為何引起多方猜測?誰是假想敵?希拉裏説美國戰略重心將向亞太地區轉移,本未離去,何談回歸?美國人覬覦亞太,意欲何為?

    主持人 (剛強):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今日關注》。

    有數千名菲律賓和美國海軍士兵17號開始在菲律賓全國多地同時舉行“兩棲登陸演習”,其中一處演習地點靠近南海區域。這是菲美兩軍第28次“兩棲登陸演習”,演習將持續到本月底。最讓人關注的是其中一處演習地點距中菲爭議最大的島嶼不足100海裏,因此,這次軍演必然的引起了多方猜測?那麼,誰是假想敵呢?

    另外最近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説美國戰略重心將向亞太地區轉移,本來就沒有離去,何談回歸?美國人覬覦亞太,意欲何為?就這些話題,今天我們演播室邀請到兩位權威嘉賓為大家做解讀和評論。

    先來做一個介紹,一位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歡迎您,另外一位是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所長,本台特約評論員孟祥青教授,歡迎您。在節目一開始,我們先來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這次美菲聯合演習的相關情況。

    演習從10月17號開始,為期兩周。大約有3000名菲律賓和美國海軍士兵參加。演習的主要地點是菲律賓新埃西哈省軍營、班巴加省克拉克空軍基地、甲美地省海軍陸戰隊基地、三描禮士省海軍基地和巴拉望省海軍基地。其中兩棲登陸作戰演習在巴拉望省以東的蘇祿海,距中菲爭議最大的島嶼約100海裏。

    一名美國海軍軍官表示,此次軍演旨在提升菲律賓保衛地區安全的能力,並不以中國或任何其他國家作為假想敵。

    菲律賓海軍陸戰隊一名發言人説,參與演習的菲方人員來自海軍陸戰隊第4營、野戰炮兵營、近岸作戰營、突擊裝甲營及海軍陸戰隊訓練中心,美方則為駐沖繩美國陸戰隊第3遠征軍的成員。

    美菲年度演習每年舉行,今年6月,美菲兩國海軍在菲律賓巴拉望省以東的蘇祿海進行了“海上聯合戰備訓練演習”,當時美菲雙方共投入7艘軍艦,1300人參加。

    主持人:美菲軍演又來了,孟教授先解釋一下這次演習演的是什麼內容?我們知道6月底剛進行了一次軍演,不到三個月又來一次,現在美菲軍演機制是什麼樣的?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本台特約評論員 孟祥青:其實美菲軍演應該説在半個多世紀以來基本上沒有停止過,但是總體來講美菲軍演是根據美菲兩國的關係起伏,也就是冷戰時期,在1951年美菲有一個《共同防禦條約》還有一個《軍事基地條約》,在冷戰時期菲律賓是作為美國,遏制共産主義擴張的前沿陣地,那個時候美國在菲律賓是有駐軍的。但是冷戰結束之後菲律賓爆發了反美遊行示威,反美情趣高漲。所以1991年,美菲這樣軍事基地協議廢除了,在1992年時美國就從菲律賓撤出了克拉克軍事基地,但是從1997年、1998年以後,美國又想重返菲律賓,在1999年就通過了一個《美菲訪問部隊協議》。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美菲之間所有演習都是根據1999年在菲律賓國會通過那個協議。

    這個協議兩個內容,一個美國可以通過軍艦來訪問菲律賓,另外一個是美國和菲律賓可以每年搞軍事演習,這個演習現在可以説美菲之間的演習是五花八門、名目繁多,比如説現在至少有這麼幾種演習比較多了,每年都有,一個是肩並肩,這個是2001年“9.11”事件以後,從1992年開始的,那個時候主要是反恐,現在把它擴大到更寬的領域,2008年菲律賓提出要把“肩並肩”雙邊演習,多邊化。比如説邀請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這些國家的觀察員,“肩並肩”主要是以反恐,但是現在它又擴大了,除了“肩並肩”還有“臂挽臂”,就是肩膀挽著肩膀,還不是一個演習,還有一個“平衡活塞”的演習,還有一個“跨越展望”,就是跨越展望演習,還有6月舉行“海上戰備聯合訓練”演習,這一次主要叫“登陸演習”。剛才我們從新聞片中看到,第28次“海上登陸”演習,其實每年不止兩次,“肩並肩”從2002年是每年一次,4、5月份。其他演習名目繁多,我記得05年美菲光搞演習搞了28次,2005年就搞28次,今年我尚未統計,但是至少今年也是多次,所以這次演習主要是登陸演習。

