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血荒逐漸蔓延至全國 用血難免費影響公眾積極性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2日 05: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每天需要約7萬人獻血,供需之間存在較大缺口

  血荒為何常態化

  血荒逐漸蔓延至全國

  隨著各類手術量的增加,血液供不應求、擇期手術需要排隊的現象更加突出。用血量較大的手術,多需患者家屬“互助獻血”

  春節前夕,河北廊坊的楊先生因患胃部腫瘤,住進北京某三甲醫院。手術至少需要使用1200毫升血漿,沒想到醫院竟然沒血。近幾年,北京各大醫院“缺血”情況一直存在,用血量較大的手術多需患者家屬“互助獻血”。

  楊先生的兒子和他的一名親屬分別提供了400毫升血液後,還缺400毫升。打遍電話,再也找不上一個能獻血的人。最後,還是花了1500元,從“血蟲”那裏買了400毫升血。楊先生雖然心疼兒子,但還是無奈地接受了現實。

  據了解,在血荒最嚴重的時候,雲南昆明血液中心血液庫存不足2萬毫升,是應達庫存的1/20。醫院每天儲備血量,連一台手術都滿足不了。無奈之下,有的醫生親自帶著危重病人的申請,來到血液中心取血。

  從去年12月開始,南京一些醫院陸續接到“限血令”。南京市第一醫院一天的用血量最少要1萬多毫升,A型血和O型血最缺乏。血庫負責人介紹,原來向血站申請多少,就會給送多少,但現在最多只給1/3的量。

  南京鼓樓醫院血庫負責人介紹,去年醫院只有春季和秋季大約兩三個月時間不缺血,血站每天只給少量的急診用血,只能滿足車禍、大出血病人的緊急用血。

  上海市血液管理辦公室的網站上,A型、O型血輕度緊缺的黃色預警信號一直醒目地滾動著。上海市醫院都在根據預警減少源頭支出,但這只是緩兵之計。隨著各類手術量的增加,血液供不應求、擇期手術需要排隊的現象更加突出。

  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梅雪説,用血限制得越來越嚴了。一般來講,當患者每100毫升血液中血色素的含量低於6克時,就屬於貧血,需要輸血。但現在一些慢性貧血、血液病、癌症晚期患者只有當血色素低至兩三克,甚至危及生命的時候,才可能輸上血。在處理急診大出血病人時,以前有可能給患者一次輸800—1000毫升的血量,現在一般只有兩三百毫升。很多時候,不得不讓患者通過互助獻血的方式保證用血量。

  血荒年年有,今年更嚴重。血荒逐漸蔓延至全國,一直未能得到根本緩解,血荒已經成為常態。

  無償獻血“靠天吃飯”

  血液供給量增長的速度,不及臨床血液需求增長的速度。按醫療服務量的增長測算,到2015年,每天需要約12萬人獻血

  春節前夕,由於高校學生放假和農民工返鄉,南京街頭采血車的業務冷清了許多,血庫也再度緊張起來。南京市新街口一輛採血車上的工作人員介紹,從上午9點半到晚上9點半的12小時內,一般只有20—30人獻血。南京紅十字血液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現在血液中心分佈在城區和郊區縣10多處採血點,每天只能採集100人左右的全血,有的採血點甚至一天採不到1人。

  血液是一種特殊的稀缺資源,目前還不能利用科學技術人工合成,不能大規模生産,適齡健康人群的無償捐獻是臨床病患用血的重要來源。衛生部醫政司副司長郭燕紅強調,血液不宜大規模長期貯存,血小板最長保存5天,全血最長35天。血液的特殊性在於人體是唯一的供給渠道, 血液供應緊張的情況不易緩解。

  目前,我國血站的庫存血液100%來自無償獻血。無償獻血被認為是“靠天吃飯”,天氣好壞對獻血量多少有直接影響。北京王府井新華書店、西單圖書大廈採血點算是北京獻血量最大的血站之一,一般來説,天氣好的時候,每天會有100人左右獻血。若碰上下雨、下雪、颳風等惡劣天氣,獻血人數會驟降到40人左右。“五一”、“十一”等節假日,因人流量增加,獻血人數高的時候能達到每天300人以上。

