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光明日報:監管才是食品安全的最後盾牌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6日 16: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注:本文原載于光明日報,時間為2011年4月25日,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瘦肉精”事件塵埃未落,一場由饅頭引發的食品安全監管風暴正從上海刮向全國,與此同時,“回爐麵包”、“牛肉膏”又接踵而來。根據媒體調查,食品安全事故頻出的部分原因,在於監管部門“為利執法”,以罰款放任企業違法。

  每次談到食品安全事故時,“監管不力”是必然會碰觸到的話題。正因如此,在一起又一起食品安全事故爆發後,中國食品安全執法越來越呈高壓之勢。去年9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對外公佈了《關於依法嚴懲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動的通知》。《通知》要求人民法院要準確理解、嚴格適用法律,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分子的定罪量刑,不僅要考慮犯罪數額、人身傷亡情況,還要充分考慮犯罪分子的主觀惡性、犯罪手段、犯罪行為對市場秩序的破壞程度、惡劣影響等。

  在強調懲治的同時,另一種聲音也逐漸引起人們重視。在去年6月召開的第二屆中國食品安全高層論壇上,與食品安全管理相關的國家四個部委和三個局的主要負責人齊齊上場倡導行業自律。由此,以“良心盾牌”保衛食品安全的呼聲日益高漲。

  誠然,“食品産業是道德産業,産品如人品”。在倡導“良心盾牌”的呼聲中,一些專家學者、官員認為,重建食品安全倫理比僅僅強調監管重要得多。在他們眼裏,法律法規對人們的要求和約束是外在的,常常是一種被動的防範和消極的監督,不可能堵住所有漏洞,而且還存在一個執法困難的問題,檢測食品樣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既不經濟又不現實。

  良心與監管,到底哪一個是食品安全的最後盾牌?從監管的常態來看,被媒體曝光了就查、不曝光就算的監管“馬後炮”,一些監管部門習慣了“在辦公室看樣品”,甚至在“瘦肉精”事件中出現了監管部門“讓養豬戶自己取樣送檢”的現象。從體制上看,一些地方監管部門的辦公經費和人員工資,要依靠上級返還的收費罰款來“解決”,這多少造成了一些部門和工作人員“執法為利”。當監管人員與違規企業成為“利益共同體”時,誰還能指望監管得力?如果有法不依、監管不力,那麼再嚴苛的法律對違法者也是形同虛設。從這個角度看,“良心盾牌”固然重要,但當監管綿軟無力時,良心能成為最後防線嗎?

  “食字下面是良心”。這話沒錯,在道德低下的社會環境中,無飲食安全可言,但良心只能作為食品安全的一道防線。溫柔執法,很難催生企業的道德血液;縱容監管者失職瀆職,更難催生監管者的責任心。所以,在強調良心時,我們切不可放鬆了監管。有法必依,監管得力,才是食品安全的最後盾牌。(陳方)

熱詞:

  • 監管
  • 食品安全
  • 最後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