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紅一連不忘光榮傳統為鋪設光纜冬日涉水12小時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4日 09: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軍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紅一連”正在連史室進行傳統教育。(李三紅攝)

  永不褪色的“名片” ——廣州軍區“模範紅一連”繼承發揚紅軍傳統紀事

  本報記者 馬越舟 王雁翔 特約記者 李華敏 嚴德勇

  廣州軍區警衛營一連前身為中國工農紅軍中央警衛團第一連。在80餘年光輝歷程中,連隊曾經歷長征,參加過平津、平型關、孟良崮等戰役戰鬥。新的歷史時期,這個連以“建設紅軍連隊、培養紅軍傳人”為目標,4次榮立集體二等功、11次榮立集體三等功,1982年被廣州軍區授予“模範紅一連”榮譽稱號。今年2月,連隊榮立集體一等功。

  提到“紅一連”,許多官兵會用欽佩的口吻説:那是我們軍區一張永不褪色的“名片”!

  七桿老槍説不盡故事——

  “名片”在血色歷史中浸染

  回憶起入伍第一天,連隊骨幹鄧忠瑜激動地説:“當時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連史室裏看到的那七桿槍!”

  第一桿槍,是支“老套筒”步槍。 史料記載,1895年,清政府在漢陽兵工廠製造這種槍。如今,它和一支“漢陽造”、一支“九連發”靜靜躺在玻璃展櫃裏,接受參觀者的致敬。

  三桿飽經滄桑的老槍,把時空拉回到80年前那個紅旗飄飄的烽火年代。1930年10月21日,毛澤東的警衛員龍開富負責組建的“中國工農紅軍中央警衛團第一連”在江西成立,由142位精壯的起義農民組成。連隊的武器,除了那三支老式步槍,就只剩大刀和梭鏢。

  “老紅軍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鑄造了輝煌!”警衛營營長徐佳説,“連隊每年都用‘老三槍’精神教育新兵,時刻不忘紅軍根本!”

  “‘老三槍’?還有‘新三槍’嗎?”

  “當然有!”順著徐佳手指的方向,一支“三八大蓋”赫然入目。那是連隊參加平型關戰役的戰利品,槍身上的櫻花圖案清晰可見。近旁,是一支黑黝黝的獵槍,1930年比利時精鋼手工製造。槍的主人曾是國民黨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1948年,連隊在平津戰役中強攻霍家咀,第28任指導員鮮春從陳長捷私宅中繳獲了這把槍。“新三槍”中的第三支,是支練習刺殺用的木槍。上世紀60年代,全軍開展大練兵,葉劍英元帥曾到過連隊,就用這支木槍親手教戰士刺殺……

  “‘新三槍’濃縮了抗日戰爭以來我們連的光榮歷史!”連長王忠良説,“‘紅一連’這張‘名片’,是在前輩的戰鬥和犧牲中浸染而成的!”

  作為紅軍傳人,這個連隊注重用老紅軍傳統教育官兵。新兵下連,第一項活動是參觀連史室,學的第一首歌是“‘紅一連’連歌”,寫的第一篇心得是《怎樣當好紅軍傳人》……如今,講紅色故事、誦紅色詩詞、悟紅色格言、讀紅色書籍、唱紅色歌曲、賞紅色影視、觀紅色景點、建紅色網頁等活動在連隊格外火,一茬又一茬戰士,將老紅軍的傳統融入血脈,代代傳承。

  2009年一次午夜緊急拉動,跑向6號哨位的一名戰士不慎踩到了防暴攔阻器,長釘深深扎入腳心無法取出,鮮血直流。“紅一連”的上等兵杜棟棟當機立斷,他扳起戰友的腳,張口咬住了釘帽,猛地一仰脖,硬生生用牙齒拔出帶血的長釘,並背起戰友向醫務室狂奔。“這就是‘紅一連’的兵,可以生死相托!”一位領導這樣評價。

  “紅一連”的第七桿槍,是56式半自動步槍。2000年,軍區依託“紅一連”組建儀仗隊。班長范延武發奮苦練,一個“拍握槍托”動作,他從起床練到熄燈,重復千萬遍。只聽一聲脆響,槍托碎,掌骨裂!“幾天后,我扒掉了固定傷處的石膏上場參加分列式。槍照拍,根本不知道疼!”如今是幹休所勤務隊隊長的范延武説,“我只是告訴自己,延武延武,你就是要延續老紅軍的傳統,‘紅一連’的兵不打熊仗!”

