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全國工會送溫暖活動開展20周年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建設10周年:永不停歇的溫暖年輪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5日 09: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工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這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愛心傳遞,這是一股感天動地的溫暖力量,這更是一項凝心聚力的固本工程——

  20年裏,籌集送溫暖資金400多億元,走訪困難企業163萬個(次),慰問困難職工家庭9757萬戶(次);以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為平臺,累計籌資近140億元,幫扶困難職工和農民工4000多萬人次……

  由中國工會發起的送溫暖活動和困難職工幫扶工作,以數十年如一日的執著和熱情,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聲勢,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職工群眾的心坎上,把一個國家的情義留在人們的記憶中,在神州大地上一次次奏響愛與責任的交響曲!

  跨越漫漫時光的隧道,穿過重重歷史的變遷,今天,站在全國工會送溫暖活動開展20周年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建設10周年的時間節點上回望,我們看到的是一條充滿愛心、充滿陽光、充滿力量、充滿希望的溫暖之路。

  點燃送溫暖的燎原之火,在國家發展關鍵時刻絕對是一項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在開展送溫暖幫扶工作的風雨20年中,中國工會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無不滿蘊着作為黨領導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對信念的執著、職責的自覺

  如果能夠給逝去的時光定格,這一幕將深深地鐫刻在中國工會的史冊上:

  1992年1月7日,中華全國總工會機關大樓裏,時任的全總黨組、書記處領導兵分8路,分赴全國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走訪慰問,他們此行的主要對象,是受災地區和“雙停”、虧損企業的困難職工、離退休職工。自此,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進萬家門、知萬家情、解萬家難、暖萬家心”工會送溫暖活動正式拉開帷幕,並一發而不可收。

  扶貧幫困,互助互濟,向來就是中國工會的光榮傳統。早在上世紀80年代,各地工會便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互助活動,部分地方工會還探索送溫暖活動形式以解決困難職工生活問題,如牡丹江等地工會組織開展的“學雷鋒,樹新風,送溫暖,做群眾貼心人”活動,哈爾濱、南京、徐州等地通過給特困職工發補貼的形式開展送溫暖,甘肅等地工會在“兩節”開展送溫暖活動,等等。

  據不完全統計,1985~1990年,全國10萬多個基層單位扶助貧困職工250多萬人,140萬人因此擺脫困境,連同他們的家屬脫貧人數達600萬。

  送溫暖活動能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源於中國工會對職責使命的高度自覺,對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極端敏感,對職工群眾不離不棄的深厚感情。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國民經濟結構調整和國有、集體企業改組改制的實施,使一些企業的生存發展和職工的生産生活遭遇嚴重困難。

  關鍵時刻勇於擔當,從來就是中國工會的品格。針對這一情況,1991年末,中華全國總工會毅然作出決定:1992年元旦春節期間,在全國範圍開展送溫暖活動。

  送溫暖活動一全面啟動,即激起巨大的社會反響。新華社當時發的消息中這樣寫道:“送溫暖慰問團所到之處,都受到各地黨委、政府和廣大職工群眾的熱情讚揚和大力支持。”“慰問團還積極配合協助當地黨政領導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安定了人心,促進了企業和社會穩定。”

  對困難企業、困難職工的適時幫助,不僅為工會贏得“及時雨”、“雪中炭”等美譽,而且使工會日益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國家改革發展大局中的社會定位、應扮演的角色和能承擔的職責。

  事實上,各級工會因地制宜開展的各種形式送溫暖活動,從一開始就彰顯出為黨和政府分憂、為職工群眾解難的社會功能。而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國有企業改革的力度加大,困難職工問題更加突出且難以在短時間內解決,置於這樣的背景下,工會送溫暖活動的這一功能,無論於職工切身利益還是於整個社會發展,都顯得尤為重要而可貴。

  1994年4月20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召開電話會議,將一年一度的送溫暖活動拓展為“送溫暖工程”,以積極推動送溫暖活動的經常化、制度化、社會化。

  納入社會系統工程的運作軌道,將送溫暖活動提升到關注貧困職工社會現象的高度,從而使送溫暖活動具有了更深層面的現實針對性和重大意義。

  1996年底,各地工會又開始把實施“再就業工程”與解困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豐富送溫暖活動的內涵。

