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跨國競爭力:外國公司與中國公司分論壇實錄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1日 15: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鳳凰網財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11:41:03] 主持人:我的名字叫夏偉,我是本節的主持人,今天我們主要來談一下中國在這個世界的位置,貿易、政治、金融、環境,在這裡我想來談一下我們將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中國到底是什麼樣子?到了中國與世界之間的關係,不管是貿易流還是投資流,還是支付盈餘,還有消費産品、外匯儲備,不管是哪個領域我們都看到了深入的影響,我們看到中國有向外走的策略。

  [11:41:20] 這個政策確實是一個雄心壯志,也是一個現實,但是方向並不明確,今天我們要討論的主題就是中國有很多的資源,中國改變了很多的關係,自己和各個國家的關係,但是還缺失一些東西,中國還沒有一些世界響亮的品牌,中國的投資主要是在自然資源方面,沒有其他大的投資,到底如何進入其他領域的投資,是通過並購或者其他的模式。

  [11:42:44] 下面我想説,每一位發言人的發言不要超過10分鐘,最好是8分鐘,首先請毛振華,中國誠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他跟我説,他們公司還是第一家在鄧小平南巡之後成立的公司,其實鄧小平先生到了,也確實發佈了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政策,有請毛振華先生。

  [12:00:06] 毛振華:這也是WTO十週年以後中國出現的變化,總能在特殊的場合看到中國人是少數人,今天在這裡就是。今天的題目講中國公司和外國公司的問題。因為我們研究跨國公司的時候我們就發現,在中國早期的時候,外國公司到中國來,在中國開放的時候,他來的時候,一種叫商品輸入、一種叫資本輸入,那個時候外國來中國,既來來商品,又帶來了投資,那時候中國商品匱乏,或者産品的質量技術含量很低,中國是一個資本缺乏的國家,資本饑渴症,各個地方都在招商,現在總體來看發生了一些變化。

  [12:00:25] 中國走出去第一步是賣廉價商品,走的是盤古道路,中國成本比較低,賣廉價商品出去和商品輸出。第二步,我們也開始走到一個資本輸入的市場,中國市場走出去,不是講中國的商品走出去,中國的商品早就出去了,好多年前就走出去了。資本的輸出,我們要講資本的事情,現在由單項流動變成雙向流動。返過來你再看,這種流動還是有差別的,國外到中國來重要是公司行為,我們看到跨國公司,私人財産。

  [12:00:36] 中國到國外,賣商品的主要是民營企業,資本拿出去的是國有的資本,這個是一個很大的差別,我們研究一個國家,一個經濟體,成為世界上一個很有經濟競爭力的經濟體之後,主要以來跨國公司完成的。

  [12:01:15] 剛才我們主持人也講了,在中國還沒有看到真正有國際影響力的一批,少數像華為也有是有的,但是非常非常少,但我們還沒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産品,來伴隨資本的輸出。我們現在資本輸出主要靠圈地,但是也有些企業並購,企業並購有很多的分歧,第一個並購是聯想收購IBMPC機的事兒,TCL收購宣告失敗了,聯想現在還不知分曉,因為PC機本身是一個低基礎行業,生産一台電腦賺的錢還不如生産一雙耐克鞋賺的錢多,基本上是一個低級勞動産業,談不上什麼高技術。

  [12:01:40] 去年我就參與了一個案例,中國有一個公司收購匈牙利的投資企業,還是蠻成功的。當時正好金融危機,利用我們資本市場的方法做了一個並購,還是蠻成功的。總的來看,沒有太多的成功,中國的企業和國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跨國公司。為什麼美國這樣的國家抗金融風險的能力比我們強,就因為他們有一批跨國公司在全球配置資源,能夠保持他的一個競爭能力。

  [12:03:03] 在中國國內,國內資源的配置要靠資本,所以國有企業在中國發展的時候能夠獲得大量的無限供給的廉價資金,這是是最核心的一個優勢,現在我們講中國國內的體制,有很大的差別,因為我們在做研究,我創辦了一個公司,他們做信用評級為主的,中國企業在發行的90%以上是國有企業,從信貸市場裏面拿走了60%以上的資金,國有企業的就業又很少,主要是一些服務型的網絡,生産的産品很少,主要是服務,什麼電訊、銀行,這些都是沒有産品的。

  [12:05:26] 這樣情況下,國有企業能夠獲得一個無限供給,能夠獲得上千億的貸款,他們可以出去,民營企業拿不到錢,靠賣CD機賺的錢做資本輸出那是不可能的,中國來説道路還很遙遠,現在的問題是在中國市場本身是一個競爭,中國在整個結構轉型的過程中,中國成為未來的一個最大增長體,而且是一個最大的增長市場未來在中國市場競爭裏邊,中國企業和外國公司同臺競爭外國市場的時候,能夠進一步提升中國公司的實力,這樣有可能在中國形成自己的資本實力,形成自己的産品優勢,最後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這還需要一個過程,這是我的一個期待。

  [12:05:41] 夏偉:問一個很短的問題,您覺得中國如何開發自己的本國品牌,是通過收購還是通過自己打造品牌呢?我覺得比較奇怪的是中國在公共關係方面處理如何,您覺得如何打造自己的國際品牌?

