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地下城”擴張過快疑引發塌陷 評:裏子比面子重要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6日 04: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7ea08c7cae884ffe8da1588ebee77030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7月5日,市民正在圍觀長沙市湘江中路南湖路口保利國際廣場附近路段塌陷的大坑。當日淩晨,該路段突然塌陷,一輛轎車墜入坑中。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受傷。

    4月1日下午3點半,北京的楊女士與同事在前往位於北禮士路的物華大廈時,人行道上的一塊路面突然塌陷,楊女士不幸墜入滿是滾燙熱水的坑中,造成全身99%被嚴重燙傷,送至醫院搶救後死亡。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新聞1+1):7月5日淩晨長沙市緊靠湘江大地的湘江路中段的路面突然發生了塌陷。直徑約六米,深度也達六米,一輛行駛的轎車被瞬間吞沒。    

    《瀟湘晨報》記者:路新修也沒有多久,大約使用了、三四年吧。

    一個突然出現的大坑,一場一死三傷的慘劇,這是意外嗎?長沙、北京、上海、西安、杭州、合肥,還有鞍山、廣州、瀋陽,好好的馬路為什麼會突然坍塌?

    記者:當時好多有關部門,跟他打電話,他就是推辭,説這事不歸他們處理。

    在我們繁華的城市地下到底怎麼了?《新聞1+1》今日關注:“城市,地下有漏洞?!”。

    主持人 董倩:晚上好,歡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當我們形容一個人從一種緊張然後恢復到一種平靜和踏實狀態,往往會用這樣的形容詞,就好像一塊石頭落了地一樣。“地”自古以來被我們認為最讓人安心、踏實、放鬆的一種支撐,但是隨著城市的發展,現在不僅有地上城下,我們也漸漸有了更多的地下城市,要知道如果地下城市的工夫做得不足、做得不細的話,那麼地面上的人們的這種心態有可能從放鬆恢復到一種緊張的狀態。今天淩晨就在湖南長沙,在馬路上就出現了一次地面塌陷。

    今天途徑長沙市湘江中路南湖路口的車輛和行人需要繞行,何時恢復正常還不得而知。對長沙市民來説這應該算比較特殊的出行信息,如果能提前21個小時,就會避免一場悲劇。

    記者:淩晨零時30分許,一輛寶馬車沿著長沙湘江大道由北往南行駛,在行駛到保利國際廣場這樓盤前面停止。

    吳潔 當事人:我們四個人發現前面有一個大坑,然後在我們發現的時候,踩剎車已經來不及了。很大很大一個坑,我們就掉下去了。

    據目擊者説,當時一聲巨響後,眼看著一輛正在行駛的轎車瞬間就消失不見,掉進一個深不見底的大坑。事故發生時,已經過了午夜12點,好在這一路段車輛並不算多,突發的險情威脅到的不僅僅是這一輛途徑此處的轎車。

    《瀟湘晨報》記者:確實是一個很倒楣的事情,寶馬車確實很不幸,因為在它後面有一台本田車,跟在寶馬車後面七八十米,寶馬車掉到坑裏的時候,他馬上打方向繞了這個坑。

    消防隊員:人不要站過去,不要站過去,慢點,慢點。

    《瀟湘晨報》記者:五六米深,直徑長有七米,裏面是中空的,像一個大的圓球一樣。

    吳潔:我們掉下去以後腦袋一片漆黑,等我醒過來的時候,消防車已經過來了。

    由於塌陷面積較大,救援車輛無法靠近事故現場,為防止地面發生二次塌陷,消防和醫護人員也只能利用拉梯進入大坑,實施救援。

    消防人員:翻過來,翻過來,翻他的腳,翻他的腿。不要扯,不要扯了。好好好,擔架,擔架,擔架拿過來。

    半個小時的緊張救援,三名從車裏爬出的被困人員,被迅速送往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而因為重傷,姜雲喜(音)卻被卡在車內,被消防員救出時已經死亡。

    《瀟湘晨報》記者:我們趕到現場的時候,他躺在地上一動不動,頭部出血。

    吳潔:在長沙開車都沒有安全感了,讓人很不放心。

    主持人:今年在長沙發生的這個地面塌陷的事故真的是很好地解釋了這個成語“接二連三”。

    我們先來看一下,前兩起發生的長沙市的地面塌陷事故,一個是發生在今年的5月12日,這是長沙市南湖路永宏佳園的正門,路面就突然塌陷,形成了一個大坑,這張圖片是另外一個角度拍攝的。第二起是發生在三天之後5月15日,在城區的一個道路上出現了一個大坑,塌陷處最長是十幾米。這是另外一個角度。

