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今年正式啟動PM2.5監測 “藍天”標準提高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2日 02: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訊 (記者 王東亮) 2011年12月30日,環境保護部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和“十二五”國家環境空氣監測網建設方案等相關法規和文件,PM2.5正式納入我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範圍。北京市環保局昨天表示,今年將正式啟動PM2.5監測,完善空氣質量信息發佈制度。

  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環境空氣污染特徵已由煤煙型向複合型轉變,區域性大氣細顆粒物和臭氧污染不斷加重,一些城市經常出現長時間灰霾天氣,空氣污染對公眾健康産生了嚴重威脅。同時,發佈的評價結果與人民群眾主觀感受存在差異。為此,環保部門對《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進行修訂,完善環境監測標準,增加大氣污染物監測指標,改進環境質量評估辦法。

  修訂後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草案調整了環境空氣功能區分類方案,將三類區(特定工業區)併入二類區(城鎮規劃中確定的居住區、商業交通居民混合區、文化區、一般工業區和農村地區);調整了污染物項目及限值,增設了PM2.5平均濃度限值和臭氧8小時平均濃度限值,收緊了PM10、二氧化氮、鉛和苯並[a]芘等污染物的濃度限值;收嚴了監測數據統計的有效性規定,將有效數據要求由50%至75%提高至75%至90%。新標準實施後,對空氣質量的評價體系標準也將有所變化,“藍天”門檻將更高。

  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PM2.5主要來源於揚塵、燃煤和機動車污染。降低PM2.5不僅要建立健全的監測體系,還要發動社會單位和市民共同參與減排。

  名詞解釋

  PM2.5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髮絲粗細的1/20。雖然PM2.5隻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PM2.5粒徑小,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根據2011年11月公佈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次徵求意見稿)》,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區及九個城市群將被強制要求先行監測並公佈PM2.5的數據。

  PM2.5産生的主要來源,是日常發電、工業生産、汽車尾氣排放等過程中經過燃燒而排放的殘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屬等有毒物質。

  氣象專家和醫學專家認為,由細顆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氣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塵暴更大。粒徑10微米以上的顆粒物,會被擋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徑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間的顆粒物,能夠進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過痰液等排出體外,另外也會被鼻腔內部的絨毛阻擋,對人體健康危害相對較小;而粒徑在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被吸入人體後會直接進入支氣管,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引發包括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相關報道

  PM2.5連續超標 深圳首發灰霾預警

  西安“污染天井” 中科院預測20年PM2.5達國標

  環保部增設PM2.5濃度限值 省會直轄市先行公佈

  珠三角率先監測PM2.5“一舉多得”事不宜遲

  空氣質量檢測新增PM2.5標準 將促進政府做更多努力

熱詞:

  • 藍天
  • 環境空氣污染
  • 大氣顆粒物
  • 監測體系
  • 監測數據
  •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