  [12:06:02] 毛振華:現在的確面臨很多困難,通過公司收購遇到很多的障礙,比如説比較早的中海油收購尤尼科也沒有成功,國際上的一些壓力,我們在這方面來説,從國家情況來看,沒有真正的考慮在市場方面怎麼樣來做一個好的推廣,我們中國走出去的行為,在國際上成為一個非常善意的,一個非常積極的,一個對全球意義的組合還沒有做到,這個還得一個時間,我覺得最終還得通過並購來完成,要是通過自己的産品一步一步擴張這個還是非常困難的。

  [12:06:40] 夏偉:下面我們將邀請溥樂伯,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副會長來説幾句,他在這方面確實有很多的經驗。

  [12:07:16] 溥樂伯:首先我很高興參加今年財新媒體的峰會,我首先是一個讀者。很喜歡與欣賞財新的工作,我自己都覺得它可以解決一個矛盾,言者不知,知者不言。很多財新的媒體朋友們,都是又知道,又願意寫給我們看,或者是説給我們聽,所以感謝這個工作。我就能説這些中文了,我這段中文是説的有史以來最長的一段了

  [12:07:43] 下面很快介紹一下美國一些跨國公司對於中國市場的一些觀點。美中貿易協會有38年的歷史了,有250名美國公司是我們的會員,我們這個委員會的會員公司對於中國市場走非常有信心,91%的公司都對中國未來五年的經濟情況是非常樂觀的,我們有很多的公司在中國的投資都是40億美金、20億美金、50億美金的規模,但是他們還是有一些顧慮的不光是市場方面的,還有政策方面的,他們非常希望美國和中國兩國政府能夠找到一些這種解決的方案,不希望發現什麼貿易禁令這樣的一些貿易戰的爆發。

  [12:08:01] 其實我們不是説希望,光是在中國生産一些廉價的産品,然後出口到海外,而是希望在中國市場也拓展,也能隨著中國經過的發展,中國也希望人均GDP能夠上去,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這是我們的一些會員單位的名稱,有大有小,這是我們委員會所發現的一些挑戰問題,我們關注的一些議題,其中有四個主題是與我們今天談到的競爭力相關的,像人力資源、留住人才、成本的增加,如何獲得市場的競爭優勢,還有兩個和中國的企業競爭有關。

  [12:08:27] 第一和國有企業的競爭,第二和中國企業獲得平等的待遇,這些相對來講是近年來是比較新的,以前中國的公司主要和其他的外國公司在中國市場上進行競爭,所以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但是有30%的公司比三年之前對於中國的情況沒有那麼樂觀的,我覺得這就反映出幾點:一是運營方面的問題,比如説成本上升、通貨膨脹、競爭加劇等等。

  [12:08:34] 二是中國政策方面的發展,比如説放慢了改革的過程,或者技術方面的一些內容。三是政策方面的因素,比如説像美國,還有其他的一些國家有保護主義,所以他們的樂觀性下降了。對於絕大多數的公司,他們成本上升也是很重要的一個,以前通貨膨脹,比如説就意味著所有的成本都會上升,但是現在勞動力的成本已經成為了絕大多數公司最關注的。

  [12:08:46] 一個就是競爭的一個情況,71%的公司説和中國公司的競爭對他們來講越來越加劇,這個對市場、對消費者都是有好處的。72%的公司説他們是逐漸和中國的國有企業進行競爭,但是不太好的一個方面,如果國有企業享受特惠待遇的話,他們是處於不利的地位。其實,在對於中國的民辦企業還有非國有企業也是不公正的,比如説像政府採購、政府融資。

  [12:11:11] 而且這些事情已經是人們開始關注到的一些事情,同時公司告訴我們,對於他們來講,在中國保護主義越來越嚴重,比如説像標準的制定、政府的採購、補貼、市場準入的壁壘,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跨國公司他們開始擔憂,同時他們也開始進行一些應對,波斯頓的諮詢公司,他們就説可能要加強在中國公司的人力資源,要做更多的研發,要更多向中國企業要形式等等,他們採取一些應對的措施。

