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文化“走出去”任重道遠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2日 15: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年來,我國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績,對外文化貿易發展較快,中外文化合作方興未艾,一些文化企業在海外落戶。短短七八年間,100多個國家共開設了300多個孔子學院和400多個孔子課堂。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倫敦中國文化年、紐約中國文化遊、“感知中國”等活動把中國文化帶到國外民眾中間,産生了積極反響。文化“走出去”正成為我國文化産業發展的助推器,是提升國家形象和軟實力的有效途徑。

  但是,應該看到我國文化還遠不是國際主流文化,文化競爭實力與日益增強的綜合國力、經濟實力很不相稱。有資料表明,在世界文化市場上,美國佔43%,歐盟佔34%,亞太地區佔19%,其中日本佔10%,澳大利亞佔5%,其餘4%才屬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亞太地區國家。相對來説,我國的電視節目、報刊及通訊社的報道在國外“落地”的不多,“落地”之後觀眾、讀者也不普遍,特別是在華人圈以外的影響力比較有限。很多國外民眾對中國、中國人、中國文化知之甚少、存在誤解,有的國外民眾對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改革開放以前甚至是解放前。

  世界需要中國文化,中國文化“走出去”是大勢所趨,歷史的必然。我國文化“走出去”,要更多地展示我國現實情況,展示我國各族人民當代精神風貌。客觀地説,當前我國“走出去”的更多是傳統文化,其結果是外國人,主要是西方人記住了熊貓、中國結、舞獅子、氣功武術等中國符號,卻依然對中國社會存有偏見和誤解。因此,我國文化“走出去”應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讓世界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一個當代的中國,一個發展中的中國。

  我國文化“走出去”,是一個長期發展、逐步積累的過程,必須科學謀劃,制定長期規劃,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開展文化傳播和交流。在路徑方面,應本著先易後難的原則,進行梯度擴展。亞洲地區特別是周邊國家,與我們血脈相連、文化相近,可以作為我國文化“走出去”的首選目的地。非洲、拉美國家可以作為我國文化“走出去”的第二級目的地。我國與歐美國家文化交流的重點應放在有效展示、溝通理解、求同存異上。

  我國文化“走出去”,要遵循市場規律和文化傳播規律,有針對性、講究策略。要研究如何克服文化差異、思維差異、語言差異,以其他國家民眾樂於接受的方式、能夠理解的語言、喜聞樂見的媒介開展文化傳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加快我國傳媒全球覆蓋步伐,提升我國傳媒的話語權。

  我國文化“走出去”,要與經濟“走出去”齊頭並進,形成“雙輪驅動”、互補互促的良好局面。要把經濟“走出去”的每個企業、每個自然人都視作中國文化的傳播者,把所有國際經貿交往活動、項目都作為中國文化的載體。

  我國文化“走出去”,要統合各方面的力量,建立起科學合理有效的統籌協調機制,執行統一的文化“走出去”策略,充分發揮文化、外交、商務、旅遊、體育等部門及民間組織的積極作用。

  我國文化“走出去”,任重而道遠。我們要抓住歷史機遇,大力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勇敢地參與國際文化競爭,不斷壯大力量、擴大影響,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做出貢獻。(萬季飛 作者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

熱詞:

  • 走出去
  • 文化貿易
  • 文化産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