  1998年底,正值國有企業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和實施三年解困目標的關鍵時期,全總十三屆二次執委會議明確提出,各級工會要在大力實施“送溫暖工程”、積極協助政府妥善安排好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幫助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的同時,對特困職工承擔起“第一責任人”的職責。

  2000年底,全總十三屆三次執委會議提出,把送溫暖工程的實施從幫扶特困職工,向維護困難職工群體權益上延展。

  ……

  從節日期間的走訪慰問、送錢送物,到拓展和演化為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從“確保不讓一個特困職工過不下去”、對特困職工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到維護困難職工群體的合法權益;從發展多樣化的幫困形式和手段,到集合成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具有拾遺補缺作用的職工互助合作保障體系……在內涵的不斷深化和外延的不斷擴展中,送溫暖活動逐漸走向社會化、制度化、長效化。

  2002年1月18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在北京隆重召開了紀念送溫暖工程十周年座談會,回顧總結了十年來送溫暖工程實施取得的成績和經驗。

  就在同一天,第一家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在天津成立。通過設立專門辦公場所,配備專職工作人員,提供信訪接待、政策諮詢、生活救助、就業幫扶等“一條龍”服務的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模式,很快以其快捷、高效的幫扶效果得到了廣大職工和社會各界的好評和認可。

  同年9月,全總十三屆九次主席團擴大會議總結了天津市總工會創建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的經驗,提出三年內在全國200個大中城市建立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的工作目標。中國工會送溫暖工作至此邁上新的起點。

  相對以往送溫暖活動更多憑藉工會自身的力量,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形成了與政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的有機銜接,進一步整合了多方面的資源,構建了集職工困難幫扶、勞動爭議調解、法律援助以及農民工維權於一體的長效機制,從而賦予工會送溫暖幫扶工作更為廣闊的領域、更為豐富的內涵、更為顯著的實效。

  實踐中,各級工會根據職工群眾需求,以幫扶中心為平臺,不斷拓展幫扶內容,積極整合幫扶資源,努力創新工作品牌。如今,隨着金秋助學活動、農民工平安返鄉、困難職工高校畢業陽光就業行動、家政服務工程等工作創新在全社會叫響,工會送溫暖幫扶工作也更加深入人心,成為工會工作最亮的品牌之一。

  目前,全國100%的地市級城市和應建縣級城鎮全部建立了幫扶中心,鄉鎮、街道和企業等基層工會幫扶站點達3萬多個,再加上各地因地制宜建立的扶貧超市、愛心醫院、藥店、學校,職工培訓基地、職業介紹機構、法律援助中心、農民工維權中心等幫扶平臺,一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幫扶網絡體系已然形成。

  “為困難職工構築了抵禦社會風險的屏障,為黨和政府聯絡職工群眾搭建了堅實暢通的橋梁”,這是社會各界對工會送溫暖幫扶工作的普遍評價。

  對中國工會來説,點燃送溫暖的燎原之火,在國家發展的關鍵時刻絕對是一項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面對企業生存職工生活社會發展遭遇的種種困難,各級工會組織和廣大工會幹部責無旁貸地投入到盡已所能分憂解難的行列。他們在風雨20年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無不滿蘊着作為黨領導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對信念的執着、職責的自覺。

  應和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及職工群眾的需求,是工會送溫暖幫扶工作的出發點,也是最終目的。20年來,立足於做好黨政所需、職工所盼、工會所能的事情,送溫暖幫扶工作始終與時代同步,與社會共進

  2006年,1億元;2011年,12.5億元——短短5年間增長十幾倍!