  [12:11:38] 知識産權方面,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公司還是非常擔心,絕大多數的公司都非常的擔心中國的知識産權保護的問題,這個對我們來講也不是什麼令我們吃驚的問題。

  由於知識産權的問題,40%的公司就縮減了他們在中國進行的研發,或者他們都不願意在中國賣東西了,或者不願意在中國開展研發。也就意味著好的産品就進不到中國,消費者就沒有辦法獲得這些好的産品,市場上就沒有這些好的産品。而且公司也説,中國的保護知識産權的力度已經有一點點改善,我們非常高興,國務院最終建立起了一個工作組,可能要以更加大力的方式來保護知識産權。

  [12:11:47] 關於中國對外的投資,其他的發言人也會講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在亞洲的投資是主要的,在美國的投資也將會增加,我和中國的公司在紐約市場上,在80年代就和他們進行合作,那個時候中國五礦,還有中國石化現在已經都進入了美國的市場。

  [12:11:54] 如何增強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我覺得兩點非常重要:一是建立非常好保護的知識産權的聲譽,讓人們認為他是非常注重保護知識産權的。二是使用外國一些專家的意見,比如説在公共關係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的問題了。

  [12:12:02] 夏偉:我問您一個問題。剛才您主要講的是,這些變化對於外國公司在中國操作所受到的影響,您覺得這新一輪的從中國走出去的對外投資,他們可能會買一些什麼東西,中國也會從國外買一些東西,會有什麼影響,不同的來源有不同的行動,有一些服務性的公司,比如説像綠所還有公共關係的公司等等。

  [12:15:58] 溥樂伯:剛才您説的很正確,我們的金融關係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有一些美國的公司過去在説我們必須要在中國進行製造,因為這樣的話有利於競爭優勢。

  夏偉:我們現在聽一下耐迪賢,他管理的波斯頓執行公司在中國公司的業務,您是德國人是嗎?

  [12:16:13] 耐迪賢:當然了我也會講英文,我沒有幻燈片,我們也不會很多的講微觀經濟學,因為很多經濟方面的專家更加關注這些問題,我們主要講的公司競爭力,中國公司和跨國公司的競爭力,在過去五年的時間裏,我們已經和75%財富500強的公司在中國有關的問題上進行工作,也和很多中國本地的公司進行合作。我們有一個客戶,就是中國在國際化方面表現最出現的公司,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一個國有企業,它們希望實現自己專業化。

  [12:16:23] 為了讓我們的討論更加的有意思,首先要講一下,我們在市場上看到的一些新的東西,一個謎。第一個謎就是一些本地的公司和一些跨國公司關於競爭力方面的問題,也就是關於成本,這是一個謎。中國公司取勝是因為成本比較低,跨國公司有問題,就是因為跨國公司的成本比較高,可能是這樣的,但是現在好像已經不再是競爭力的核心的因素了,一會兒我會跟大家講。

  [12:16:41] 第二個謎就是人們在講監管。總的來講,中國的開放度和其他的一些公司的開放度好像限制了不同公司的競爭力的發展,當然了,這個也是有道理的,絕大多數在競爭方面的問題,其實是來自不同的領域的。首先我來講一下,第一個謎,我給大家講一個行業,這個行業可能在全球競爭力方面非常有特點的一個行業,毛振華講到華為在電信設備方面,我們現在有華為和BCG是的比較有競爭力五個大公司之中的兩個。

  [12:16:48] 和其他的行業一樣有同樣的發展道路,15年前,華為那個時候是靠成本來進行競爭的,提供一些産品的解決方案,成本是比較低的,今天他們的創造性更加長了,他們已經有了更多的比全球領導者更好的一些系統,他們有取得全球的服務,而且也需要在全球上分佈資源。

  [12:17:04] 在這些方面和全球公司非常的一致,非常有意思的一點,全球跨國企業是怎麼樣應對的,主要是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九十年代他們拒絕接受,那個時候我和有一些公司進行了合作,那個時候他們根本不理解華為或者是中興的興起,他們對此根本不感興趣。然後就進入了一個巨大的危機階段,他們説我們根本不可能和華為這樣的公司進行競爭,覺得他們的産品比他們低30%、40%的價格,價格下降了,行業進行了整合,然後有一些公司就消失了。

  [12:17:25] 非常有意思的一點,現在發生的事情,如果你和跨國公司的那些總裁講,他們會認為華為和CTE就和他們自己是一樣的,比如説像諾基亞和西門子,他們就覺得華為和愛立信是一樣的,也就是説,他們在説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了,很自然中國在這個市場應該有自己大的公司,有足夠的規模,因為本國的市場給他們提供了很強的支撐只,而且在本國的市場上也有很強的創新能力,所以現在更多的不是關於成本了,現在更多的是關於創新。