  戰鬥堡壘激發無窮鬥志——

  “名片”在支部引領中更加鮮亮

  “紅一連”這個曾經為毛主席和8位元帥站過崗、為遵義會議放過哨的過硬連隊,近60年來沒出過一起重大責任事故。

  能讓紅軍的“精氣神”80年不散,黨支部過硬是第一秘訣。

  1930年10月,受命組建“紅一連”的龍開富臨行前,毛澤東送給他一本《古田會議決議》和一句話:“帶好連隊,一靠黨支部,二靠幹部、骨幹。”

  烽火年代,黨支部是帶領全連奮勇殺敵的戰鬥堡壘。該連曾參加過290多次戰役戰鬥,有幾十位連長、指導員捐軀沙場。任期最短的一位連長出現在抗戰時期,他帶領官兵衝向敵人暗堡,從受命到犧牲只有一個多小時,連姓名都沒留下……

  2009年冬,連隊擔負埋設國防光纜的任務,光纜要穿過一條數十米寬的河,水深及胸。支委龍須庚帶領官兵,在冰冷的河水中連續奮戰12小時,提前完成任務。

  1997年香港回歸,在接管英軍崗哨的儀式上,具體執行任務的就是“紅一連”支委、副連長譚善愛。第二天,這位英俊軍官的特寫照片登上各媒體,成為駐港部隊的“名片”。提起這事,“紅一連”的戰士很自豪:咱連的幹部,個個都是好樣的。

  先鋒&&不含糊,接受監督不馬虎。“在‘紅一連’當支委不容易。下級批上級,戰士評幹部,新兵説骨幹,那可都是當面鑼、對面鼓!”軍區司令部直工部部長敖水平説,“他們解決一般問題不出黨小組,難點問題不出黨支部!”原連長王春生升任副營長的事因故暫緩。他很鬱悶,探家歸隊二天早上沒出操。當晚在黨小組會上,一名戰士黨員當面批評他“長途乘車身體疲勞,早操沒到思想疲軟。”原指導員劉伯浩被提拔為營教導員,連隊的“歡送會”開成了“揭短寄語會”。劉伯浩説:“當時‘批評火力’雖然猛烈了些,但讓我終生受益!”

  去年12月,連隊50多名老兵退伍。可能是動車售票系統出故障,上車後他們發現手持車票卻沒有相應的座位。車長急得滿頭大汗,但老兵們沒有抱怨,臨時黨小組開了個碰頭會,決定大家一律站在車廂結合部。有的老兵還協助乘警維持秩序。他們身姿和在哨位上一樣挺拔,成為列車上最靚的風景。有旅客竊竊私語:“聽説他們是那個‘紅一連’的兵……”

  以人為本引領軍營風尚——

  “名片”在觀念更新中增色

  一個硬幣有兩面。對於榮譽連隊來説,歷史長、錦旗多是光榮,但處理不好,也會成為包袱。“紅一連”的可貴之處,是他們時刻從傳統裏汲取營養,但又善於發揚老紅軍不墨守成規、敢於嘗試的作風,在觀念刷新中讓“名片”增色。

  按老規矩,冒雨徒步往返哨位、咬牙堅持執勤是要表揚的。可如今不同了,一遇雷雨天氣,營裏就派車接送哨兵。各個哨位都配備了裝滿防暑防蚊特效藥的小藥箱。戰士宿舍也安上了空調和熱水器,讓大家下哨後衝個澡,好好睡個覺。這些舉措曾遇到過質疑,有人説“紅一連”丟了老紅軍作風,“難道戰場上能派車接戰士嗎?戰壕裏能裝空調熱水器嗎?”