    主持人:看來美菲之間的軍事演習確實名目繁多,但是從最近的這些演習來説有相同之處,比如説都不是針對中國或其他地區的,只是為了自己的防偽等等,雖然有這樣的説辭,而且這樣的軍事演習也讓大家見怪不怪,但是這樣的軍演真的能夠提升自己在地區的軍事和政治實力?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 金燦榮:首先是雙方是有需要,美國在我們亞洲聯盟體系是澳洲、日本和韓國,像菲律賓、泰國、新加坡應該屬於準軍事盟友關係。再下來就是跟印尼有一定的軍事關係,印尼有很多軍官都是在美國培訓的,裝備也是用它的,它是有不同層級。目前我觀察,美國在繼續加強與三個傳統盟友關係的同時,它要對東南亞地區的幾個總盟友要加強關係,其中比較熱鬧的是菲律賓,之所以在這個地方尋求突破,提升關係,我覺得還是政治需要。美國要在東南亞找一個支點,其實東南亞那個支點是很穩,東南亞這個支點再鞏固一下。菲律賓現在是樂得把大老美叫過來壯膽,現在它自己覺得它要弄點事,但是自己膽子不足,它要找個大哥幫忙,所以雙方有需要。

    主持人:我們知道美菲之間關係也是有一定淵源,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時候,美國從西班牙的手中奪走了菲律賓,對他進行了將近40年的殖民統治,但是在二戰之後菲律賓獨立了,這個時候美國沒有放心在菲律賓保留更多的權利。所以在1951年8月30號在華盛頓,美菲兩國簽署了《美菲共同防禦條約》,但是現在看在當前這個形勢之下,這個條約好像在60之前派上用場了,是不是菲律賓有這樣一種感覺,覺得確實有人在給它撐腰。

    孟祥青:當年的《美菲共同防禦條約》主要是針對蘇聯,或者加上一個針對中國,因為那個時候從二戰以後,美蘇冷戰已經開始了,當然歐洲是美蘇爭霸的重點地區,但是在亞洲它要找前沿陣地,菲律賓就是美國選擇的最好的遏制所謂共産主義,在亞洲擴張的最好支撐點,這就是《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的來源。其中有兩個內容,一個是通過自立和互助的原則來保證各自的安全,具體內容體現在,一旦美國或者菲律賓遭受所謂外來侵略,兩國互相都要進行軍事援助,甚至要互相作戰。包括菲律賓所在的領土。

    在冷戰時期《美菲共同防禦條約》主要體現在,那個時候美國在菲律賓是有駐軍,而且有使用基地,曾經駐軍還不少,那個時候還算是盟友關係。冷戰結束以後,美國從克拉克軍事基地撤離出來,這樣就成一個準同盟關係,所以相當一段時間美菲關係是一個冷淡的關係,但是90年代下半期以後,這個關係又變了,又開始升溫,開始升溫你就要找一個新的條約來取代,因為軍事基地已經不能再駐,就搞了一個訪問部隊條約,部隊訪問條約就是美國可以派軍艦到菲律賓去,可以跟菲律賓進行軍事演習,所以現在的這種準軍事同盟關係,主要體現在就是美國和菲律賓,每年不是一年一度,而是一年多次的所謂聯合軍事演習,這種演習對兩國來講不僅提高戰力,其實對菲律賓益也遠遠多大於對美的益。但是2000年“9.11”事件以後,這個內容又變了,2000年美國突然發現這個《美菲共同防禦條約》它的地位、作用、意義、內涵都在新的形勢下,它的用途更大了,所以2002年“肩並肩”演習就是反恐,就是菲律賓由阿布撒耶夫這個反政治武裝,美國把它定義為恐怖集團,作為恐怖分子所以跟菲律賓反恐合作提上了議程,所以菲律賓成為美國反恐的第二戰場。但是海南一升溫它又把美菲的防禦條約又開始擴展到海南,根據這樣一個形勢變化,它的內涵在不斷變。