  [12:17:39] 現在再講一下關於監管的問題。給大家舉一個例子,BCG在過去6-7年的時間裏每年會發表一個報告,講一下全球最大的一些挑戰者,這些主要是來自新興市場,有一半是來自中國,還有一半是來自其他新興市場的公司,我們會研究一下這些公司,看一下什麼樣的公司比較成功。關於中國公司非常有意思的一點他們來自不同的行業,非常特定的一些行業,比如説來自基礎設施的公司,比如説像華為,還有一些大的建築型的公司,他們在非洲非常的成功,在中東,在東南亞都非常的成功,還有在南美也非常成功。

  [12:17:46] 還有一些公司,比如説像一些電子公司,像聯想,還有一些其他IT公司,他們也走出去了而且非常成功。這裡面可以看到,這些最成功的公司不僅有成本的利益他們或者有母國的市場,或者他們市場有自己政府的關係,或者説有行業的關係,比如説基礎設施,或者在能力方面有自己競爭力的優勢。

  [12:17:53] 這就意味著當我們提産業政策的時候,我們需要去具體研究具體的市場。在中國要談奢侈品的時候就不一樣了,中國有很多奢侈品的客戶,他們根本就不擔心剛才溥樂伯先生考慮的那些問題,這是一個開放的市場,他們可以從品牌裏受益,他們生産多少、零售多少,他們就能賣出去多少的東西。但是在另外一端,我們可以看到基礎設施的行業,基礎設施行業越來越艱難,我們在這裡核心的邏輯就是需要分析不同的行業,不是説分析各個國家,而是在不同行業有不同的情況的,中國也是如此,每一個行業都需要以不同的市場對它進行分析。

  [12:18:05] 最後我要給大家講的是,有一個方面,這個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説本地公司,我們要是問一下本地公司的競爭力,“走出去”的競爭力,當然了品牌非常的重要,有很多本地的公司沒有品牌,當然了也有很多的公司在並購方面不是特別成功,但是我們和那些公司進行合作的時候,我們發現有三個根本性的問題,最好的一些公司努力要解決的問題,不那麼好的公司還沒有能夠解決的問題。

  [12:19:31] 第一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私營的公司存在這些問題,同時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國有企業也存在這個問題,很多公司沒有好的戰略,它沒有一個好的理想,比如説10-15年,他們希望成為全球前50強,或者有一千億美元的收入,他們有一些技術的計劃,但是他們沒有一個非常好的戰略,如何實施這個願景。

  [12:19:57] 有很多的公司相對來講在過去20年時間裏是比較好的20年,本地的市場發展的比較快,他們的計劃如果實施的好的話,他們就能夠贏得市場,但是現在情況有些變化,在很多行業,很多公司都遇到了問題,如果只是靠一個方面是不行的,你需要找到新的市場,要找到新的商業模式,要實現國際化,所以你要有清楚的優先事項的一些戰略。

  [12:20:07] 第二個就是關於專業化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公司,他們現在還遠遠沒有能夠實現自己專業的一些方法,比如説建立自己的品牌,我們講到了,還有很多其他的工藝流程等都沒有能夠建立起專業的方法。華為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華為系統的化的把自己的流程專業化,培訓自己的人員,並且花了很多的努力來跟上。在經營方面去跟上,使得自己人員的能力提高。

  [12:20:15] 第三個方面,有可能這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治理這方面,很多本地的公司他們在專業治理方面還有問題,這裡有不同的一些要素。有一些國有企業他們是專注于中國是怎麼樣運作的,他們就非常非常難以理解其他的國家是怎麼樣運作的。如果他們走出去的話,他們需要理解美國是怎麼行事的,歐洲的公司是怎麼行事的他們很難理解,因為他們成為一個跨國公司,要想在國際上進行競爭的話,他們就必須要跳出自己的舒適區。

  [12:20:25] 私營公司不一樣,私營公司通常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但是他們的問題是他們同時需要實現國際化,需要發現一些新的方法,需要找到一些新的市場。與此同時,這些公司的締造者如果看一下他們的歷史話,他們的創始人現在已經下臺了,所以他們現在圍繞著繼承人治理的問題,他們需要把權力下放給那些年輕的管理者,但是他們沒有一個繼任的模式,沒有一個治理的模式才能夠把自己的權力下放到更多的人。

  [12:20:36] 所以,這三點我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專業化治理,還有就是關於要有一個具體的戰略,這是三個核心的方面。

  [12:20:45] 夏偉:我們如果看下一步的話,您覺得是中國的私營部門在這個方面走出去發揮主要的作用,還是那些能夠得到政府支持的大的國有企業能夠進行一些國外的並購呢?

