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空氣質量檢測新增PM2.5標準 將促進政府做更多努力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1日 10: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廣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圖片來源:京華時報

  中廣網北京1月1日消息(記者周文超)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盤點剛剛過去的2011年,PM2.5無疑是年度熱詞之一,2011年入秋後,我國多地多次出現的霧霾天氣,令這一環境技術名詞PM2.5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因其對人體有害,也曾一度讓購物網站上的口罩脫銷,而此前,中國之聲曾多次對灰霾因子PM2.5進行報道。

  在日前通過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我國增設了PM2.5平均濃度限值和臭氧8小時平均濃度限值,同時收緊了PM10、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濃度限值。從此也許發佈的空氣質量信息表面上不如從前好了,但是也許將更真實地反映空氣的好壞。那麼在新"標準"的帶動下,環境質量是否會有所改善?

  2011年秋季對於我國中東部地區來説是一個多霧的季節--先後共發生15次較大範圍的大霧天氣過程。僅北京霧霾天數就高達65天。大霧導致城市空氣質量下降,人們有時會感覺灰濛濛的。在公眾對大霧天氣的持續關注過程中,一個原本陌生的詞彙PM2.5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並迅速成為網絡熱詞。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對此做了詳細的解讀。

  潘家華:這個PM2.5是可吸入、可入肺的,它可以通過我們的呼吸道直接進入到肺裏面,會對我們呼吸和氧交換會産生一種非常不利的影響。

  近年來PM2.5等區域性大氣細顆粒物不斷加重,一些城市經常出現長時間灰霾天氣。中國氣象科學院大氣成分研究所副所長王亞強分析,人為排放的大氣污染物增多是重要原因之一。

  王亞強:現在霧霾天氣已經不完全是一種自然天氣了,有很多人為的因素在裏面。因為大氣的水氣凝結的時候,在自然條件下很難達到凝結成水滴這樣的自然條件。如果大氣中有很多這樣的氣溶膠或是顆粒物存在的話,氣溶膠它作為一個核,水汽就很容易凝結上去。所以有了這個人為排放的大氣污染物之後,就更容易形成霧和霾的天氣。

熱詞:

  • 大氣顆粒物
  • 空氣質量檢測
  • 大氣成分
  •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 標準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