  “靠天吃飯”的街頭采血量,在逐年遞增的用血需求面前捉襟見肘。郭燕紅説,血液供給量增長的速度不及臨床血液需求增長的速度,我國無償獻血的工作基礎還是比較薄弱的,血液的需求區域和流向不太均衡,這與醫療資源的佈局不平衡是相關的。

  安徽省血液中心主任馮書禮認為,由於血液資源和庫存時間的有限性,臨床用血的供需矛盾仍然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短期內臨床用血緊缺的情況也無法避免。隨著醫保體系的完善和醫療技術的發展,手術量逐年增加,臨床用血需求量也在迅速增加。

  馮書禮坦言:“從安徽的情況來看,2011年1至11月份,血站總體採血量和獻血人次比上年增長了5%和8%,但是這一速度仍然遠遠趕不上臨床用血需求的增長速度。由於人員、設備、採血點等客觀條件的限制,目前採供血資源配置已經到達了一個瓶頸期。以目前的硬體條件看,安徽整體採供血的增長幾乎到達極限。”

  “十一五”期間,我國自願無償獻血人次由2006年的675萬增加到2010年的1180萬,增幅達到74.8%;年採血量由2006年的2295噸增加到2010年的3935噸,增幅達到71.5%。臨床用血中自願無償獻血比例達到99%。然而,血液供應增長仍跟不上需求增長。2010年與2009年相比,手術人次增長18.6%,而採血量增長只有7.7%。

  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指出,目前,全國年採血量為3935噸,每天需要約7萬人獻血,按醫療服務量的增長初步測算,到2015年,每天需要約12萬人獻血。但目前供需之間尚存在較大缺口。

  我國的人口獻血率僅為8.7%。,這與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10%。的標準仍有差距。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劉江介紹説,我國血液事業發展需要經歷五個階段:血液買賣、以計劃為主的義務獻血、以流動獻血為主的無償獻血、以預約獻血為主的無償獻血、以固定獻血為主的無償獻血,而目前我國剛剛基本實現自願無償獻血,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

  獻血容易用血難

  醫保政策和獻血政策沒有接軌,導致了異地用血報銷困難等問題。建立公開、透明的獻血用血機制迫在眉睫

  5年來,家住北京市海淀區花園路的李先生在廣州、北京等多個城市獻過血,每次都是200毫升。但愛人手術住院想用血時,卻發現優惠政策很麻煩。李先生必須先支付近千元的用血費,再拿著身份證、獻血證、住院明細等到區縣獻血辦報銷。

  “獻血容易用血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獻血者的熱情。在不少獻血者看來,讓自己和家人免費用血是主要的獻血理由。但實際上,因缺少全國聯網的獻血信息系統,獻血者用血時不能在醫藥費中直接扣除,而需先墊付用血費,然後拿著獻血證到獻血地區的衛生部門報銷,整個過程非常繁瑣。此外,城市居民大多享有公費醫療或醫保,免費用血的激勵制度對這些人群沒有吸引力。

  劉江指出,醫保政策和獻血政策沒有接軌,導致了異地用血報銷困難等問題。將來可考慮簡化程序,例如採取網上銀行支付等。

  血液中心是公益機構,無償獻血毋庸置疑,但用血時為什麼要交錢呢?不少市民想不明白,200毫升“愛心血”在醫院的價格卻高達300元左右。其實,這是血液從採集、保存、檢測到運送等環節支付的成本費。一些獻血者擔心有可能會“白獻血”,希望獻血的用途能夠告知。專家認為,從公眾的這些疑問看來,建立公開、透明的獻血用血機制迫在眉睫。

  鄧海華表示,採供血工作每天都要從“零”開始。目前,我國固定志願無償獻血者的比例不高,還沒有建立起一個穩定的無償獻血隊伍,難以滿足快速增長臨床用血需求。無償獻血者招募是一項社會工作,應該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各部門共同參與的原則。

熱詞:

  • 血荒
  • 醫療服務量
  • 免費用血
  • 全國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