  [12:21:25] 耐迪賢:我覺得是兩者的混合,而且不同的行業是不一樣的,在大的基礎設施可能還是國有企業會佔主導地位,因為政府的關係、融資等等,這些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消費品的話,或者是機器,或者T2B這種商品,不是和基礎設施有關的話,可能是私營部門主導。我們看一下電信設備,最開始的時候,中國政府沒有華為和CTE作為主要的公司,15年前是大唐或者其他一些公司是政府支持的,不是華為和CTE,現在中國在推動SOE方面。

  [12:21:34] 國有企業方面有多成功,汽車行業也是一個例子,原來政府是想推動當地的國有企業,主要的方式是建立合資企業,但是不是很成功,現在是一些私營的企業,至少他們在自己的“走出去”的方法裏面更加咄咄逼人,而且他們建立了一些可持續的模式。我會説消費品,或者資本産品的話,如果和基礎設施沒關的話,是私營企業,如果在基礎設施方面主要是國有企業。非常感謝。

  [12:21:46] 夏偉:下面我們請芮捷銳,三個月之前,他還是澳大利亞的駐華大使,他曾經和中國的很多的一些跨國的公司有過合作,也是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教授。

  [12:21:56] 芮捷銳:我這裡主要跟大家講的是,中國在資源方面進行了很多的投資,我從澳大利亞的角度來講,中國很多的投資都是在能源和資源,很多在海外這方面的投資,都是進入了澳大利亞,我可以講一下中國在現在的投資,在講這方面之前,我想要評論一下,就是在對內的資源方面的投資,這方面投資的環境越來越困難了,因為中國已經意識到了,不僅僅需要資本而且需要開發資源。

  [12:22:03] 這個可能是不利於中國的,因為阻止全球大的採礦公司進入中國的話,你就沒有頒發授予他們一些好的技術和專長。而且對於這些資源的開發也是一個次優的,所以一個比較好的,還是應該有一個開放的環境,關於對外的這種資源的投資,是中國走出去戰略的一部分,我覺得這也反映出中國想要多元化自己的外匯的資産的組合,而且想要進一些實際的産品,而不僅僅是擁有國債。

  [12:22:45] 有關中國在澳大利亞的投資,大概有700億美元,大概有7000多個項目在澳大利亞,所以我們也知道,其實人也會犯錯的,在過去五年中,有很多的公司選擇的是資源類的投資,但是這就會引起一些環境的問題,還有一些與援助人的一些問題,還有中國和日本不一樣,日本一般是買如這樣的一些權益,而中國是百分之百的購買的方式,但是對於中國來説,他們進澳大利亞是再一個完全模式陌生的環境下工作的。

  [12:22:59] 所以這當然是有困難的,現在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現在已經不是一哄而入了,而是理智的看待了,我覺得其中一個原因,也是有一個大的資本市場的問題,比如説海外投資的成本提高,還有監管環境變得更加的複雜,儘管細節是不同的,實際上不管你去澳大利亞還是非洲、還是拉美,其實中國去這些國家投資資源的,其實這种經歷可能都是相似的,還有有關PE、私募這方面,它的特點和國有企業的投資特點是一樣的,比如説一哄而入,缺乏審慎的態度,沒有做到盡職調查等等。

  [12:23:09] 我覺得他們之所以這樣做,不是短期的一個想法,而是希望能夠把大量的資金放到國外去購買物理的資産,而不是持有美國的國債,這種虛擬的東西。希望未來能夠用到這些物理的資産進行生産、製造。所以中國的公司,尤其是國有企業,它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才能夠成為叫做企業公民,這個企業公民不是指的納稅方面的問題,而是國有企業似乎無法理解民主社會的這種政策。

  [12:23:35] 我們知道,哈的政治家必須是本土的,什麼意思呢?你必須要和這個社區融入進去,但是我們知道中國的政治環境和國外是不一樣的,所以國有企業原來所熟悉的中國政治環境到國外經驗就沒有用了,所以你必須明白你到海外投資的目的是什麼,而且一般來説,如果你在中國能力得到部長級領導的支持,當然很難獲得這種支持,這樣基本上投資成功就指日可待了。但是在國外,卻是正好相反的,你作為一個企業,你進入部長級官員的大門是非常容易的,但關鍵就是,你能不能通過立法者的審核,所以我可以告訴你們,對澳大利亞的政治家,他們説同意的話千萬不要相信,如果他們跟你説,我會儘量幫助你們的,這實際上意味著你們必須要靠自己奮鬥了。

