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印度報告稱一旦對華爆發衝突印可採取遊擊戰術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1日 09: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資料圖:印度海軍最新軍艦76毫米隱身主炮

  毛四維

  新加坡《聯合早報》30日文章《印度“不結盟2.0”反對聯美制華》,內容如下:

  前不久,印度有一重要報告出爐,標題是《不結盟2.0:印度21世紀外交和戰略政策》。自冷戰結束以來印度還沒有一份如此全面、深入的外交和戰略政策報告,印度和美國的一批學者對此高度重視,正在熱議中。

  這份報告的重要性顯而易見:第一,雖然不是政府文件,但有強大的官方背景。這是印度八位權威人士定期討論14個月之久的集體之作,他們中有前外交秘書(印度最高外交官)、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軍事秘書、世界著名的學者和商界精英,而且,現任國家安全顧問梅農雖然在名單之外,但間或也參加他們的討論。他們的活動還得到印度全國國防學院的行政支持。2月28日,印度現職和前任三位國家安全顧問全部出席報告的發佈儀式並同臺發表講話,可謂盛況空前。換言之,報告所言或其中部分內容極有可能成為官方政策。

  第二,報告確有新思維。僅“不結盟2.0”這個標題就“一石激起千層浪”。“不結盟”意味著印度與美國將保持一定距離;“2.0”表示這是新版本,與冷戰時期的“1.0版”既有聯絡,又有不同。印度和美國都有不少學者對此深表失望。但對報告提出以印度洋戰略應對中國挑戰,已有評論認為“富有想象力”。

  第三,報告相當坦率。雖然是外交報告,但很少太極拳式的“外交語言”。不管其結論如何,報告框架的全面性、對重大問題的思辨性、以及直面困難的坦誠性,決定了這是研究印度外交政策和軍事戰略(甚至可包括印度內政)一份難得的重要參考資料。

  “中國直接衝撞印度”

  毋庸諱言,防範中國是報告的主軸。報告開篇就挑明:“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仍將是印度外交政策和安全的巨大挑戰。作為一個主要大國,中國直接衝撞印度的地緣政治空間。隨著中國經濟和軍事能力的增強,中印實力差距將會擴大。”

  報告承認中印邊界問題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強調在邊境軍事部署和態勢上中方佔據優勢,因此,提出戰略應對的總方針是:在北面,陸地邊境一線要“堅守不動”;朝南方,要擴展在印度洋的海軍優勢(後面另述)。

  報告提出,在外交上,一方面要積極與主要大國發展關係,“以迫使中國在對印事務方面採取克制”;另一方面,印度的大國關係又不能走過頭,以免引發中國對印公開敵對。

  報告的“中國篇”結尾落在“平衡”一詞上:“印度的對華戰略必須謹慎平衡,即合作與競爭的平衡,經濟利益與政治利益的平衡,雙邊與地區的平衡。鋻於印中兩國目前和將來實力及影響力的不對稱性,印度必須把握好這一平衡。這或許是未來印度戰略最為重要的挑戰。”

  平心而論,此報告的對華政策與當下印度“鷹派”的觀點有很大不同。但在筆者看來,報告對中印關係的認識並不全面,且偏于消極。

  首先,報告完全回避了一個重要方面,即作為兩個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大國,在國際金融秩序、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全球氣候變化等諸多重大國際問題上,中印天然擁有共同利益,並已實施重要戰略合作。印度不久將在新德里舉辦金磚國家首腦會議,這些無疑將是重要話題。

  其次,報告強調“印度必須視亞洲為其經濟機會的首要地區”,強調全球化對印度“利大於弊”,其實,最基本的現實是,中國迅速發展本身就是“亞洲經濟機會”的主要源泉之一,與中國發展經貿關係本身就是印度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重要側面。在這方面,報告的認識顯然落後於現實。印度是軟體大國,但電腦元件多從深圳採購;印度缺電嚴重是其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而恰是中國頗具競爭力的煤電設備、而不是遙不可及的發達國家的核電合作,正在幫助印度走出困境;儘管印度擔心中國設備可能夾雜間諜軟體,但中國主要電信企業仍然以其誠信佔據印度市場相當份額。總之,報告對中印經貿關係的態度本可再積極一點。

  再者,報告提及,“印度的西藏政策需要重新評估和調整,勸説中國尋求與達賴喇嘛以及流亡藏民和解可能有助緩和印中緊張關係。”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領域,印度政府首要之責是恪守承諾,即不允許流亡藏人在印度開展任何反華政治活動。

  還有,報告在論述難以與巴基斯坦改善關係時聲稱,“我們應該視巴基斯坦(問題)為中國大挑戰的一個組成部分”。可以説,這是作者對中國南亞總體政策的偏見性誤讀。

  “美國是朋友而不是盟國”