    主持人:所以我們在看這種國家的合縱聯合當中,這個領導人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在今年的7月25日,看到在國情咨文當中,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發表了一個非常強硬的表態,未來菲律賓在所謂南海領土問題,甚至不惜動用武力,那麼阿基諾三世的這次強硬國情咨文可以説為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定了一個基調,我們通過一個短片進行回顧一下。

    新聞背景:菲律賓四處出擊 意欲將南海爭端國際化

    今年8月底,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訪問中國,表示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並與中方簽署了近70億美元的合同。中菲南海爭端似乎出現緩和跡象。

    然而,阿基諾三世回國後馬上變臉,表示要加強菲美軍事同盟,投入資金加強南沙軍力,包括斥資49.5億比索採購一艘警衛艦和六架直升機,以保衛位於爭議海域的油氣資源。同時,還準備今明兩年從美國購進兩艘“漢密爾頓”級軍艦,以“加強在有爭議海域的巡邏”。

    與此同時,為了取得法理上的依據,9月22號,由菲律賓主辦的“南海國際研討會”開幕,會議邀請了東盟國家的航運與法律人士參加。其目的在研究菲律賓所提的解決南海問題的辦法。結果會議無果而終。

    菲律賓除了依靠美國,還把觸角伸向日本。9月27日,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訪問日本,發表了包括加強南海安全合作等內容的聯合聲明。

    當時有日本媒體報道説,日本想通過與美國聯合來遏制中國的海洋活動;而菲律賓則是在和中國對著幹。

    主持人:我們看到在這個問題上領導人的做法確實值得玩味,我們看到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在8月份訪華的時候,可以説從中國拿走了70億美元的合同,然後回到國內馬上就變臉,又去美國買軍事力量,這種從中國拿紅利,然後又從軍利這種做法能夠持久嗎?

    金燦榮:這好像是很多周邊國家一種比較普遍的行為,事實上他們也處在一種精神分裂症的狀態,實際上它的日常生活,它越來越靠近中國,因為中國便宜,也近。我是剛從中亞回來不久,看到中亞經濟和中國聯絡非常多。然後但是心理上又害怕,就是因為你經濟吸引力太強,它怕被你吃掉。所以政治上努力抗拒你到外面找支撐,這種精神分裂狀態現在比較普遍,讓我們中國外交就得處理這個問題,可能是未來一段時間不可避免的一個現象。

    但是菲律賓比較突出一點,好像這個角色轉換,我們中國人幹這事害羞,他在這裡簽合同,回去就防範你,從我們角度來講是有問題的。因為他認為他是一個小國,它從它的生存邏輯,對那種面子或者長期營銷考慮就比較小。當然我們做外交研究講,一個國家長期講你還得有一些原則性,太機會主義實際上最後不一定能保護自己。

    主持人:您剛才提到一個角色轉變的問題,但是我們知道在南海爭議在最近這樣一段時間升溫以來,我們看到其實在幾個月前,越南的表現也是相當熱火的。

    我們曾經報道過,越南效果全黨、全軍、全國人民來保衛,甚至發出了這樣的號召。但是我們看到在今年10月15日,中國和越南發表了一個聯合聲明,這個聯合聲明主要內容是雙方要共同維護南海的合同與穩定,雙方都要保持冷靜和克制,不採取使問題複雜化和擴大化的行動。

    我們先來説越南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種悄悄轉身的行為?