    再就是這次,我們不妨再仔細看一下,今天淩晨發生的這次塌陷事故,發生在長沙市湘江中路南湖路口保利國際廣場的附近,這個塌陷的情況,直徑大約是6米,深大概是6米,一輛寶馬轎車墜入坑中,事故造成一死三傷,目前處理情況,傷者被緊急送往附近的省醫院緊急救治,交警對湘江大道路段實行全封閉,殷家衝路口實行了交通管制。

    我們就會問,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接二連三發生這幾起的地面塌陷事故呢?我們不把目光僅僅放在長沙。其實看最近一段時間發生的地面塌陷事故,根據新華社採訪有關專家的報道,大概有這樣的兩個原因: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自然的因素多為主因,而現在人為的因素也日趨凸顯,自然原因是因為地表岩還有土地,受到地下岩溶發育的影響,向下陷落而成,這是自然。那麼人為的原因是因為地下水的超採、不合理的開礦,還有工程建設。

    我們來看一下這次事故。有報道説,在這次事故發生的現場周圍不遠處有一個市政工程在施工。市政工程和地面塌陷之間,到底有什麼樣的聯絡,有待調查,我們也不好妄言。但是我們看從前兩次再加上這次,事故發生之後對於現場的處理都非常乾淨利索,但是人們最關注的還是這次事故中的那位死者,到底有誰為他的生命的喪失而負責?總不能死得不明不白,而且再有這些受傷的人在醫院中的這些醫療費用,到底由誰付?從以往發生的幾次地面塌陷事故的處理結果來看,我們發現,而且有一種擔心,就是找到這個事故的具體負責任的人真的不容易。

    這不是電影大片,更不是電腦特技,2009年12月,這樣的場景就真實地發生在浙江溫州的一個居民小區,護欄逐漸扭曲變形,保安見狀快速撤離,只用了20秒,一個長30多米、寬10多米、深5米的大坑就此形成,而塌陷也讓小區停放的八輛車仿佛坐上了升降機,所幸的是沒有人員傷亡,但是經歷這一切,小區的居民誰不害怕。

    小區業主:萬一整棟樓哪便塌下來,對大家的安全不好,人命關天的事情。

    事實上發生在溫州的這次塌陷並非個例,近年來在很多城市,塌陷似乎在越來越多的出現,而且突如其來、猝不及防。

    今年5月,撫州人行道上,毫無預兆,突然的塌陷,讓19歲的女孩小張掉入滲坑,多處受傷,事發之後想為自己討個説法的小張,卻又陷入了另一個大坑,投訴無門,所涉及的道路、排水、電力等部門紛紛認定自己沒有責任。報道此事的《海峽都市報》也發出了,誰來調查,誰是責任方的疑問?

    無獨有偶,今年4月1日,北京的楊女士同樣在人行道上遭遇橫禍,突遇路面坍塌,落入一個熱力管線泄漏所形成的熱水坑,造成全身99%面積被燙傷。最終在搶救了八天之後身亡,就在這起備受各界關注的事件中,責任方的認定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熱力集團、物業公司和開發商一度因此而爭執不休。

    張傳東 北京熱力集團宣傳部:這條管線産權單位不是我們集團,也就是這個管道是歸誰誰來管,也就是屬於産權單位來進行管理。

    記者:我們能知道這個産權單位是誰嗎?

    張傳東:現在我不太好肯定這個産權單位具體是哪一個,我想可能應該跟跟物業,或者是開發商有關係的。

    事發之後,物業公司和開發商也各有自己的想法。

    甘浩 《新京報》記者:物業和開發商認為這個責任應該是熱力集團來負,因為它屬於支線管島,支線管道不屬於開發商和物業的管理範圍。之前開發商和物業跟北京熱力集團簽定了一個熱力管道的維護合約,但是這個合約在2005年到期之後沒有再續約,這個也是導致第三方責任産權,包括平時的維護、巡檢,這個責任不太清晰的一個原因。

    一邊是極其慘烈的悲劇,一邊是爭論不休的責任方,一直到事故發生後第12天,有關部門才有了一個處理結果。

    北京市西城區41事故調查組正式通報,墜熱水坑女子死亡是一起生産安全責任事故,隨後北京市公安機關調查取證情況,對北京東方大洋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熱力集團輸配分公司的三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刑事拘留。安檢部門將依法對事故責任單位和事故責任單位法定代表人進行行政處罰。

