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 應促進民主監督制度化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9日 07: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快推進政府改革”的要求。梳理近年來的《政府工作報告》,從“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政府自身建設”、“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到“加快推進政府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的改革思路越來越明晰。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改革”這一關鍵詞第一次明確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

  歷經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改革已經從起初的“摸著石頭過河”進入了“深水區”和攻堅期。在改革開放初期,無論是聯産承包制、鄉鎮企業改革還是股份制,都是由基層發起、“自下而上”式的改革。一項改革往往能夠找到普遍受益點,“存量”動不了可以動“增量”。然而如今,各方面、各層次的利益相互交織、盤根錯節,改革的“增量”和“存量”已然形成聯動。今天的改革,更需要“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這逐漸成為一種共識。

  政府改革始終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在基層不斷進行自我改革創新的基礎上,人們越來越期待這樣一種政府改革,它能夠克服現有改革在某些方面存在的分散化、表面化、簡單化缺陷,更全面、更深入、更科學地制定政策制度;它能夠超脫于地方利益、部門利益、個人利益之上,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社會資源利益;它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改革阻力、最大程度地凝聚改革共識、最大範圍地形成改革動力。

  擴大民主,政府改革的目標

  讓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創新實踐不斷科學化、制度化

  聽證會、公示、公開徵求意見……不再是老百姓遠離的生活;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已經成為公眾熟悉的詞彙。這些都是我國政府改革的成果,也是政府改革的目標。“改革的目的是為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所以,政府改革本身就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來自四川的全國人大代表馬元祝説。

  “政府工作如何真正體現群眾意願?公共決策如何與老百姓的實際需求對接?其關鍵一點在於,如何選拔和任用一批充分體現民意指向的領導幹部。因為工作和決策最終還是要通過幹部來做。因此,進一步推進幹部人事制度改革至關重要。”安徽銅陵縣副縣長李全棉説,“當前,幹部‘公推直選’和‘公推公選’在各地方興未艾。讓這些好的民主實踐持續下去,就要得到制度的認可和支持。”

  “如何巧用網絡平臺,擴大社會主義民主,讓公眾的聲音更快捷、更方便、更有效地進入政府的公共決策視野,是當前國際上公共管理、社會治理研究的新課題。對我們這樣一個大國的各級政府來説,這也是一個現實課題。”華東政法大學教授林淩説,“各級各類的政務網站、微博等,為公眾參與打開了另一扇大門,也為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打下了良好基礎。政府如何進一步放下身段、暢通與網民互動和溝通的有效渠道,不僅需要地方基層的創新實踐,而且需要中央的頂層設計,讓這種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形式不斷科學化、制度化。”

  轉變職能,政府改革的主線

  正確界定政府與市場、企業、社會的關係,是改革首要問題

  “政府自身改革的最大阻力也來自於政府自身,就是那種同科學發展和市場經濟已經不相符合、不相適應的行政權力配置結構和部門利益,這些東西不突破,改革很難深化……我們要拿出革自己命的勇氣推進改革。”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省長朱小丹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強調。

  機構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投資體制改革、大部門制改革、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社會管理創新……這些都是近年來我國在轉變政府職能方面的重要舉措。然而,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仍然任重而道遠。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光斌説:“當前,我國正處於轉型期,很多問題交織在一起。只有政府大刀闊斧地糾正自身錯位、越位、缺位等問題,一些經濟問題、社會問題才能得以化解。因此,正確認識和明確界定政府與市場、企業、社會的關係,是政府改革的首要問題,也是改革的關鍵。”

  “政府職能的重點不僅是提供基礎設施等有形的公共産品,更應該是提供制度、規則和政策等無形公共産品,以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競爭和創新、降低風險與不確定性。政府的事務性管理工作、適合通過市場和社會提供的公共服務,可以適當的方式交給社會組織、仲介機構、社區等基礎組織承擔。這樣不僅能夠降低政府服務成本,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而且能夠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激發社會活力。”楊光斌説。

  廉政建設,政府改革的必然

  政府改革,就要從破解自身的不足、糾正自身的錯誤做起

  “嚴格依法設定、實施、清理、規範行政審批事項”、“嚴禁領導幹部插手政府採購、工程招標、土地礦業權拍賣等經濟活動”、“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廉潔從政各項規定”、“堅決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嚴厲懲治腐敗分子”、“加強行政監督、民主監督、輿論監督”……《政府工作報告》在“加快推進政府改革”的表述中,非常重視反腐倡廉建設,列舉了多項易發、高發的腐敗行為。

  腐敗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是一個世界性的痼疾,反腐敗也是社會公眾十分關注的問題。堅決懲治腐敗和有效預防腐敗,大力加強廉政建設,是黨和政府的一貫主張。“政府改革,就要從破解自身的不足、糾正自身的錯誤做起。只有堅持反腐敗鬥爭,才能更好地進行政府改革。反腐敗鬥爭,是與政府改革一路同行的。”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高新軍指出。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公開、民主、參與是防止腐敗的基礎。”重慶市南川區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關學貴説,“比如嚴格禁止領導幹部插手公共資源交易,所有政府公共資源交易都應進入公開程序。實現統一進場標準、統一信息公開、統一交易規則、統一專家資源、統一監督管理。對未進入公開招投標的項目,要進行問責。”本報記者 朱佩嫻

熱詞:

  • 政府改革
  • 民主實踐
  • 深水區
  • 民主監督
  • 民主決策
  • 改革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