    孟祥青:其實中越兩國圍繞南海問題的談判也是進行了很長時間了,就是從2002年,中國和東盟有關“聲説國”,就是聲稱擁有主權的國家達成了南海行為準則,就是2002年《南海宣言》,這個宣言發表以後,其實有關各方曾經達成一個共識,即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共識,經過這麼多年演變,最近幾年確實南海形勢再發生新的變化,這個變化就是我們看到的包括越南、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開始有一些著急,給你感覺是咄咄逼人,因為他們有一個基本判斷,認為現在是搶佔南海資源,或者南沙群島的一個最好機會,如果再等中國發展20年、30年那個時候中國實力進一步發展壯大,中國的航空母艦正式成軍形成戰鬥力,更沒有機會了。所以對這種要烏亮它有一種著急的心態。其實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擔憂害怕的心態,所以現在趕緊能搶就搶,在這種心態趨勢下,再有美國這種大國的深度介入,再有國內政治背景的趨勢,就導致這些國家採取了一些動作。

    但是我們説中、越兩國在南海問題上,在整個國際問題上也好,兩國的共同利益還是非常明顯的,這個共同利益是一目了然的,一方面其實兩國都不希望把這個事態進一步複雜化,進一步擴大化,我注意到10月15日兩國發表了共同宣言,這個共同宣言坦率講,不是一個解決南海爭端的聲明,而是一個防止南海爭端擴大化的聲明,這個就有意義,尤其在當前南海局部形勢緊張的情況下,有這樣一個東西互相約束,這是有好處的,因為這符合中、越兩國的共同利益。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它是符合越南的長遠利益的。就實現了這樣一個轉身。

    主持人:當然説到南海的問題,有一個國家雖然相距甚遠,但是卻近在眼前—美國,不得不提,我們看到美國國務卿希拉裏最近在美國非常著名的雜誌上《外交政策》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她也談到未來的世界政治格局是取決於亞太地區,所以美國要“重返亞洲”,這方面的背景再來了解一下。

    新聞背景:希拉裏: 未來十年 美國戰略重心轉向亞太

    在這篇長達5500字的文章中,希拉裏評述了未來美國將面臨的挑戰,並推論説,真正的挑戰來自亞太地區而不是巴基斯坦、阿富汗地區。她寫道:“隨著伊拉克戰爭暫告一段落、美國從阿富汗撤軍,美國站在了一個軸心點上。過去10年,我們在那兩個地方投入了大量資源,未來10年,我們在投資時間和精力時要更聰明、更有系統性。”

    希拉裏指出,未來10年美國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將外交、經濟、戰略等等實質性的投資鎖定在亞太地區”。她説,亞太地區已經變成了全球政治的主要驅動力,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逐漸崛起,而該地區也是美國盟友的所在地。利用亞洲的崛起和活力是美國經濟和戰略利益的中心。

    對此,一些中外分析家將希拉裏的這番話比喻為昔日重登菲律賓的麥克阿瑟那句“美國回來了”,認為這是美國在政治、軍事和地緣政治領域“重返亞洲”的象徵信號,並具體鎖定到諸如南海爭議國際化等細節,更有人對美國“重返亞洲”的動機、意圖猜度紛紛,甚至提出“到底回來幹什麼”的問題。

    主持人:確實到底回來要幹什麼,現在看來對美國來説好像很多事情可以做,我們看到希拉裏在她的文章當中也提到,未來的十年如果再讓美國投入時間和精力的話,恐怕要更聰明、更有系統。

    其實對於希拉裏來説,她一直在推崇美國的“小勢力外交”,但是在南海的問題上,美國這樣做下去會不會弄巧成拙?

    金燦榮:首先是這樣現在判斷一下,美國態勢在全球層面是有點收縮的,因為它財政負擔很重,外面責任太大以後它受不了。但是在有一個地區它是突進的,就是我們亞太地區,別的地方想放棄一點責任,但是這個地方它一定要佔住,這個道理還是比較簡單,就是從世界經濟角度講,回來最有活力的地區就是我們這個地區,現在歐洲都快死過去了,像南半球國家非洲、拉美基本上是依附型的,北半球不好它就好不了。美國我看也夠嗆,它佔領華爾街也不知道走向何方,有人評論,美國經濟2020年才能夠恢復到2006年的狀態,所以以後世界經濟的動力就在這個地方,那麼作為世界的唯一超級大國,必須在這個最有活力的地方保持影響力,在這個沒有它的發言權那在江湖上也不要混了,回去算了。

    主持人:但是保持影響力就是攪亂地區趨勢嗎?