  [12:29:33] 所以我們覺得中國的企業要走到海外,一定要去獲得好的這方面的一些指導意見,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中國企業在這方面有一些什麼樣的進步。所以在澳大利亞中國企業似乎非常不願意把錢花在一些文化的活動,還有一些社區活動上。比如説如果你離水比較近的話,比如説離海比較近的話,你應該支持一下當地的沖浪運動等等。實際上中國企業可以用這些錢做一些社區,還有一些體育活動的資助上,這就説明中國企業對當地文化是不理解的。

  [12:35:00] 所以我的想法就是邊做邊學,還有我們看到目前資本有大量的浪費現象,大家投資,好像並不關心投資回報率。我們請在場各位提問之前,我想再問各位小組一個問題。中國在軟實力方面引起大家的關注,軟實力是對一個國家總體實力的形容,我們知道這是一個這個國家的軟實力的描述,對中國來説是用品牌來描述,你們覺得中國的軟實力,從國家整體來説,還有從中國的企業來説,他們都做得非常好嗎?還有你們有一個什麼樣的預測。

  [12:35:11] 芮捷銳:我覺得這是一個基本性的問題,也就是競爭力的基本型問題。主要看中國公司很年輕,這些企業的人並不非常習慣走民主程序,面對那些比較大的聽眾群,去面對各種各樣的利益相關者聽取他們的觀點,很多的跨國公司,事實上,他們有幾十年甚至一百年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國家市場上的經驗,事實上在合同上也是這樣的,也就是説再一個契約社會中,他們如何去融合這樣的一個世界,也就是大的IOE。

  [12:35:18] 在大的國企裏頭,他們沒有談到在不同的環境,如何適應這些不同的環境,這是最為基本的,對中國企業來説,他們成為跨國性企業的一個制約因素,我們看一下中國的發展是在過去30年中發生的,30年只是一代人的世界,所以如何獲得更廣泛的經驗,我覺得開發新産品比較容易,但是你要真正積累跨環境、跨文化的經驗就不會那麼短了。

  [12:35:31] 毛振華:我覺得時間可以把一切問題解決掉,因為中國公司走出去剛剛開始,中國自己的經濟情況國內的情況也是剛才穩定下來,左翼我覺得指望在現在的情況下,中國上百年的跨國公司在國際上競爭的能力,特別是軟實力,我覺得還是比較困難的,但時間總是可以消化的,中國是一個學習性很強的民族,我想在過30年,中國會得到一個根本性的改變,眼下都不能把時間代替掉。

  [12:35:45] 溥樂伯:我想説一句,首先有關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這些會員公司們,他們在中國做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在中國有幾千名的員工,大型的研發中心,這些美國公司他們非常積極的投入到社區活動中,把自己當成中國的一員,我覺得這是中國企業缺失的,中國企業也應該有這樣的一種意識。

  [12:35:54] 比如説一些屬於公益事業,培訓事業,給當地人民提供培訓,參與志願者的活動當中去,比如説美國公司就有這樣一種非常強的志願者精神。還有很多的美國公司他們都有大學合作項目,他們到大學那兒去宣傳自己,和大學合作,還有慈善事業等等。中國企業也做了一些慈善事業,但是還沒有全面展開這方面的活動。

  [12:36:04] 夏偉:我覺得我們這裡頭談到的是全球競爭力,但事實上你們建議的並不是實際的業務方面的競爭力,而是整個大背景的情況,就是是不是一些其他領域阻止了中國企業向國外發展的能力。

  [12:36:31] 芮捷銳:我想談幾句,第一點,當外國朋友進入中國,一直在談你們這些外國人,你們必須了解中國的情況,中國的文化,一直在強調要本土化,要中國化,這個其實在不斷的被重復,但是我沒有看到中國的企業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去了解國外的文化,國外的環境,當然這也沒有問題,因為這是中國剛做,很新的,但是中國的企業他們沒有想做一些事情,他們還沒有開始做呢,他們還沒有一步一步的循序漸進的走,他們就制定一個大的目標,就想一步就邁那個目標上了,所以我強調學習,要不斷的慢慢建立自己對國外市場的一個理解,比如説如果中國的企業到國外去,事實上如果讓他們找一個當地的合作夥伴,他們就好像不大願意。

  [12:36:45] 夏偉:我覺得確實在中國怎麼做,在國外怎麼做,是不是這兩種作要對稱起來,把他們合起來,這是大家考慮的問題。請大家提問。

  [12:37:49] 記者:我為巴西的一家銀行工作的,有關投資方面的問題,不光是中國,還有一些很多的亞洲基金,因為亞洲儲蓄還是比較高的,所以我想問一下在座的專家們,你們覺得企業在海外做業務肯定是不一樣的,比如説國有企業,他們的行為方式和電子行業不一樣,你們覺得到底對於國有企業,他們真正的像更多的私營企業那樣行事,出發點是什麼,還有資本控制的問題,我們經常看到,比如説澳大利亞、南非、拉美,確實我們對於中國企業非常有吸引力的,但關鍵是説,真正的投資,比如説低通脹率、高利息率,您覺得到底是資本控制的一個出發點是什麼。

