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尋回“藍天碧空”還需大眾努力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1日 12: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建設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當今時代,人類社會面臨各種複雜而艱巨的發展難題,其中,空氣質量下降和全球氣候變暖是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也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必須重視和解決的緊迫問題。早在2009年年初發佈的《中國公眾環保指數(2008)》顯示,空氣污染是公眾最為關注的環保問題之一。

  清潔的大氣、優美的環境、適宜的氣候,既是人類永續生存和健康生活的基本條件,也是推動科學發展與促進社會和諧的根本要求。儘管還面臨很多現實問題,但如今已可以看到,在國內許多地方,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都在以實際行動改善自己的生態環境,並初見成效。

  大氣孕育生命,人們應當如同保護生命一樣保護地球大氣,加深對天氣、氣候與大氣環境之間關係的認識,提高利用天氣、氣候改善空氣質量的能力。保護地球大氣,改善生存環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要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和清潔燃料汽車,實行更嚴格的汽車尾氣和工業廢氣排放標準,減少城市常規大氣氮氧化物、氫氧化物的濃度,當出現不利於污染物擴散的氣象條件時,政府應當強制污染工業減少和停止生産,限制機動車使用,避免空氣質量惡化。

  而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更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減少有害氣體的釋放。比如,減少私家車的出行次數,避免露天燒烤,不在戶外焚燒垃圾。應該説,我們既應當大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引導社會各方面盡一切可能節約資源能源,降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和全球氣候的影響;還應大力開發利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結構,減少溫室氣體及其他污染物排放強度,從根本上保護全球氣候,讓“碧空藍天”永駐人間。

  吳學安

熱詞:

  • 空氣質量
  • 地球大氣
  • 大氣環境
  • 根本要求
  • 中國公眾環保指數(2008)
  • 氫氧化物
  • 氮氧化物
  • 發展難題
  • 風能
  • 太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