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最美現象”頻現 應建立關愛英雄社會救助機制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5日 08: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多方合力産生“最美現象”

  近一個時期,各類媒體頻現“最美”,《“最美”護士不顧一切挽救跳樓患者》、《“最美”教師生死關頭捨身救學生》……“最美”一詞,一次次進入公眾的眼簾,一次次觸動國人的心弦。

  記者對幾位英雄的“最美”歷程做了一次回顧。

  “最美媽媽”吳菊萍:

  2011年7月2日,16時05分,在新浪微博上,名為“杭州現場新聞”的博主發佈的這樣一條消息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英勇女業主徒手接住墜樓女童》。在不到兩小時之內,該微博評論過百,轉發上千。網友紛紛用豎起大拇指這一網絡表情,向女業主致敬,並猜測她應該也是一位母親。

  18時52分,“杭州現場新聞”再發《她果然是位媽媽》,交代女業主名叫吳菊萍,31歲,有一個7個月大的孩子,並附上一張她在醫院接受治療的照片。很快,評論突破7000條,轉發超過2萬餘次。

  22時48分,網友“未央歌2011”留言:“你在我心中是最美!”

  23時02分,網友“文綰”留言:“最美的母親!”

  當天23時43分,中央電視臺《24小時》“今日面孔”欄目梳理了這條新聞,並讓吳菊萍與主持人進行電話連線,“吳菊萍”這個名字開始為公眾所知。次日晚,“今日面孔”再次對吳菊萍的 事跡進行追蹤,播出消息——《“最美媽媽”吳菊萍:“我也是母親,不能看她掉下來!”》。

  “最美媽媽”一詞,由此進入了億萬公眾的視野。

  2012年7月7日,吳菊萍在病床上被授予杭州市“見義勇為積極分子”和“三八紅旗手”稱號,7月26日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並在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中榮獲全國見義勇為模範稱號,成為全國道德楷模。她所在的單位獎勵她20萬元作為鼓勵,醫院也表示,免收任何治療費用。

  “最美婆婆”陳賢妹:

  2011年10月13日,廣州佛山一名拾荒阿婆從車下救出兩歲女童,視頻被路旁店舖的一個攝像頭記錄下來之後,在網上流傳。在不到兩天裏相關評論即達1820條,網友評價——“堪稱最美婆婆”。此事經當地媒體報道後,引起各方關注。10月18日,新華網以《“最美婆婆”陳賢妹救女童背後的道德追問》為題,再次對這次事件進行追蹤。2012年1月10日,“最美婆婆”獲CCTV11三農公益人物獎,4月21日獲首屆“廣東好人”稱號。

  “最美教師”張麗莉:

  2012年5月10日,10時04分,網友“7OUT”在新浪微博上發佈“最美女老師奮不顧身救學生,雙腿截肢”的消息,該消息迅速得到網友的關注和轉發。5月10日18時許,《黑龍江晨報》記者肖勁彪看到晨報官方QQ關於張麗莉事件的新聞爆料,馬上采寫了新聞並於次日見報。5月11日,《新聞聯播》“走基層最美的中國人”以《年輕女教師為救學生失雙腿》為題講述了張麗莉的故事。5月13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刊登通訊《為人師表的完美詮釋——80後女教師張麗莉為救學生失去雙腿》。之後,關於“最美教師”張麗莉的救助情況,一直牽動著無數人的心。5月14日,教育部授予張麗莉“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5月15日,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張麗莉“全國五一勞動獎章”;5月16日,全國婦聯授予張麗莉“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最美司機”吳斌:

  2012年6月1日,14時03分,在騰訊微博上,名為“無錫交警”的官方微博發佈一條消息:“大客車剎車拖印是筆直的,一個肝臟被突然刺破的司機,要用怎樣的意志力才能做到這一點啊。”當天晚間,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對吳斌的事跡持續追蹤。6月2日晚,《新聞聯播》以“最美的中國人”為題,再次報道。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互動關注下,“最美司機”吳斌的感人事跡瞬間迸發出光亮。6月3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刊登通訊《為了24名乘客的安全——“平民英雄”吳斌的生前身後》。6月4日,中華全國總工會追授吳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吳斌為革命烈士,並追授為省勞模。

  在對一年以來的善行義舉進行盤點時,我們不難發現,發現“最美”、傳頌“最美”,已然成為一種社會現象。“最美現象”的産生是多方合力的結果——個人以親身的行為踐行“最美”,公眾以敏銳的觸覺發掘“最美”,媒體以自身的平臺傳播“最美”,政府和社會以實際的行動表彰“最美”。

  “最美現象”的實質,是“真善美”的張揚,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典範的社會發現和互動傳播。

  “最美現象”需要發揚光大

  “‘最美現象'其實是文明社會的一種表徵,表明我們的社會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文明程度。無論是英雄本人諦造美麗,網友自發發現英雄,還是媒體自覺傳頌事跡,都充分顯示我們是道德建設的參與者而非旁觀者。”同濟大學社會學教授、科學發展研究所所長郭強分析,“首先,最美行為的産生具有自發性,不是為了被發現、不是為了被傳揚、不是為了得回報,這些英雄都是凡人,他們的義舉沒有什麼私心。其次,最美現象的發掘具有民間性,網友們自發地參與到發現美、弘揚美的隊伍中來。再次,最美現象還具有‘傳染性',即廣泛的群眾基礎,好人好事通過網絡和傳統媒體的互動,得到了極為迅速的傳播,並産生了強烈的社會共鳴,極具感染力。”