  這是中央財政對工會困難職工幫扶專項資金加大撥付力度的數字化寫照。而這麼做的理由是,用於工會困難職工幫扶工作的錢,每一分花的都是地方,其“産出”遠遠大於“投入”。

  回眸工會送溫暖幫扶工作的歷程,不難發現,應和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及職工群眾的需求,是其出發點,也是最終目的。這使得工會送溫暖幫扶工作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與時代同步,與社會共進。

  梳理送溫暖幫扶工作20年來的實踐路徑,主要有如下諸方面:

  ——圍繞涉及職工生産生活焦點問題深入調查研究,及時向黨委政府反映情況,積極參與政策研究與制定。

  ——普遍建立和完善困難職工檔案制度,大力推動送溫暖工程與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銜接。

  ——保障困難職工家庭基本生活,幫助其解決生活難、上學難、醫療難問題。

  ——配合政府幫助困難企業扭虧為盈,推動困難企業改制發展。

  ——大力推進再就業工程,協助政府做好下崗職工再就業工作。

  ——大力發展群眾性、公益性、互助性基金組織,興辦職工福利、服務設施,增加職工互助互濟能力。

  ——普遍推行領導幹部聯絡困難企業和困難職工家庭制度。

  ——通過開展法律援助、工資清欠等措施,切實維護困難職工和農民工合法權益。

  ……

  縱向來看,工會送溫暖幫扶工作從最初的臨時生活救助向就業幫扶、法律援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社會保障等領域全方位擴展,從最先關注特困職工向服務整個困難職工群體乃至所有職工延展,內容上不斷深化、範圍上不斷擴大。而從橫向的視角加以觀照,將送溫暖幫扶工作的每一個橫截面置於當時的社會形勢和現實背景下,可清晰地看到,其緊扣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發展階段,與時俱進地豐富創新工作內容和方法的特徵十分鮮明。

  最為典型的,就是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建立後,工會送溫暖幫扶工作將工作重心從幫扶救助領域向維權領域不斷擴展。

  在2002年推廣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模式之初,中華全國總工會在《關於建立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幫扶中心是“工會維權的常設機構和形象窗口”,要求建立信訪接待、職業介紹和培訓、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項制度,努力把幫扶中心建成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展示工會形象的窗口,調解勞動關係矛盾的渠道,依法維護困難職工合法權益的陣地。

  而在實際的工作中,困難職工幫扶中心之所以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很大程度上便在於其在多方面推進了工會維權的機制化,突出了權益維護職責,從而契合了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時期勞動關係日益複雜多元、勞動爭議和糾紛多發高發以及社會保障制度不盡完善的現實形勢,順應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情況和職工群眾的新期待。

  事實上,各級工會通過充分發揮送溫暖幫扶在社會救助體系中的拾遺補缺作用,在政府基本社會保險和社會救助基礎上,幫助困難職工解決生産生活問題,有力地推動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的落實;通過信訪接待、勞動爭議調處、提供法律援助等形式積極參與解決職工權益被侵害案件,有效地維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避免了很多群體性事件的發生,協調勞動關係,緩解社會矛盾,維護了社會穩定;通過為廣大職工提供多種服務,搭建了一條黨政聯絡職工、關心職工的重要橋梁,密切了黨委政府與職工群眾的血肉聯絡……

  可以説,正是在每一個時期都能扣住時代的主題,找準工作切入點,工會送溫暖幫扶工作才得以可持續發展,長做長青、亮點不斷。

  如今,立足於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的現實,工會送溫暖幫扶工作進一步明確了努力方向,即以積極參與以保障與改善民生為重點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為職工群眾服務、努力滿足廣大職工的多元化需求為緊迫任務。

  全總已明確提出,工會幫扶工作要努力實現“四個拓展”:工作領域上,將由保障困難職工家庭基本生活向促進勞動關係和諧、收入分配合理、實現體面勞動等方面拓展;工作對象上,將由困難職工向全體職工拓展;工作職責上,將由扶貧濟困向救助、維權、服務三位一體的綜合型幫扶拓展;工作方式上,將由向困難職工提供免費幫扶向公益性與項目制運作相結合拓展。

  而始終堅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努力把黨政所需、職工所盼、工會所能的事情做好,使得工會送溫暖幫扶工作一直運行在“得道多助”的良性循環軌道上。

  從工會發起送溫暖活動之日起,便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親切關懷。

  1995年2月9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同志對全總黨組《關於送溫暖情況的簡要報告》作出重要批示:送溫暖是我們黨的好傳統,要發揚。在送溫暖工程實施十周年之際,江澤民同志又親筆題詞“送溫暖工程”。

