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重病男嬰遭父母放棄治療 拷問社會保障措施缺失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2日 09: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虛弱的何順治,他的眼神令人痛楚、糾結。圖據《廣州日報》

  據《廣州日報》報道,9個月大的農村“膽閉男孩”何順治的父母多次拒絕網友愛心救助,被網友發現露宿街頭。其父母表示,孩子病情多次反復情況危急,治療費用達數十萬元,因此決定放棄,把錢留給別的孩子。網友多次報警要求強制救治後,病童再次被送進了醫院。

  治病救人是善良者的本能選擇,更何況是自己的親生骨肉?兩難之中的何順治父母最終決定放棄。對此,多數公眾表示理解,但面對即將被病魔吞噬的幼小生命,成人們卻束手無策,哀其同類的痛楚無法紓解。痛在哪?更多的恐怕在於社會保障措施的缺失……

  理解

  拒絕背後是清醒

  誰也無權放棄生命,這是一個傻子都知道的常識。但以這樣的常識搶佔道德的制高點,對何順治的父母進行無情的譴責與綁架,這無疑是值得商榷的。生活的許多事情,只有自己親身經歷,才了解其中滋味,所有置身事外的人們,無論能説出多少冠冕堂皇的話,都是蒼白無力的。

  何順治的父母到底對生命有無認識,這不需要從理論的層面去尋找答案。作為四川農村的一對夫婦,能將孩子帶到超出省城之大的國際大都市上海看病,而且來時身上只有一千多塊錢,可見他們對救治孩子懷有熱望的程度。殊不知,這個充滿希望與精彩的國際大都市醫院醫療費太昂貴,因為孩子病情多次反復情況危急,治療費用居然達數十萬元,完全超出了其心理承受底線。更何況,導致他們放棄的還不止這些,而是即使接受社會網友的愛心捐助,繼續向醫院砸錢,甚至獻出了自己的肝,孩子是否恢復健康還是個未知數。

  這個時候,我們更多的是考慮如何理解做父母的心,那種放棄對自己親生骨肉救治的痛苦掙扎。説實在話,我倒是認為何順治的父母是非常值得我們敬佩的。換作別人,他們可能懶得想這麼多,反正是網友捐獻的錢,不花白不花,更何況還是救助自己的“心頭肉”。可是,這對夫婦沒有這麼做,在就要失去孩子這樣極度絕望悲傷之際,仍保留著那麼一份理智——把錢留給別的孩子。在我看來,這對夫婦拒絕愛心救助,看似對生命理解的愚鈍,實際上卻是一種清醒,一種對網友、對社會愛心的責任。無疑也體現出對愛心的感激與珍惜。賀成

  呼籲

  請尊重父母的選擇權

  有些病,今天的醫學仍舊無力救治,放棄治療是不得已的選擇。對於一個幾個月大的幼兒來説,父母在知道了自己孩子病情嚴重程度之後,多次拒絕網友愛心救助,主動放棄孩子的治療,既可避免給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也可免除孩子的痛苦。

  站在善良公眾的立場上,看到父母帶著重症瀕死的孩子多次拒絕網友愛心救助,放棄治療並露宿街頭,從心底是無法理解和接受的,有些網友極有可能會通過網絡來表達自己對此事的不解與困惑,但現實是嚴酷的,孩子的不治之症和巨大的醫治費用開支也擺在那兒,網友們或許可以救急,卻無法救窮;或能可以救一時,卻無法救一世。

  看到事情的兩面性,在獻愛心的時候,就不該把父母放棄救兒的行動上升到道德的高度,對他們橫加指責和干涉。否則,這樣的救助行動對病兒、對病兒的父母、甚至於對社會都是一種傷害。

  站在父母的角度,沒有一個為人父母的人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親骨肉可能被病魔奪去生命而不全力救治。面對難以治愈的病症,何順治的父母選擇了主動放棄,他們承受著常人無法想象的痛楚和煎熬。因此,這對夫婦痛苦且無奈的抉擇應該得到人們的理解、寬容、尊重。尊重他們拒絕社會救助的權利,也是社會文明的應有之義!景志強

  評判

  愛心氾濫可能帶來更大的痛苦

  在現實“兩難”面前,筆者以為再富有愛心和同情心的網民,也萬不可對是否“救治”越俎代庖。因為,屬於個人愛心性質的捐助,可以解決得了一時困窘卻解決不了一世。即使因這份愛心捐助可以基本滿足手術治療費用,但未來長期的對患兒的醫療看護負擔依然可能是個“天價”。這些“後續”問題家庭成員之外的人不可能感同身受,也不可能幫助解決;二者,一旦捐肝之後的正常生産工作受到了影響,今後這個家庭的經濟來源等諸多後續問題,愛心網友也不可能解決。

