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新聞週刊]人物:馮小剛 主流導演(2010.07.24)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26日 10: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進入[新聞週刊]>>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新聞週刊):

    馮:我堅信它會是一個有大眾感情的電影。

    馮:圍繞著人講故事,以人為核心。

    馮:我今天是來交作業的,給唐山的老百姓。

    他説“看這部電影不哭不是正常人”;他認為35元的最低票價並不貴;他還“逼退”了同檔期的其它大片,22日,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零點首映。這部號稱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製作”的災難片,在各地試映時幾乎百分百惹哭觀眾。本週的馮小剛穿梭于各個城市,不停地接受媒體採訪,把“愛”和“情感”挂在嘴邊。沒有調侃,沒有幽默,也難怪有媒體感嘆,這是一個陌生的馮小剛。

    馮小剛:我的話都在電影裏説了,我今天是來交作業的,給唐山的老百姓,我就想問你們一句:這個電影中不中?中!

    在7月12日的全球首映禮上,一萬多唐山人在觀看了《唐山大地震》後,用唐山話給予了馮小剛最大的肯定。而帶著這份肯定,在接下來的宣傳中,馮小剛更是大打“人性牌”,對唐山人在拍攝中表現出的真情大為感激。

    《唐山大地震》是馮小剛的第十二部電影,也是單片製作費最高的一部,總投資達到1.3億元。其中唐山市政府以“有償贊助”的方式注資6000萬,成為最大的出資方。有了政府的參與,加上大場面、大事件的題材,甚至連華誼公司為馮小剛安排的宣傳點,也上升到“國民導演”的高度。在北京的首映禮上,來了300多家媒體,馮小剛感慨,這是自己參加過的媒體數量最多的一次發佈會。而從北京到上海,甚至遠至貴州一個縣級城市的電影院裏,《唐山大地震》也在同步上映,零點首映的上座率達到80%。

    拍攝賀歲片起家的馮小剛,一直是中國商業片的成功代表。1997年的《甲方乙方》,以600萬元的投資,獲得了3600萬元的票房,成為本土電影的救市之作。此後,馮小剛幾乎每部作品都會被冠以“賀歲”的頭銜,票房也是一路走高。而正當賀歲電影開始“扎堆”的時候,馮小剛又“轉型”了。從《手機》《一聲嘆息》到《天下無賊》,變“深沉”的馮小剛卻依然是票房的常勝者。

    馮小剛:拍娛樂的有票房,拍不是娛樂的、嚴肅的電影,照樣有票房,沒準比那娛樂的還高,沒辦法,誰超得過我,你給我找出來一個,沒有,我特別獨孤求敗。

    號準了觀眾的脈,馮小剛的本土商業電影一路風生水起,而此時,唐山市政府也在焦急尋找一位合作者,試圖通過大地震的題材,打響新唐山的城市名片。張藝謀、陳凱歌和馮小剛是唐山方面的首選導演。“善於以小人物的調侃與幽默反映現實生活,但缺乏歷史積澱。”這是一開始唐山政府對馮小剛的印象。而就在此時,《集結號》上映了。

    在身為唐山人的姚建國看來,馮小剛用自己的方式,在一個紅色題材中,超越了意識形態,表現出了真實的人情,這符合唐山人的情感訴求,也能讓影片得以進入國際市場。而作為唐山電視臺對外部主任,姚建國又希望影片能是一個‘主旋律’的人性災難片。最終,《唐山大地震》的執導筒交給了馮小剛。

    儘管《唐山大地震》的上映,讓馮小剛獲得了掌聲和好評,但他爭議人物的本色依舊沒有改變。電影的拍攝得到了唐山政府的資助,四川救災的場面也是部隊義務協助拍攝,可35元的“最低限價令”,以及馮小剛“票房能到5個億”的言論,都引起了“借傷口賺錢”的質疑。對此,馮小剛沒有像從前一樣,用粗口表示不滿,而是直接稱其為“沒有人性”。

    馮小剛:我相信看《唐山大地震》的觀眾裏,也可能有類似砍孩子這樣的人,他看不到感動看不到溫暖,他看到的全是,怎麼這電影不好,怎麼這電影平淡,這個電影沒意思 。

    娛樂起家的馮小剛,在本週看來似乎是要用崇高的道德標準取代娛樂。熟悉他的電影記者陳炯在文章中這樣寫道,馮小剛其實是“有欲則剛”,他總是能站在民眾的情緒制高點上,引萬人大笑,或萬人慟哭。而《三聯生活週刊》則將《唐山大地震》形容為“一次主流價值觀的主題策劃”。顯然,在眾多媒體看來,馮小剛成功地平衡了政府、民眾和藝術間的利益。而對於這些評價,馮小剛自己卻不以為然,他今年給自己的目標,就是《唐山大地震》加上《非誠勿擾2》,票房破十億。

    馮小剛:大家現在對一件事情忘得很快,電影不是一個真正要留住的東西。我們就活在當下吧,影片的生命力能活在當下就已經挺不容易了。

    白岩松:其實我一直覺得在中國,主流和非主流之爭是一個偽命題,它永遠是一個變化的概念,主流不一定不好,非主流也不一定有價值。一部電影或其它的文藝作品,或許只有好或者不好,價值高或者低之分,它與非主流或主流真沒關係,任何一個導演或者藝術家都有權力去變化,如果他真的尊重自己跟時代的內心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