  “這決不是嬌慣他們。過硬作風培育更多體現在訓練場和哨位上。”指導員黃廣林説,“戰士確實辛苦,不從細微處關愛大家,不夠以人為本。”按照老標準,戰士下哨後15分鐘必須上訓練場。如今改為先在連隊的“理療吧”內用儀器按摩半小時,從此,各種“職業病”的發病率大幅下降。

  “紅一連”主要職責就是站崗放哨,義務兵比例很大。為了解決戰士們未來就業問題,連隊建立了遠程教育學習班,還依託共建單位圖書館,為每個班宿舍建起圖書櫃,定期更換圖書,鼓勵大家學習。這些年,儘管連裏大多數士兵沒有機會選取士官,可退伍後地方單位搶著“預訂”,因為“‘紅一連’的兵綜合素質過硬!”

  連隊駐地位於廣州市中心。營區沒有圍墻,但官兵心裏都有一道紀律的壁壘,請假銷假制度執行嚴格。門外咫尺之遙商場林立,可由於受紀律制約官兵購物不便。為解決困難,連裏想建一個“自選購物吧”——沒人售貨,各取所需;不必馬上付款,只需登記姓名和金額,月底從津貼裏扣。

  好創意贏得喝彩一片,但支部會上卻起了爭論,焦點是要不要在購物吧內安個隱蔽攝像頭。最終決定不安裝。幾名支委統一思想:既然是“自選”,就必須充分信任“顧客”!

  然而開張一個月後一對賬,還真有幾十元的出入……“這錢我們幾個支委墊了。”時任連長徐佳在軍人大會上宣佈。

  過一個月再對賬,一分不差。

  “信任也是一種教育。”連長王忠良説,“我們不僅要培養好戰士,更肩負著為社會培育好公民的重任!”如今,連隊的音樂吧、讀書吧、健身吧、理療吧等都建了起來,設施先進,全部“自助”。在休閒、學習和娛樂中,戰士們養成了良好的公德意識,為走向社會積累著精神營養。

  短評:讓傳統之光照亮未來

  紅軍光榮傳統是永恒的光榮與力量。廣州軍區“模範紅一連”從紅軍傳統中汲取營養,從紅色歷史中獲取力量,始終保持當年紅軍的“精氣神”。他們的傳統之光,似不滅的燈塔,照亮了未來之路。

  血脈相承,薪火相傳。紅軍傳統的傳承,就是一支部隊紅色血脈的延續。無論形勢如何變化,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紅一連”繼承發揚紅軍傳統的信念從未動搖,紅軍傳統已經深深融入官兵的血液,滲入官兵的靈魂。

  紅軍傳統是一種持續的積澱,總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紅一連”順應時代要求,不斷豐富紅軍傳統的內涵,使其在與時俱進中永葆生機活力,在創新發展中煥發青春魅力。時間的淘洗提升了紅軍傳統的純度,歲月的打磨增加了紅軍傳統的亮度,血色歷史浸染的“名片”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越來越紅、越來越亮。

  “紅一連”的先進事跡在令人感動的同時給人啟迪:紅軍傳統的光芒有多亮,部隊發展的前景就有多亮;發揚紅軍傳統、保持革命本色,應該成為每個部隊、每名黨員的堅定信念和永恒追求。在紀念建黨90週年的熱烈氛圍中學習“紅一連”,就應該像他們那樣,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官兵,用老紅軍的優良傳統教育人,用部隊的光榮歷史激勵人,使紅軍傳統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使廣大官兵更加愛黨愛國愛軍。

責任編輯:汪蛟龍

熱詞:

  • 連隊
  • 名片
  • 紅一連
  • 傳統教育
  • 光榮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