  [12:38:51] 耐迪賢:我先來説幾句吧,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假設到底會是什麼觸發它呢?很多的國有企業,很快就會遇到這樣的一個時間了。就是他們的增長將遇到瓶頸,國內市場飽和,國外市場沒有開發起來,而國有企業的業務模式主要是基於增長的,只是通過人口的增加,那就不能夠足以推動增長,必須找到新的增長模式。

  [12:39:08] 我知道一些這種國有企業他們已經在和國資委和其他的一些國家相關部委在談,他們需要一個新的治理模式,這些國有企業有一些子公司已經在香港上市,他們在努力的尋求新的模式,他們現在加入到了全球的競爭中,他們已經看到長期的增長乏力,所以我們看到是不是有政策上的變化帶來一些資本上的變化,這也是目前國資委明年最大的主題就是全球競爭力。

  [12:46:48] 有意思的一點就是,幾年前引入了EVA,我們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就是經濟附加值,它是一個資本彙報率的衡量標準。

  [12:47:07] 溥樂伯:它不僅僅衡量自己的利潤率,而且也衡量一下資本的回報率,很大的問題就有多少公司會採取這种經濟增加值,有多少的變化在今後的幾年會發生,我會看到,很多的變化不僅僅在資本方面,在政治方面,更多的一些變化來自由於競爭力方面的挑戰所驅動的。

  [12:47:20] 我有一個比較簡單的,比這個經濟增長值的模式更加簡單的觀點,我覺得很重要的我們要看一下,中國的消費者,甚至中國的公司和一些私營的公司,他們將會越來越多的要求一些公平的機會買進口的産品,來投資于原來由國有企業控制的領域,能夠接收到安全的産品,應該由好的治理,如果看一下周的NDRC推動了對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的反壟斷的調查,我要加入財經會議的精神,呼籲兩件事情。

  [12:47:28] 一個就是中國有一個投資的目錄,你在哪可以進行投資,你能夠擁有多少汽車的股份,比如説只能49%,應該取消這個,市場應該有公開的競爭,消費者也是需要這樣的,發達國家沒有投資指導目錄,在美國你可以買百分之百的公司股份,甚至可以在市場上建立一個全新的汽車公司,只要不涉及到非常狹窄的國家安全領域,所以我覺得中國也該這麼做。

  [12:47:37] 第二,和進口比較類似的一點,許多的進口控制出於政治的原因,使得中國消費者沒有辦法得到比較便宜的産品,比如説肉類産品,因為現在我有一些關於肉類的貿易戰,還有電影、汽車一些東西。在這個領域也可以進行一些變化,隨著市場和消費者的變化需求要求,逐漸政府就會意識到正好的服務中國的一種方式。

  [12:47:48] 夏偉:再接受一個問題。

  記者:我是財新的一個記者,我覺得有一個報道,中國公司到國外買一些小的技術公司的報告,這和他們以前做的不以前,以前就是買技術本身,現在有錢德樂觀就想買技術公司,這個公司是擁有技術,你覺得這是是不是非常有效的讓中國公司克服知識産權保護的問題,你覺得這個情況是不是真正能夠幫助中國在全球進行攀升。

  [12:48:04] 溥樂伯:非常簡短的一個回答是肯定的,我聽到劉勇圖(音)講到過,中國也應該去買一些專利,比如説像歐洲和其他國家的,因此我覺得投資技術是一個非常好的想法。

  [12:48:15] 耐迪賢:補充一點,我同意你的話,如果你在海外買公司的話,我給很多這些做的公司提供了顧問,你就必須要有足夠的治理模式,尤其是小的技術公司,他們是特別的一些動物,那裏的人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你沒有一個方式,把它們很好的溶解進來的話,這些人就會離開。我知道德國的一家公司,老闆告訴我,在並購之後,他都不認識在中國的老闆了,他説這是非常難的,我的這個背景和很多不同的人進行的溝通,現在在中國有一個大老闆管理我們,但是他根本不認識我,所以我覺得必須要很好的處理這個問題,這方面其實也是有風險的,總的來講我同意她的回答。

