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西安“污染天井” 中科院預測20年PM2.5達國標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1日 10: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03年至今,西安PM2.5濃度一直呈現下降趨勢,但由於西安的地理環境屬於“污染天井”,導致污染物不易清除。專家預計,按照目前的下降速度,西安要達到新的國家標準可能還需要約20年。

  趨勢

  西安PM2.5濃度持續下降

  昨日(29日),西安市環保局邀請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曹軍驥以《西安市大氣顆粒物現狀及其控制對策》為題,作了專題報告。中科院的監測數據顯示,西安市PM10中,PM2.5約佔60%。

  2003年9月至2011年12月,西安PM2.5以每年4微克/立方米呈下降趨勢。2003年以來西安的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也基本呈現出增加趨勢。2003年255天;2004年260天;2005年290天;2006年289天;2007年294天;2008年301天;2009年304天;2010年304天;2011年截至昨日已有305天。

  形勢

  地理環境和機動車增加

  但PM2.5濃度水平仍較高。曹軍驥表示,西安北有黃土高原,南有秦嶺,從地理環境上看,屬於“污染天井”,污染物不易清除,不像其他城市那樣污染物容易被風吹走。再加上西安市機動車保有量不斷增加,各種污染物與細粒子複合疊加,以目前的下降速度來算,西安市達到新的國家標準需要約20年。《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次徵求意見稿)中:二類區PM2.5濃度限值為年平均0.035毫克/立方米;24小時平均0.075毫克/立方米。(環境空氣功能區分類:一類區為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區域;二類區為居住區、商業交通居民混合區、文化區、工業區和農村地區。一類區適用一級濃度限值,二類區適用二級濃度限值。)

  癥結

  轎車年排污染物三倍于自重

  PM2.5可進入人體的氣管、支氣管和肺泡中,參與氣體交換,嚴重影響人體健康,有可能引發呼吸道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等。

  在各種氣象條件下,數量濃度最高的顆粒多來自於機動車排放。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是城市灰霾的主因之一。城市大氣細顆粒物的主要來源是人為排放源形成,西安的主要來源:燃煤、機動車、生物質燃燒、建築塵等。

  通過分析美國六個城市中不同來源的顆粒物成分對死亡率的影響,曹軍驥得出結論:汽車尾氣來源的PM2.5對死亡率的影響大於燃煤來源的PM2.5,而自然來源(土壤、岩石)的PM2.5與人群死亡率的變化無關。

  據曹軍驥介紹,有研究表明,機動車排放的污染物多達上百種,會給大、中城市帶來超過60%的空氣污染。一輛轎車一年排放的污染物比其自身的重量還要大三倍。

  建議

  修訂相應排放標準

  在有效治理方面,曹軍驥建議要建立一個中長期控制對策,以加強管控為主。可根據國家PM2.5的新標準,修訂燃煤排放煙氣、工業粉塵排放等細顆粒物標準,可開徵細顆粒物新排污收費,建立細顆粒物排放交易體系。同時儘快出臺不達標車輛的淘汰獎勵政策,限制機動車增長量,借鑒北京等地車輛管理措施,限時、限號、限區域等。並提高道路使用率,治理擁堵,控制農村秸稈等生物質燃燒,並加大揚塵污染管控力度等。(郭曉蓉)

熱詞:

  • 天井
  • 細粒子
  • 排放交易
  • 大氣顆粒物
  • 中科院
  • 細顆粒物
  • 燃煤
  • 濃度限值
  • 死亡率
  • 機動車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