    金燦榮:我想兩個都有,一個要發揮經濟影響這個是正面的,當然中國也歡迎,另外一個方面它做點局,形成一點點火,讓別的國家互掐它來做仲裁者,它就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了領導地位,所以我想這個巧勢力就包括這種東西,又要示好,所以現在這種政策就比較複雜,它加強傳統盟友,鞏固總盟友,它每次到中國來都稱為我們是夥伴,並不是想直接簡單脫離關係,它不是這麼幹。也是有它一定的招數,對它要回來大概是不可避免,但是我們要提一個要求,但是回來不能搗亂,不能對付我們,否則我們合作就免談。

    主持人:但是美國現在剛把腳邁進來,我們看到很多地區,很多國家也隨之鼓噪起來,我們最近看到日本新任外相玄葉,剛上任不久馬上就去拉幫結派,針對中國,説美國和日本在南海都有自由航空的權利,並且去拉菲律賓進行軍事方面的合作,印度和越南也是緊隨其後,是實實在在的簽了南海油氣的開發協議,當然菲律賓就更不用説,我們感覺美國越是“重返亞洲”這個調門越高,南海的爭議好像就越熱。

    孟祥青:其實美國所謂“重返亞洲”,它主要是針對小布什在將近10年反恐當中,相當一段時間忽視了亞洲,它是有特定含義的,不是我們一般理解的説,美國從來沒有離開亞,它是特定的。第二個美國“重返亞洲”它是分層次的,不是單從一個角度。比如説從經濟上,經濟上要在這裡站穩腳根,要加強和亞洲這些主要國家,國家地區的經濟、貿易聯絡,否則美國無法擺脫經濟危機,因為這是最具有活力的地區。

    在外交上它就要施展巧勢力,就是在亞洲地區,它在外交上搞平衡外交,以便獲取美國在這個地區最大的外交影響力,軍事上表現為把它重心從大西洋轉移到太平洋,就是美國要把它主要的軍力部署的重點放在這裡,比如説按照美軍的計劃,60%以上的核潛艇,一半以上的航空母艦要逐步轉移到這裡,除此之外,軍事上回到這個地區,就是加強和這裡面的盟國關係的同時,也要加強跟準軍事同盟,比如説菲律賓、泰國、新加坡這樣的國家關係。與此同時,在軍事上,它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在加強這些準同盟的同時,它要牽制甚至防範潛在大國可能對它構成的所謂軍事威脅,這個是誰,一個是中國,一個是俄羅斯,它回到太平洋它在軍事上也有牽制你,就是它認為你的軍事發展太快,國防現代化太快了,它的疑慮擔心是在不斷加重,或者叫預防性牽制,預防性的防範也好,它要在這裡謀局布勢,把這個布勢布好了,一旦你要越軌我就可以對付你,當然你不越軌我們還可以進行合作,美國採取是這樣一種策略。

    金燦榮:現在美國這個策略還是比較典型的“兩面下賭”的戰略,就是一方面它要給你建立鞏固的夥伴關係,一方面是用你,另外一方面是防你,所以這個是兩面性更為突出一點。

    主持人:其實我們看到是在今年年初的時候,中美兩國在交流互訪的時候也發表了一個《中美聯合聲明》,在這個聲明當中我記得有這麼一點,就是提到美方歡迎一個強大、繁榮,而且在國際事務當發揮更多作用的中國,而中國也歡迎美方作為一個亞太地區的國家,在本地區能夠發揮和平、穩定的作用。這其實對於美方來説中國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如果你“重返亞洲”的話應該發揮更多的這種積極穩定的平衡作用才對。

    孟祥青:我注意到其實美國更多講歡迎一個強大、繁榮、負責任的中國在這裡發揮作用,在這裡不要忽略一個定語,它總是要講負責任,就是説你作為一個大國你可以繁榮,甚至可以強大,也可以發揮重要影響力,但是你要負責任,美國人所説的負責任就是在美國主導下的經濟秩序、外交秩序、安全秩序,就是你不能打破美國所主導這個秩序,只要你在我這個框架內。

    製片人:戰麗萍

    策 劃:朱同合

    編 輯:高佳鑫 楊 威

    監 制:王世林

    E—mail:chinanews@cctv.com

責任編輯:劉一

熱詞:

  • 美國
  • 菲律賓
  • 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