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穩步推進 尊重充實公民權利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4日 06: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5月14日人民日報用一整版報道談論政治體制改革。

    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黨和國家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改革開放以來,政治體制改革作為我國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不斷深化,始終隨著人民政治參與熱情的提高不斷深化,始終隨著時代進步的潮流不斷深化。

    從黨的領導體制逐步規範化、制度化,到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實踐;從大刀闊斧地推進機構改革,到建設、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行政管理體制;從廢除領導幹部職務終身制,到建立國家公務員制度;從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到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從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到建立和完善懲治與預防腐敗體系……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激發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創造性、積極性和主動性,保持了黨和國家活力,擴大了社會主義民主,健全了社會主義法制,促進了我國人權事業進步,促進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提供了制度支撐和法治保障。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切實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同時又充分顯示出最大限度地集中社會資源辦大事的優越性。短短30多年時間,我國經濟和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國際舞臺上有影響力的大國,外界讚嘆的“中國速度”、“中國奇跡”,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強大影響力和生命力的生動證明,也是我國政治體制強大生命力和影響力的生動證明。

    如果説“權力”和“權利”是民主政治的一體兩面,那麼近十年來,在政治體制改革的進程中,前者的被“監督制約”和後者的“充分保障”恰成鮮明對比,勾勒出政治體制改革的總體脈絡。“制約權力”與“保障權利”的共同之處,在於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

    “制約權力”是指對公權力的監督制約。近十年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出臺,從實體和程序兩個方面,為公權力的運行提供制度框架、劃定運行軌道。同時,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理念的不斷深入人心、不斷貫徹實施,也使“限權”成為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和出發點。

    “保障權利”則是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和充實。一方面,人權事業不斷推進,公民自身的財産安全和人身權利得到了更加完善的保護;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也得到了提升和保障,並以此為推動力,促進了立法、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成為廣大人民依法行使參與管理國家、社會事務權利的重要抓手。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一個吐故納新的生命體,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我國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經濟制度,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的統一,絕不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只有尊重國情、循序漸進,我們才能不斷創造新的中國奇跡,不斷收穫新的民族自信。鄭志文

     基層群眾自治:“三委”並行

    “以前是群眾怕村幹部幹事,現在是怕村幹部不幹事”。這是浙江武義縣白洋街道後陳村村民的真實感受。

    後陳村位於城鄉結合部。過去,由於村務管理不透明,重大決策不民主,一度造成村內矛盾重重,幹群關繫緊張,村民上訪不斷。2004年6月18日,後陳村在海選村委會的基礎上,建立了全國第一個村級民主監督組織,由群眾選舉産生村務監督委員會,與村黨支部、村委會一起稱為“三委會”。村務監督特別是村級財務監督由監委會負責。

    隨著監委會的成立,後陳村開始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不僅村固定收入逐年增加,而且村幹部連續8年實現“零違紀”,村民連續8年實現“零上訪”。村監委會成立至今,村兩委已經順利完成了3次換屆。最近的一次換屆,村兩委成員一個沒動,全部高票當選,一次通過。

    目前,浙江省3萬多個行政村,村村建立了村務監督委員會,實現了村級監督組織“全覆蓋”。2010年,村務監督委員會這一制度創新被寫進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開始在全國推行。

    點評:基層群眾自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直接體現,是當代中國最直接、最廣泛的民主實踐。它通過以村民自治為核心的農村基層民主和以居民自治為核心的城市基層民主,將人民民主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從一村一地的摸索試驗,到全國範圍的推廣實施,以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為代表的基層民主建設已經在我國遍地開花,每年的村(居)委會“海選”成為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特殊風景。而隨著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法律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國的基層群眾自治日益成熟和規範。今天,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支柱。

     全國人大代表選舉,實行城鄉“同票同權”

    康厚明是一位進城務工農民,他和朱雪芹、胡小燕一起,都因為“農民工”的身份當選為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在今年3月份的全國兩會上,康厚明看到“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的規定,高興地説,這是社會主義民主進程的重大進步!

