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珠三角率先監測PM2.5“一舉多得”事不宜遲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1日 10: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羊城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27日出席省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時表示,廣東要抓緊做好增加PM2.5監測指標的準備,並在珠三角率先將PM2.5納入空氣質量評價體系。(12月27日《羊城晚報》)

  PM2.5被稱為“灰霾殺手”,其對人體危害甚于沙塵暴。近期,這個存于空氣中而不被民間熟識的微小顆粒物,成為上到國家領導人關注、下到黎民百姓熱議的話題。一場來自民間組織的“我為祖國測空氣”的波浪從北京、天津、南京等地,自北向南蔓延到廣州、深圳等城市。民間力量的倒逼,使得官方監測PM2.5並公開信息已是大勢所趨,仿若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為什麼公眾看到的明明是灰霾天氣,而環保部門發佈的只是“輕度污染”?如何解開類似的疑惑,有賴於用PM2.5這個關鍵數據來説話。現在面臨的境況是,環境監測部門不缺技術卻按兵不動,一些民間環保組織“等不及”而動起手來,卻又被指“沒什麼意義”,是“兒戲”。政府部門、專家學者與民間組織諸方“爭吵”、糾纏,結果只能陷政府環保部門于被動,不得不疲於奔命辯解,也更添民間的疑竇與不信任。

  現在的最大懸念是,官方何時開測並完全公開PM2.5數據。如汪洋書記所言,將PM2.5納入監測對環保工作是個考驗,一開始數據可能不好看,但是可以做工作,讓群眾可以呼吸更好的空氣。無疑,公佈PM2.5的數據,有時或者會讓人覺得空氣質量差,但這是正視現實,不僅不會“丟人”,反而因其透明化而破解老百姓“老不信”的問題,彰顯政府的決心而贏得讚譽。

  監測PM2.5,環保部門重任在肩,要跨越最大的坎是敢於“&&做惡人”。其實,環保部門最應支持PM2.5的監測和公開。因為,這對於推動空氣環境的治理加大投入有利。尤其是,珠三角本身有現實條件,幾年前已啟動粵港澳環境監測的合作,亞運期間也已嘗試。應該説,經驗有,錢也不是問題,完全可以“打頭陣”。

  將PM2.5值納入空氣質量評價體系,最可期待的是,倒逼政府、尤其是環保部門不遺餘力打贏“空氣質量保衛戰”。一句話,可以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于政府而言,公佈PM2.5值這一關鍵數據不是可為可不為,而是職責所在,關乎公眾的知情權。

  尤需指出的是,圍剿“灰霾殺手”PM2.5已從民間呼籲上升到國家發力。汪洋書記特別提到,廣東要大力建設民主環保。將“民主”冠于環保之上,頗有新意。環境質量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人當然都有權過問、參與。面對公眾、政府部門、企業之間的信息缺乏互動的現狀,政府層面上珍惜與保護民間環保組織的積極性,使之成為公眾環保參與的重要力量,應該成為共識。

  正如民間環保組織“拜客廣州”所言,從某種角度來説,民間參與監測空氣質量會影響周圍很多人,對空氣監測的理唸有推動作用,這遠比讓政府獨自承擔要好得多。

熱詞:

  • 微小顆粒物
  • 監測指標
  • 空氣質量
  • 環保部門
  • 珠三角
  • 民主
  • 兒戲
  • 羊城晚報
  • 環保組織
  • 灰霾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