  [12:48:39] 夏偉:下一位。

  [12:48:48] 記者:非常感謝。我是來自澳大利亞雙匯的。中國的貨幣化會帶來的一些競爭優勢,我們會看到在政策層面上在推動,在實際層面上也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上使用,現在也可以在國際地區進行投資使用人民幣,再加上我們也看到了有一些中國銀行在國際上越來越有自己的操作,在世界上建立了很多的辦事同時用自己的大量的資本去提供貼息來支持中國在海外的一些業務,所以我覺得這兩個要素結合在一起,中國的銀行在世界上越來越的操作,還有中國的貨幣的國際化,您覺得是不是會給中國的公司在國際上的操作提供一些競爭優勢,是不是説在這種環境之下,是不是能夠提供更多的機會。

  [12:48:58] 夏偉:我覺得肯定是一個優勢,可以幫助公司走出去,我覺得我們剛才這些嘉賓想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這樣的,一旦他們走出去之後,該怎麼做。有沒有人回答這個問題。

  [12:49:25] 芮捷銳:謝謝。很顯然人民幣的國際化是一件好事,我是IFMG(音)董事會的成員,他們把産品賣給中國,而絕大多數的製造方面的原材料的投入也是來自於中國,但是貿易是用美元做的,所以就面對著匯率的風險,需要進行匯率的套保,還有交易的風險,所以對中國之外、中國之內的公司是有好處的,在效率方面很重要的一點事情,你想人民幣國際化,就必須要放開資本賬戶,您可兌換的貨幣可以在管理的流動之下,澳大利亞是在83年之前就可兌換的,但是政府是進行管理的,我們還是可以實現人民幣的自由可兌換,這個其實是需要改革中國的資本賬戶,我覺得這個使生産率提高,對中國來講,是生産率提高的很大一個銀行。

  [12:49:35] 銀行在很多機構建立了分支機構,也反映了中國在世界各地的投資。關於貼息貸款的問題,資本的成本在中國太低了,實際的利率是負的,所以機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實際的成本是比較低的,因此資本浪費非常嚴重,如果要取消這些貼息的貸款,資本的成本上升的話,就會帶來更好的資本利用的效率。

  [12:49:52] 夏偉:最後一個問題。

  記者:各位上午好,非常感謝各位嘉賓的精彩的見解,我的問題是現在我們看到外國公司在中國遇到了越來越多的競爭,面對著政府的監管,面對著國有企業的市場保護另一方面,中國公司現在越來越強大了,有了産能過剩,同時在國外缺乏品牌。我的問題是,專業的戰略或者是溝通的行業能不能夠加強進入中國的跨國企業,或者是説幫助中國的企業走出去的時候能夠助中國企業一臂之力。

  [12:50:10] 溥樂伯:公司的傳播或者是溝通,宣傳是非常重要的,就像要改變貨幣體系一樣,現在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在中國的公司需要考慮一下微博、考慮一下博客,這些散佈的信息可能不是特別的負責任,也不是特別真實的,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一些美國的公司,他們非常不幸的發現一些對他們不利的報道和一些誤導,所以公司的宣傳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領域,不僅要向媒體,也要向政府,也要向更廣泛的外界進行宣傳。

  [12:50:35] 我覺得中國公司和外國公司都是面對著這種情況,所以宣傳很重要。我們可以看到,有一些公民是不太友好的,有一些宣傳了中國個人擁有蘭博基尼的車,或者公司有蘭博基尼的車,一些負面報道,正如我向大家指出的那樣。

  夏偉:最後一個問題簡短一點。

  [12:50:49] 記者:我是地方的一個投資公司成員。美國的公司中小企業經常跟我們接洽,説想要進入中國,但是他們沒有足夠的資源玩大公司玩的遊戲,他們也擔心知識産群保護的問題,我想根據您在中國的經驗,您會給這些中小型企業什麼樣的經驗。

  [12:51:30] 溥樂伯:非常遺憾的美國的中小型企業要想進入中國還是比較難的,有很多當地的規則,有很多的關係需要建立起來,我們在美中全球貿易委員會的任何一個人都沒有辦法很容易的解決這個問題。

  [12:51:37] 因為中小型的企業事實上在跨國貿易中佔了很大的一部分,在美國出口中佔了很大一部分,在我們網站上你可以看到這個數字,奧巴馬政府希望我們進一步推進這些中小企業的“走出去”,但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人們需要更多的學習,也需要中國的人能夠接受這些檢驗這是需要花精力的,我不是説什麼不同的,但是你要管理人力資源,要管理市場的監管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作。

  [12:51:47] 夏偉:請大家一起感謝我們的嘉賓所進行的非常精彩的討論。

熱詞:

  • NDRC
  • 尤尼科
  • SOE
  • 中國電信
  • 中國的發展
  • 公司股份
  • 跨國企業
  • 分論壇
  • 公司收購
  • 走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