    主持人:地下城市的建設和管理,到底會涉及到多少部門呢?我們不妨看一下,直接相關的機構都有哪些,國土資源、電力、建設、電信、城市規劃、公用、民防、抗震、公安消防、水電、綠化、環保、水利防洪、文物保護、國防等等,我們這裡只是列出來了15個單位。那麼都在管的結果有一種可能,就是誰都不去管,可能誰都不會願意管。

    管理的部門有這麼多,他們依據的法律和條例都有什麼呢?我們不妨看一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規定》、《城市規劃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産管理法》、《人民防空法》、《礦産資源法》、《環境保護法》和《建築法》,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地方根據自己的現實情況制定的一些地下空間的開發和利用的條例,如果把這些條條框框、上上下下的法律都匯總起來的話,真不知道在地下空間的開發和利用方面,到底應當遵循的是哪些法律。

    接下來,我們就連線一位專家,他是來自同濟大學地下空間研究中心的束昱教授,我們聽聽專家是怎麼看這個問題。

    束教授,您好,剛才我們通過介紹看到了,有很多的部門要依據很多的法律在進行城市地下空間的建設,您給我們介紹一下現在主要依據的法律是哪些?

    束昱 同濟大學地下空間研究中心教授:你好。我們城市地下空間的開放利用,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進入了高潮,那麼相關的法規,在規劃方面主要是依據城鄉規劃法和城市規劃編制辦法。

    主持人:您説的這兩條法律,剛才我恰恰都沒有提及到。

    束昱:在防災方面,剛剛已經提到了《人民防空法》,在地下空間的綜合管理方面,有建設部的1997年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規定,2001年修訂了,那麼在權屬的管理方面,有2007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在遇到突發災害的情況下,有2006年國家頒布的《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辦法》。因為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涉及的環節很多,涉及的管理部門很多,相對的有交叉、有缺位,所以一旦遇到突發事件,有的時候很難有一個綜合的管理部門、權威的管理部門可以去管。

    主持人:打斷您一下,您剛才介紹這麼多在不同的情況下、不同的部門要依據不同的法律,而一旦遇到危機情況,反而不知道有哪個部門要依據什麼東西處理,您覺得這是一種正常的情況,還是這是一種不管職能部門,還是依據的法律法規,現在之間有一些東西沒有打通,是哪種情況?

    束昱:關鍵是有法以後的一個管理的系統機制問題,上海市2006年的時候,曾經建立了一個地下空間綜合管理聯席會議制度,是在市政府秘書處副秘書長的直接負責下,把上海市的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十幾個委辦局組織在一起,形成一個共同協調、決策的這麼一個平臺,而且還設立一個專門的日常事務的管理辦公室,所以這樣有一些交叉的問題,法律上沒有涉及到問題,還有缺位問題,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和綜合管理辦公室來進行快速的應對。

    主持人:這個可以把它機制化、固定化下來嗎?

    束昱:這個在上海已經固定了,通過“十一五”的試檢,現在不僅在市裏面有地下空間綜合管理聯席會議的平臺,已經落實到各個區。

    主持人:我們特別希望您給我們解釋這麼一種現象?因為現在在不少城市,生活在城市裏面的人都會發現,自己每天走過的路,經常像拉鎖一樣,今天拉開了,明天合上了,過兩天又拉開了,又合上了,有的人覺得這是管理部門職能重疊,另外是不是職能重疊導致效率低下,很多人有這種疑問,是這樣嗎?您給我們解釋一下。

    束昱:拉鏈馬路是中國的一個特色,關鍵是城市的4快速發展以後,要鋪設很多的管線,今天是煤氣,明天是電力,後天有可能是通訊,因為我們這個地方缺乏一個綜合協調的管理法規、管理平臺,解決這種問題在國外,像日本的話,1964年頒布了《共同溝法》,把拉鏈馬路的問題通過法律進行解決,使管線共溝化,這樣有可能建立杜絕馬路開挖的一種現象。

    主持人:謝謝您,稍候有更多的問題請教您。現在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其實地下城市所要擔負的功能是越來越多、越來越重,那麼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有哪些問題是我們現在必須要注意到,並且加以預防呢?