    今年3月1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規定十二屆全國人大的代表將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按城鄉約每67萬人分配1名名額。據介紹,每67萬人分配1名,是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和2010年年底公安部公佈的戶籍人口數加權平均後作出的規定。

    從1953年我國第一部選舉法公佈實施起到1995年之前,我國農村與城鎮每一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為8:1。199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選舉法,將這一比例調整為4:1。至2009年,城鎮人口比重已達到46.6%。在這一背景下,“城鄉同比”原則被明確下來。從8:1到4:1到1:1,人們常説的“同票同權”在國家權力機關組成人員的選舉中得以實現。

    點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對這一制度加以不斷地修改完善,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體現了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精神。如果説1953年8:1的比例規定有助於保證工人階級在各級人大代表中佔相對多數,那麼如今城鄉“同票同權”,意味著隨著我國城鎮人口比重的變化,農村人口在選舉及政治權利的實現上向憲法規定的平等原則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這一規定讓農民代表的名額得到了制度保障,有助於營造更加公平和諧的社會環境。

     信息公開從“三公經費”切入

    公開信息是政府的義務,申請政府信息公開是公民的權利。本著這樣的想法,廣東東莞市民梁傑將該市社保局告上了法庭,原因是他索要社保詳細賬單未果。

    梁傑的底氣,來自2008年5月1日正式實施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其中明確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還可以根據自身生産、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國務院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門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

    政府信息公開,是我國政務公開的一個重要方面。近年來,各級政府的各項工作內容及進程都會及時公開,公民可以通過特定途徑,如政務公開欄、政務公開網絡等進行查詢、監督。

    “三公經費”公開,無疑是近年來老百姓最為關切的話題,也是政務公開的重要內容。2011年4月24日,科技部在財政撥款支出説明中率先以文字形式公佈“三公經費”預算。此後,中央各部委紛紛效倣。

    點評:“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隨著《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實施,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的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制度體系逐步健全,公開範圍逐漸擴大,公開載體更加豐富。以信息公開為重點的政務公開,實現了政府更為直接地面對公眾,公眾更為清晰地了解政府的目標,不但讓老百姓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得以落實,也使建設“陽光政府”、“廉潔政府”、“高效政府”的步伐大大加快。

     開門立法有效體現公正性普惠性

    2011年10月26日下午,《家用汽車産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立法聽證會在國家質檢總局會議室舉行。

    “很幸運能被選到參與此次聽證會,我將要説的每一句話都代表的是民聲民意啊。”四川成都消費者代表張義説,“我在網上發帖、走訪朋友、同事,和他們一起深入探討研究《規定》條文,最終蒐集歸納了12條建議和意見。”

    除張義這樣的消費者代表外,還有汽車生産廠商代表、經銷商代表等以及質檢總局法規司、質量司等部門的領導或工作人員,會議室中座無虛席。

    “對於高昂的檢測費用,應建立統一的基金,由汽車廠家交納保證金。”“亟待設立獨立的第三方鑒定機構。”在3個多小時裏,代表們或從自己的維權經歷,或從自身工作實際出發,逐條對《規定》提出疑問和改進建議。

    代表紛紛表示,汽車“三包”立法是一個較為複雜的問題,聽證會讓多方意見有了交流的平臺,必將對汽車“三包”規定的出臺産生積極影響。

    點評: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體現。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推行“開門立法”,拓展了百姓參與立法的渠道,激發了群眾的積極性,不僅可以彌補或修正法律法規的不足或不當之處,而且改變以往“部門立法”所造成的立法部門化、部門利益化、利益法律化等現象,從而更好地實現法律法規的公正性和普惠性。

    同時,“開門立法”也是一次政府與群眾之間的互動,可以讓政府更多更深地了解社情民意,使社情民意成為政府工作的導向;而尊重民意的政府工作也必定會在群眾的熱情參與中得到順利的開展,實現最大的社會效益。

     轉變政府職能從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突破

    過去,辦理項目開工手續一般需要一年以上,現在縮短到100天以內就可以完全辦結。海南省設立了省政府政務服務中心,推行行政審批“三集中”(審批事項、審批權力、審批人員)的改革,行政審批的效率明顯提高。

    姚雲亭是海南省楊浦開發區某工程項目的負責人,多年從事工程項目的報批工作。與以往不同的是,如今他在項目報批的過程中,“再也不必拿著一堆報批材料,今天去這個局、明天再去那個廳,需要在省一級審批的,直接把材料交到政務中心的窗口就行了,時間能節省一半。”姚雲亭説。

