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學者:中國參與國際貨幣體系新秩序建設不可逆轉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6日 18: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構建國際貨幣體系新秩序

  作為開放發展的大國,中國積極參與國際貨幣體系新秩序的建設,已是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

  文/陳雨露

  當前的國際貨幣體系,第一次面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差距巨大的、不平衡的調整,第一次面臨東西方文明的此消彼漲。在新舊國際貨幣秩序更迭的過程中,不通過激烈衝突與對抗的方式進行,就必然有一個思想認同和妥協的過程。這意味著,在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過程中,必然存在著大國之間以及新舊體系之間的長期博弈。

  歷史經驗表明,國際貨幣體系的結構應當與貨幣大國的經濟實力相對應,才能實現持續穩定的平衡。此輪全球金融危機後,隨著主要大國之間經濟實力的重新配置,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面臨重構。在國際貨幣體系走向“多元制衡”的過程中,隨著中國經濟和貿易大國地位的確立和日益鞏固,人民幣無疑將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和更加積極的作用。

  “一主多元”到“多元制衡”

  面對日益複雜的歐美國家債務危機,糾正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建立能夠保持全球金融穩定、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國際貨幣制度,對於處於日漸緊密的全球體系中的任何經濟體而言都是重要而不容回避的問題。從長期來看,如何通過全球貨幣體系的改革來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新秩序,將成為危機後國際貨幣重建過程中面臨的核心問題。

  目前,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遭到重創,金融體系的恢復將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而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則表現出極其強勁的增長力量,其金融地位迅速上升。在世界經濟格局發生結構性變動的背景下,以美國和西方國家“一極主導”的國際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著漸進式的變化,未來的趨勢將呈現出多極化的局面。

  實際上,“金磚國家”的迅速崛起,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仍能保持良好的發展速度,已經深刻改變了世界經濟力量的基本格局,也因之明顯增強了其自身在國際上的發言權,進而為參與制定世界經濟新體制及遊戲規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以預期,伴隨著全球經濟增長的多極化趨勢,國際貨幣體系也將實現從“一主多元”到“多元制衡”的轉變。

  當然,儘管危機後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勢在必行,但從目前的條件來看,對以美元本位制為主體的國際貨幣體系進行改革註定會是一個長期、漸進、增量式變化的調整過程。

  首先,美國依然是無可動搖的全球第一經濟大國,而且任何國家的單一貨幣成為國際貨幣都無法避免“特裏芬難題”;第二,國際貨幣體系演進的歷史表明,國際貨幣體系的使用具有巨大的慣性,大部分國家並不願意看到劇烈變化所帶來的不確定性;第三,美元走弱帶來的高儲備國家中央銀行資産負債表的巨大潛在資産損失,也是阻礙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重要因素。

  人民幣戰略的兩個“三步走”

  在國際貨幣體系走向“多元制衡”的過程中,隨著中國經濟和貿易大國地位的確立和日益鞏固,人民幣面臨歷史性機遇。目前,中國經濟總量已躍升至世界第二位,對外貿易佔全球10%,外匯儲備超過3萬億美元,同時也是世界對外最大金融債權國。

  在未來的十幾年,如果中國的GDP增長率、通貨膨脹率和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綜合差率超過7%,那麼,中國的經濟總量將於2026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而根據國際知名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的樂觀預測,中國最早將於2020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至2030年,中國、美國和歐盟佔全球GDP的比例將分別為19%、16%和15%。

  在中國走向經濟和貿易大國的過程中,人民幣國際化將成為大勢所趨。綜合考慮國際貨幣體系現狀和全球經濟格局的演變趨勢,經過30年左右的時間,極有可能形成美元、歐元和人民幣三足鼎立的 “第五代國際貨幣體系”。

  根據歷史規律,一國貨幣要想成為國際儲備貨幣,需要具備雄厚的經濟基礎、規模巨大的國際貿易、統一而穩定的政治環境、極具廣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場等條件。從英鎊、美元、歐元、馬克以及日元等貨幣的國際化歷程來看,貨幣的國際化大致需要經歷三個階段:一是從國內支付手段或交易貨幣上升為區域貿易和國際貿易結算貨幣,二是從貿易結算貨幣上升為金融交易貨幣和國際大宗商品計價貨幣,三是從金融交易貨幣上升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從時間看,英鎊和美元成為國際主要儲備貨幣分別用了55年和50年。

  綜合歷史經驗和國際貨幣體系現狀,人民幣的國際化將是一個漸進而長遠的過程。從長期戰略來看,在未來30年,中國將通過兩個“三步走戰略”完成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首先,在人民幣崛起的使用範圍上,第一個十年是“周邊化”,即完成人民幣在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使用;第二個十年是“區域化”,即完成人民幣在整個亞洲地區使用;第三個十年是“國際化”,使人民幣成為全球範圍內的關鍵貨幣。

  其次,從人民幣充當世界貨幣的功能來看,第一步是“貿易結算化”,即人民幣在貿易結算中充當國際結算貨幣;第二步是“金融投資化”,即人民幣在國際投資領域中作為投資貨幣;第三步是“國際儲備化”,即人民幣成為國際最重要的儲備貨幣之一。

  從具體策略來看,中國將在貿易上進一步強化與歐洲和日本的貿易關係,並依託東南亞“10+1”自由貿易區和盯住美元的“雙重支柱”,來推進人民幣的亞洲化戰略。人民幣在實現了亞洲崛起之後,可以此為跳板,充分借助中國的世界貿易大國地位,通過在國際貿易中安排人民幣發揮更大的作用,以國際貿易促進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發揮國際貨幣的職能。

  與此同時,要進一步完善國內金融市場的制度建設,提升金融市場發展水平,適時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的自由兌換,支持人民幣的國際流動。要充分利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建設人民幣離岸市場,並積極將上海發展為人民幣市場的國際金融中心,從內外兩個市場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市場平臺。總之,一個有深度和廣度的人民幣金融市場的形成,將為人民幣的國際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熱詞:

  • 國際貨幣體系
  • 新舊體系
  • 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