    當地面無法滿足發展時,很多城市就會將目光投入地下。以上海為例,目前又增加了一個“第一”,那就是“中國第一地下之城”。數據顯示,在這座繁華都市的地下,開發面積已經達到了五千萬平方米,居全國之首,而其地鐵網絡也以426公里的規模,排名全國第一、世界第二。

    記者:一般國外達到這種規模大概需要多少年?

    束昱:這個規模最起碼是50年以上。

    城市地下開發是趨勢,但是我們擔心的是速度。

    束昱:上海的地下空間發展大概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990年之前的人民防空工程的發展階段;第二階段,從1990年到2002年,上海的地鐵從探索和快速發展的階段,關鍵是帶動了地鐵的沿線地下空間開發;第三階段,世博的籌辦階段,2003年到2010年,這個時期上海的建設是地下空間的超常規快速發展時期;第四階段,世博會以後,進入“十二五”開始,上海的幾個新城都編制了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規劃,在功能上面突出交通、突出市政。

    地鐵、車庫、地下道路、公共服務設施、防災工程,還有變電站、地下水庫、地下垃圾處理設施,地下污水處理設施,速度迅猛地開放,給地面帶來的是管理難題。

    束昱:由於求速度,那麼就要大開挖,肯定會影響城市的交通環境和城市的居住生活,甚至在建設過程當中還會發生一些工程事故。這是負面影響。上海在這個過程中引發了爭論,上海要不要這樣快速的發展。

    目前上海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法規,以應對地下空間開發導致的種種管理難題。

    束昱:200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就頒布了《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間建設用地審批和房地産登記試行規定》,土地的使用權和設施的物權要進行登記,這個就是國內最早的一部關於地下空間權屬管理的一個地方性的歸納。2006年,它還創建了一個地下空間綜合管理聯席會議制度,組成一個共同議事的一個平臺,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來負責日常的事務,承擔著各自與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與管理相關的職能。

    或許對於全國所有正在大力開發地下的城市來説,各種各樣坍塌事故的出現是提醒,上海的做法是借鑒。

    主持人:地陷事故似乎比以往更加頻繁的發生,這樣一來,人們自然關心,地下城市空間的擴張是不是有點過於快速?另外,它安全嗎?誰能保證我們安全?

    繼續連線束昱教授,您覺得目前我們國家大城市地下城市的開發,速度是超常還是正常?

    束昱:應該速度是超常的,因為我們的建設在超常規的發展,因為我們要趕超、要補課,特別是地鐵的建設加速了城市沿線,特別是車站地區高強度開發和地下空間的開發,城市的住宅建築的建設加速了地下車庫的建設,所以這個速度應該快。

    主持人:束教授,您覺得這種像補課一樣的超常建設速度,在質量上能不能保障?另外剛才通過短片介紹,近期發生一系列的地面塌陷事故,跟這種超常的發展有沒有關係?

    束昱:應該説有一定的關係,儘管我們在大城市,像上海這樣的城市,對重要的地下空間開發,從風險管理預控、現場檢測、遠程監控,來控制建設過程當中可能發生的災害,進行預控,但是在一些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這種現場的監控、風險的管控,這方面的力度還不強。

    主持人:剛才您也介紹了,現在是超常的速度,而且跟地陷事故有一定的關係,接下來人們自然關心,這種地下城市空間的擴張,到底安全系數有多大?

    束昱:從目前我們國家的現有技術來説,在淺層地下空間的開發,我們把它理解15米以下還是處於淺層,中國目前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大部分是在15米左右,這方面的技術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現場管理。因為現場管理涉及到安全,風險的管控,如果沒有風險很好的管控,這個很容易導致事故的發生。

    主持人:另外,人們特別關心,發展的速度快,地底下15米淺層空間,要有一個頓一頓、歇一歇、停一停的過程,這麼快是否破壞了這個停的過程?

    束昱:因為我們現在的速度相比于國外的高速發展時期也差不多,日本60年代建設速度也很快,比如説日本的地下空間開發,道路下面已經開發到50米左右的地下空間,目前上海最深是開發到30米,建築下面大概是三層左右,還不到20米,這樣的一個深度範圍還是問題不大的。

    主持人:好的,謝謝束教授給我們介紹這麼多的知識。我們説地上的城市是城市的面子,地下的城市是裏子,居家過日子,老百姓都知道,裏子有的時候比面子還要重要。我們也相信城管理者這個道理比普通百姓要理解得更深刻。

    好,今天的節目就是這樣,感謝您的收看,再見。

     

熱詞:

  • 地下城市
  • 擴張
  • 路面塌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