    自2008年以來,海南省在各廳局設立專門的行政審批辦公室,將原來分散在各分管領導和業務處室的審批權力全部向該辦公室集中,行政審批辦公室及其工作人員成建制進駐中心,辦公室主任就是首席代表。由此,將所有的審批要素集中于政務服務中心,成功解決了以往審批“久拖不決”的現象。

    通過改革,34個政府部門的1240項行政審批事項先後進駐中心,中心還對每個審批項目編制辦事指南,制訂示範文本。

    點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我國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繼續和深入,其根本在於,突破傳統計劃經濟觀念的束縛,增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意識;突破部門既得利益的束縛,增強改革大局的意識;突破“官本位”思想的束縛,增強服務為先的意識。

    近10年來,國務院部門經過5次清理,共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2183項,佔原有總數的60.6%;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本級共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36986項,佔原有總數的68.2%。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已經成為轉變政府職能、推進社會進步的重要突破口。

     公務員管理機制日益規範

    今年是我國公務員制度建立的第十九個年頭,《公務員法》正式實施也已經6年了。

    以《公務員法》為基礎,我國已制定頒布了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出臺了公務員職務與級別、錄用、考核、獎勵、培訓、調任、辭退、申訴等18個配套法規及9部專項處分規章。

    在進入機制方面,堅持凡進必考,依法、科學、公平考錄。2003年以來,全國共考試錄用123萬名公務員,2011年錄用人數達到17萬人。目前,中央機關和省級機關錄用公務員,除部分特殊職位外,均從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中考錄,並建立健全從村(居)黨支部書記、大學生村官和工人、農民等基層一線人員中考錄公務員制度。

    在選任機制方面,大力推行競爭性選拔方式。《公務員法》實施以來全國有超過24萬人通過競爭上崗走上了領導崗位,還開展了公開遴選公務員試點。

    在激勵機制方面,堅持定期獎勵和及時獎勵相結合。《公務員法》實施以來全國共對255萬人次進行了嘉獎、對59萬人次記了三等功、對5萬人次記了二等功和一等功。

    在退出機制方面,進一步規範和暢通了公務員隊伍的“出口”,通過調出、退休、辭去公職、辭退、開除等方式,一大批公務員退出了公務員隊伍。

    點評:黨的十六大以來,特別是《公務員法》正式實施的6年來,中國特色公務員法律法規體系基本形成,公務員管理機制日益健全,公務員的素質、能力和作風建設全面加強,公務員制度法制化規範化建設不斷推進。實踐證明:公務員制度從我國國情出發,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相適應,充分體現和反映了我國政治體制的特點和要求,具有十分鮮明的中國特色。

     黨的十六大以來政治體制改革大事記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提出,必須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

    2004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

    2004年3月22日,國務院印發《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提出經過十年左右堅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

    2004年9月9日,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提出要把我們黨建設成為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執政黨。

    2005年4月27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明確了公務員的9項基本義務和16項紀律規範。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提出,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明確政治體制改革作為我國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深化,與人民政治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相適應。

    2008年3月11日,國務院公佈第五次機構改革方案,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組成部門調整至27個。

    2008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和部門主動公開政府信息,並依公民或法人申請公開信息。

    2008年5月13日,中共中央印發《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要求經過5年的紮實工作,建成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基本框架。

    2008年12月,中共中央轉發《中央政法委員會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意見》,從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完善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加強政法隊伍建設、改革司法保障體制等方面,提出60項改革任務。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修改後的選舉法,明確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這一重要原則。

    2010年10月,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規定了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加強和改進制度建設、堅持依法科學民主決策、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強化行政監督和問責、依法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等7個方面的任務。

    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修訂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新設村民監督委員會。

    到2010年底,中國制定現行有傚法律236件,行政法規690多件,地方性法規8600多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為依法治國提供了制度保障。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刑事訴訟法修正案,寫入尊重和保障人權等內容,同時完善了詢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規定,強化對偵查活動的監督。

    2012年4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公佈,以進一步滿足人民公益服務需求。

    相關消息:人民日報:中國人民民主權利得到充分保障

                      改革“組合拳”促優勝劣汰 資本市場迎來積極變化

熱詞:

  • 政治體制改革
  • 人權
  • 權利
  • 政治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