  早在1996年,胡錦濤同志在甘肅考察慰問時,便就送溫暖活動做了重要講話,之後又多次就豐富送溫暖活動內涵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2006至2011年,胡錦濤總書記五年內四次視察工會幫扶中心,足跡遍及昆明市、葫蘆島市、天津市和武漢市青山區的幫扶中心,他充分肯定工會幫扶中心是一個創舉,工會幫扶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項重要工作。

  2011年3月1日,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工會送溫暖情況報告上做出批示,進一步肯定了工會組織送溫暖活動是實行國家幫扶制度、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要求不斷健全送溫暖機制,推動工會幫扶工作實現常態化長效化。

  中央領導同志還身體力行、率先垂范,深入基層、走訪慰問,不僅給困難職工送去溫暖,更為全社會作出表率。中央財政專門設立了困難職工幫扶專項資金,各級財政也加大投入,許多企業、社會組織和各界人士積極響應,向困難職工伸出援助之手,紛紛解囊相助,捐款捐物……所有這些,都給了工會送溫暖幫扶工作以堅強有力的保障,給廣大職工和工會幹部以巨大的鼓舞,也使工會送溫暖幫扶工作成為了黨政支持、社會參與、職工認可的工會工作品牌。

  在某種意義上,工會送溫暖幫扶工作是職工群眾和歷史的選擇,而職工群眾的需求和歷史的發展又推動着這項工作不斷前行。送溫暖幫扶工作,從一個充滿溫情的視角見證了國家發展、社會進步。

  面對黨政所需、職工所盼,一代又一代工會幹部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擔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用自己的竭誠服務、默默奉獻,築起了工會送溫暖幫扶工作“金盃”“銀盃”都換不來的“口碑”, 鍛造着中國工會永遠忠誠於黨、忠誠於人民的品格

  溫暖這個詞,天然地帶着人性的溫度。每每談及,總有一股釋放的力量和給予的快樂直衝心扉。

  “最初送溫暖,就是出於一種本能的責任感。”做了近40年工會工作的楊麗,回憶起自己多年來送溫暖困難幫扶的歷程,臉上依然難掩對困難職工的深深同情。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走上昆明市總工會領導崗位的楊麗在走訪中發現,一些困難職工竟然連飯都吃不飽。深受觸動的她,自此將送溫暖擺上工作的重要日程。

  發出“少抽一包煙,少喝一瓶酒,少買一件化粧品,為困難職工獻一片愛心”的號召,建起全省第一個“送溫暖基金”;&&與困難職工結成幫扶對子,推行“包戶幫困”、“寒窗助學”;大膽探索,先後率先建立工會職業介紹所、職工消費合作社、困難職工幫扶中心、農民工維權中心……在楊麗數十年如一日的身體力行下,昆明工會送溫暖幫扶工作的觸角不斷延伸,工會“職工娘家人”、“困難職工的依靠”的社會形象逐漸樹立,楊麗也成為全國著名的工會幫扶工作標兵。

  楊麗,只是全國成千上萬對職工群眾充滿感情、對幫扶事業充滿激情的工會幹部的代表。

  在國家深入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經濟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實施戰略性改組的關鍵時刻,本着對黨的工運事業的絕對忠誠和對職工群眾的高度負責,中華全國總工會的領導和各級工會幹部義無返顧地選擇了擔當,全身心地投入到送溫暖、困難職工幫扶工作中去。

  倪志福同志任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時,全總在總結了各地工會開展送溫暖互助活動經驗的基礎上,於1991年底作出決定,1992年元旦春節期間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送溫暖活動。

  尉健行同志任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時,每年以身作則深入基層送溫暖,為推動送溫暖活動的經常化、制度化、社會化,不斷深化其內涵、擴大其影響殫精竭慮。

  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的王兆國同志,每到一地總要看望困難職工,明確要求把困難職工幫扶中心辦成黨和政府聯絡職工群眾的窗口,為了給工會幫扶工作爭取更多的資源和手段、不斷提高幫扶能力,他不遺餘力、嘔心瀝血。

  全總黨組、書記處領導,每逢元旦春節,便分赴全國各地訪貧問苦、踏雪送暖,全國各地都留下他們深情的足跡……

  在全總領導的帶領下,全國百萬工會幹部俯首甘為職工第一知情人、第一幫扶人,奮戰在送溫暖幫扶工作的一線,面對面、手拉手、心連心地為職工群眾辦事、解難、分憂,一次次在全社會叫響了“有困難找工會”,譜寫了一曲曲人間大愛的讚歌。