  “在‘最美'事跡的傳播中,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互動熱烈。以往主要用於曝光和披露負面信息、進行輿論監督的網絡媒體,開始發揮輿論引導功能,主動傳播和弘揚正面的信息。網友們盛讚英雄,數百家媒體繼而跟進,這是社會集體向英雄致敬。”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涂光晉分析。“需要注意的是,最美現象的頻現,固然有媒體的參與,但能夠得到廣泛的社會呼應,實質上還是因為人們心中都有對真善美的追求。‘最美',從網友表達認同的一個修辭,‘發酵'為全社會共同發現和弘揚真善美的一種現象,根本的力量源泉來自於人們心中對善良等品質的強烈認同。”

  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韓振峰表示,“最美”現象的出現,體現了我國精神文明建設良性發展的好態勢,對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好契機。為了使這種“好態勢”“好契機”持續不斷地延伸下去,需要儘快建立一種“發現英雄、關愛英雄”、確保“最美”精神常態化的保障措施和長效機制:一是推動宣傳活動常態化,不能“一陣風”吹過就算完了;二是推動教育活動常態化,通過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使廣大青少年“入腦入心入行”;三是推動研究活動常態化,通過加強理論研究不斷推出高水平成果;四是推動載體建設常態化,即通過網絡等現代媒體廣泛宣傳、通過打造“紅色基地”不斷教育提升人們的精神情操;五是推動實踐活動常態化,把踐行英雄精神變成人們的日常行動。

  發現“最美”英雄,正體現了當代對精神文明的內在呼喚,韓振峰認為:“英雄們因為義舉失去了太多,理應建立關愛英雄的社會救助機制。”“首先,可以設立平民英雄或時代楷模社會關懷基金,對英模及其家屬進行褒獎和撫恤。其次,民政、工會、共青團、婦聯應發動社會各界與英模及其家屬結對子,為他們辦實事、送溫暖、獻愛心。再次,應該讓我們的道德楷模在生活上享受系列社會公共服務優惠待遇。如免費為困難英模體檢,就醫享受“綠色通道”,資助子女學費、生活費,享受水、電、煤氣、電話費等生活必需品贈送服務等,幫助解決道德楷模在改善工作環境、提供就業機會、享受低保待遇等方面的問題,形成制度化保障,讓我們的道德踐行者得到應有的社會回報。”郭強説。 (本報記者 韓 寒 方 莉)

  “最美現象”就是社會向善現象

  邱 石

  最近一個時期,“最美媽媽”、“最美護士”、“最美司機”在各類媒體上不斷涌現。讚美,沒有號召。它來自百姓的由衷感嘆。“最美”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不妨就把它叫做“最美現象”。

  如何看待好人不斷出現的現象?任何一位具備社會責任感的人,都會發自內心地叫好、喝彩。這些平民英雄從被發現的那一刻起,就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哪怕是最挑剔的網民,也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和語言讚揚這些好人。人們口耳相傳,津津樂道,一個又一個“最美人物”被連續推出。如此高的重復頻率,自然而然。只要網上出現這樣的人物,有聲有色的傳播便再次展開,由網絡而電視而電臺而報紙,由媒體傳播而政府參與而社會團體響應,共同把一個又一個“最美”人物推向全社會。這個現象説明什麼?首先是全社會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堅守。當前,社會五光十色,究竟哪一種價值觀應該弘揚?“最美現象”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其次,“最美”人物是時代需要。“最美”都是群眾命名的,發現最美人物的過程,就是一次全社會的道德確認的過程。其三,説明我們的社會正氣在上升,道德力量在不斷增長。“最美現象”的廣泛群眾基礎是不容否認的。

  “最美現象”也提醒我們,在抨擊醜惡現象時,不要忽視了我們身邊無數美好的事物。社會需要“抑惡”,更需要“揚善”。全社會都來弘揚善良美好的行為,就是對醜惡現象最有力的鞭撻。社會什麼時候都有醜惡,關鍵是不能讓醜惡大行其道而人們默不作聲。同時,社會什麼時候都不乏“真善美”,關鍵是要讓“真善美”及時彰顯,影響時代。不必擔心“最美”説多了會讓人們對道德狀況失去正確判斷。須知,所謂道德狀況從來就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常態,正氣上升,邪氣才能下降。此消彼長,才是道德建設的規律。

  全社會都來發現和傳播“最美”,也是一種文化自覺。道德是文化的核心內容。核心價值的發揚光大要靠培養、靠覺悟、靠信念,靠相互影響和代際傳承;道德規範需要全社會共同認可,共同遵守;道德建設需要社會成員互相激發,互相認同,共同提高。只有全社會的主動參與和實踐,道德建設目標才是可望可及的。

  更多“最美人物”的涌現,是家庭之福、國家之福、社會之福。也許,新的表達方式還會被創造出來,“最美”之後還有“更美”。“最美”不一定是最好的表達方式,但“最美現象”的實質不會改變,那就是大眾輿論從來善惡分明。當社會出現向上、向善、向美的輿論潮流之時,我們要促進而非相反。

熱詞:

  • 最美
  • 代際傳承
  • 最美現象
  • 吳菊萍
  • 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