  近年來,“聯美制華”似乎成了印度輿論的主流,而恰在這一點上,報告頗有反潮流勇氣。報告對此不是一筆帶過、點到為止,而是如下層層推演、步步展開:

  首先,報告指出,由印度國家特徵及其利益多樣性所決定,世界上沒有什麼“天然的”國家集團,無論是政治的、經濟的、或地緣政治的,完全適合於印度。

  其次,在全球層面,美國的國際結盟體系開始明顯走下坡路。如果説經濟軍事實力、國際結盟體系、在金融和能源領域中的支配地位曾經是美國四大支柱的話,那麼,這些支柱現在已不穩定、不可靠了。

  再者,印度對美國具有特別吸引力,因為它是僅次於中國的最大新興國家,與北京關係又很複雜。對於小布什和奧巴馬政府來説,印度所擁有的衍生價值往往超出其自身價值。印度要利用這種衍生價值是有風險的,一旦中美關係略有好轉,印美關係就會成為犧牲品。而且,現在還不完全清楚,如果中國侵犯印度利益,美國到底將做何反應。

  最後,歷史證明,凡與美國正式結盟的國家往往都發現自己的戰略自主權受到損害。印度和美國作為朋友而不是盟國,將更符合兩國的各自利益。由於中國一直用懷疑的目光看待印度與其他國家發展夥伴關係,尤其以零和視角看待印美、印日改善關係,因此,從長遠看,需非常謹慎處理好印、中、美三國關係。

  筆者認為,到此可以説,這就是印度新版不結盟政策的核心,即在美中之間兩面下注。

  “海軍大國是印度的目標”

  儘管中方明確表示“絲毫不存在所謂中國要‘進攻印度’、‘打壓印度’的問題”,儘管印度總理在議會聲明“政府不認為中國計劃進攻印度,印中邊境總體和平”,儘管印度上任國家安全顧問納拉亞南(曾任印度情報局長)公開説“中國在邊境地區謀求和平與安寧的意願是真誠的”,儘管報告也承認“印中邊境多年來基本穩定”,但印度防務政策的基點是準備同中國打仗。這一點可以理解,任何國家的軍方都會從應對最壞可能性出發做準備,只是往往不明説而已。

  報告的“實力篇”討論了中方在邊境小規模武力佔地和對印發動大規模進攻的兩種可能性,並提出無論出現哪種情況,印度的戰略目標都是“恢復現狀”。

  至於前者,報告指出,最有可能發生在雙方對實際控制線認知不同的地段,而這些地段是已知的。最佳應對之策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有幾個地段印方佔有戰術優勢,應將其確定為可以發動有限攻擊的地區。為此,需加強交通和兵營建設。

  至於後者,即一旦中方發動大規模進攻,報告不主張正面“對稱應對”(proportionate response),並對當下流行的增強和部署“山地打擊軍”的構想提出質疑,認為“這只能重現在惡劣地理和後勤條件下,我們現有進攻部隊所面臨的所有問題”(筆者理解這是指在星峽冰川與巴基斯坦對峙或印巴卡吉爾衝突時印軍所面臨的問題)。

  報告自己提出的應對戰略“別有洞天”:以三大“非對稱能力”(asymmetric capabilities)迫使中國軍隊撤回。第一,在被佔領的地區打遊擊戰,同時深入西藏切斷中方交通補給線。第二,加快交通通訊建設,加速邊境地區及其居民與印度內地的一體化進程。

  第三,大力發展海軍,確保有能力實施對印度洋的控制。這是所謂“非對稱戰略”的核心。報告強調,在海洋能力方面目前印度佔優勢,但中國很快在趕上來。中國目前精力集中于控制黃海、台灣海峽、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印度洋對其重要性則位居第二。美國、日本、印尼、澳大利亞和越南的海洋戰略行動都有助於阻緩(如果不是阻止)中國向印度洋投放海軍力量。印度需利用這一機會加強自己的海軍建設。印度的地區外交也應為此服務,要與上述“制衡”力量發展更緊密的關係,包括與這些國家達成安全合作協定和定期開展海軍演習。

  問題是如何在印度洋迫使中國在陸地邊境地區撤軍?通篇坦率的報告在此關鍵之處卻省了筆墨。筆者解讀,無非是一旦有大事,印度將在印度洋切斷中國的運油通道。難怪印度最著名的戰略分析家之一拉賈莫漢在報告發佈的第二天就在報紙發表文章稱,這是“富有想象力”的對華戰略。

熱詞:

  • 印度海軍
  • 海洋能力
  • 對華戰略
  • 印度
  • 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