  回望20年的送溫暖幫扶工作歷程,可以看到,在那些貧窮的角落、困難職工的身邊、矛盾糾紛的現場……到處都有工會幹部執著而忙碌的身影。

  為給沒房住的困難職工蓋扶貧樓,在冰天雪地裏一次次踏查,到處奔走呼號;為幫助困難職工創業,不厭其煩地為他們跑貸款、跑減免稅、跑銷售、跑工程;即使退休之後,也沒在扶貧路上停歇……“扶貧主席”李賀的生命軌跡,總是難以割捨對困難職工的脈脈深情。

  企業破産了,她卻始終堅守在企業,竭盡所能幫助昔日工友找工作、爭取養老統籌、緩解生活困難;如今,她主持的維權服務熱線,又成了全市職工維權的依靠……“留守工會主席”潘蘭英的一舉一動,無不閃現着人性的光輝。

  農民出身,權力不大,卻執著於“讓遭遇不幸的民工兄弟姐妹們不再流淚”,10餘年間,硬生生在全國率先闖出了一條工會組織領導下的社會化維權之路,為義烏這座“移民城市”中的貧弱者撐起了一把保護傘……“維權主席”陳有德的喜怒哀樂,每一次都是對工會幹部責任和使命的生動注解。

  “沒啥故事,全是些小事”,但在24年工會履職經歷中,卻以“媽媽心、婆婆嘴”,為職工操心、為職責堅守,付出了所有的愛和生命的熱情,直至最後把“命”也搭了進去,殉職在慰問職工的途中……“大姐主席”陳超英平凡而感人的一生,因奉獻而成為了永恒。

  ……

  面對黨政所需、職工所盼,一代又一代工會幹部投身送溫暖幫扶的時代洪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用自己的竭誠服務、默默奉獻,築起了工會送溫暖幫扶工作“金盃”“銀盃”都換不來的“口碑”,鍛造着中國工會永遠忠誠於黨、忠誠於人民的品格。

  歷史無法記住他們每個人的名字,但決不會泯滅他們的精神和風采。

  今天,工會送溫暖幫扶工作的成效日漸顯現,作用更加突出——

  推動了國有企業改革的順利進行,對於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切實發揮工會作為黨聯絡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對於密切黨與職工群眾的血肉聯絡,鞏固黨的執政階級基礎具有重要作用;

  有效地維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對於維護職工隊伍穩定和社會和諧,促進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具有顯著作用;

  有力解決了廣大職工特別是困難職工的生産生活問題,對於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的落實,加快社會建設具有促進作用;

  ……

  與此同時,工會的影響力得以有效擴大,社會形象得以切實提升。許許多多職工正是因為送溫暖幫扶工作而認識工會、了解工會,進而真心實意地加入工會、擁護工會。

  來自全總的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底,全國工會基層組織覆蓋單位數達到520.5萬家,工會會員總數達到2.58億人。

  顯然,工會送溫暖幫扶工作的重要意義,不僅在於為困難職工構築了抵禦風險的屏障,搭建了一條黨和政府聯絡職工的橋梁紐帶,還在於增強了工會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促進了工會組織的建設發展,從而為工會更好地履行職能、維護職工隊伍和社會穩定、服務改革發展大局和發揮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作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時光荏苒如白駒過隙,但歷史卻綿延不絕。一代又一代工會幹部在送溫暖幫扶中譜就的絢麗篇章,必將穿越流淌的歲月,如年輪般鐫刻在國家和民族的記憶中。一旦觸碰這些用心血凝練而成的記憶,便會感到一種溫度、一種感動,一種如火的激情、一種如水的摯愛。

  站在“十二五”的新起點上,工會送溫暖幫扶工作迎來了新機遇,也面臨着新挑戰。但正如歷史所一再證明的:總有一種力量能帶領我們破浪前行,再創輝煌!

  因為——溫暖,如那年輪,生生不息、永不停歇!

熱詞:

  • 工會
  • 困難職工
  • 幫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