  所以,以一個來源於網民個體的,可能是“氾濫”的愛心,解決一個病重患兒救治問題,最可能的結果是“帶來更大的傷害和痛苦”。那麼,這個救助和救治重病患兒的“義務”究竟在誰?政府方面理應“出手”,不僅應從大病醫療保障方面儘快以制度規範,更應從尊重生命的高度,給予哪怕是任何一個有希望活下來的患者一個“機會”。同時,對從制度法紀和道德上無法避免的“兩難”問題,立法機關不妨有一個清醒“決斷”,一些發達國家對“臨終關懷”式的安樂死是認同的,這樣的規定或者顯得冷酷,但換言之又未必不是對身陷病痛折磨又無力回天者的最大“關愛”。這方面的法律和制度一旦構築起來,或能有效幫助類似的家庭擺脫“兩難”。畢曉哲

  觀察

  該譴責的是保障缺失

  孩子身患重症,被好心人發現,繼而上傳到網上,瞬間引發愛心高潮,許多網友紛紛表示願意救助。可即便如此,孩子的父母卻“放棄最後的掙扎”。這瞬間引發道德與法律邊界的爭議。就道德而言,作為親生父母,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孩子就這樣痛苦地去世是一件很殘忍的事情;而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孩子的救助與不救助,父母到底有沒有決定的權利?關於這個探討,其實就是對人性本性的一種討論。

  而新聞中的父母,斷然拒絕網友的愛心救助。很多人猜測,原因是這名父親害怕捐肝。而他自己的回答也印證了這點,這名父親明確表示,如果小孩能好起來他願意,但他同時質疑,沒有人能百分之百保證,所以他選擇放棄。而上海仁濟醫院移植科主任夏強教授表示,在該院接受小兒親體肝移植,手術的平均費用在12萬至14萬之間。換言之,這名父親就是因為害怕人財兩失,才放棄最後的掙扎。

  其實,除卻人財兩失的考慮,手術後的很多後續問題也是不容思考的現實難題。譬如,這名男子因為捐肝,一旦失去勞動力,這個家庭以後路向何方?如果孩子手術後留下後遺症,手術費又該由誰來負責……正視這些問題,本身就是對生活一種負責任的態度。因而,當何順治的父母拒絕愛心救助時,我們不該在道德上施加太大的壓力,而應該看到這背後的深層次問題——社會保障體系的缺失。

  對這,上海仁濟醫院移植科主任醫師夏強就表達出疑問:“父母親屬捐肝救子是人間真情,他們給了孩子第二次生命,為何不能列入社會醫保呢?”從這可以得知,現實中我們的社會保障體系欠缺太多,很多罕見病患者,因醫療費昂貴,等於宣判了死刑,這的確令人心痛。當一對無助的父母拒絕愛心救助時,我們的道德譴責應該少點,對保障缺失的譴責應該多些。南朔

  聲音

  強獻愛心是軟暴力

  來自北京的網易網友 hmgao的新聞跟帖獲得了八百多網友的支持,他説:

  網友的愛心令人尊敬,但行為並不可取。我是一名醫生,告訴大夥先天性膽道閉鎖是怎麼回事:這種病可分為兩種情況:肝外膽道閉鎖和肝內膽道閉鎖,前者生後若早期發現,手術治療效果尚可;後者手術治療效果不佳,而且這兩種情況均沒有藥物可以治療。若生後年齡超過4個月,則多數已經發生肝硬化,除肝移植外,無其他治療手段。但目前醫學發展水平,移植的肝臟壽命平均10年左右,也就是10年後如果想要繼續活下去,需要再做肝移植手術。且不説鉅額的手術費用,即使成功進行了移植,患者要終身服用抗排異藥,同樣費用不菲。這對於一個成年患者來説,也許他是家裏的頂梁柱,多活哪怕1年,對家庭都意義重大。但對於一個幾個月大的兒童來説,這樣做既給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對孩子來説,也極端殘酷。所以,我倒覺得孩子父母的決定可以理解,也表示支持。各位網友要記住:即使是幫助別人,也應該避免使用“軟暴力”,或把自己置於道德的制高點,俯視他人。

責任編輯:邢斯馨

熱詞:

  • 放棄治療
  • 社會保障體系
  • 男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