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專家:老齡化無法逆轉 調整計生政策時間點已到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0日 13: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應對中國老齡化的根本之道

  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寫明“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逐步完善政策”,調整的意向和方向已經明確了

    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楊琳

    8月24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李建國作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執法檢查報告。報告中涉及中國人口結構老齡化的眾多數據,使得國內外媒體對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討論進一步升級。

    8月26日,一家英國媒體撰文呼籲中國全面放寬計劃生育政策以應對中國“多老”、“少子”的現狀,認為“單獨二胎”等微調政策不足以扭轉人口結構嚴重老齡化趨勢。文章認為生育政策有相當長的滯緩效應,即使中國現在就著手放寬計生政策,今年出生的二胎、三胎嬰兒,到2025年也不過14歲,未到結婚年齡,到2042年才31歲,真正能夠大幅度地改變中國的人口結構,可能還需要更多的年頭。

    在對中國人口老齡化和計劃生育政策的熱議中,近日,《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專訪了中國人口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教授。今年4月,翟振武曾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進行講解,他對本刊記者表示:“綜合考量之下,對計劃生育政策進行調整完善的空間和基礎已經具備,調整的方向也已明確。但這種調整決不能是大開大闔式的,一定是分步驟的、有過渡的。”

  “政策調整的時候到了”

    《瞭望》:如何看待近一時期國內外媒體對於中國計劃生育政策調整的評論?

    翟振武:中國的人口問題是一個複雜的綜合問題。簡單的“算數”,有時並不能展現其完整的意義。應該看到,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生育率下降,老齡化的進程是不可避免的。中國在經濟不發達情況下,通過計劃生育政策的人為干預,使生育率下降速度更快。因此,中國也面臨著更快速的老齡化問題。

    同時,計劃生育政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進行調整。在人口老齡化加速、人口數量過快增長勢頭得到很好控制的前提下,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也具備了一定的空間。

    計生政策的調整,可以緩解老齡化進程,有利於家庭結構的完整和優化,有利於改善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也可滿足人民群眾的生育意願。因此,我個人擁護從現在就開始完善計劃生育政策。但是,政策完善和調整決不能是大開大闔式的,而是要分步驟、有過渡的。

    《瞭望》:目前計劃生育政策調整的時間點已經到了嗎?您認為主要有哪些考量因素?

    翟振武:我認為,近一段時期就已經可以開始調整計生政策了。但是人口政策這樣大的政策調整,事先的準備、討論、研究要特別充分。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寫明“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逐步完善政策”,應該説調整的意向和方向已經明確了。

    對計生政策作出調整,應主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一是,現行政策實行30年來,中國的人口數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因此有了調整空間,如果現在中國人口增長得還很兇猛,那麼政策完善和調整的基礎就不存在了。二是,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矛盾逐步突出,應該未雨綢繆地進行前瞻性的調整。三是,計生政策調整要穩妥、有過渡,避免人口的突升突降。這些問題都要全面考量。

    《瞭望》:與30年前相比,中國目前的人口資源承載能力有沒有變化?

    翟振武:人口承載能力是一個變量。30年間,隨著土地利用率和糧食産量的提高,中國的人口資源承載能力確實提高了很多。30年前我們有10億人,現在有13億人,生活水平還更好了,這都説明了支撐能力在不斷提高。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大量利用了國外的資源,比如石油、鋼鐵、化肥等物資的大量進口。而且人口承載能力的提高也付出了一定代價,比如近年來越來越凸顯的糧食、蔬菜、肉蛋生産中使用過量化肥、甚至增長素等食品安全問題。

    在此背景下,未來在實現人口零增長、達到15億人口峰值後,中國的人口數量應逐步、緩慢下降,以減輕對資源環境的壓力,對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更為有利。

  “老齡化已無法逆轉”

    《瞭望》:從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角度衡量,放寬生育能夠起到多大作用?

    翟振武:首先應該明確,無論中國是否放開計劃生育,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和方向都已無法逆轉。即使現在實行“單獨二胎”,甚至全面放開二胎,對未來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只能起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作用。這個作用大概是2~3個百分點的降低,比如老齡化率從28%下降到25%或26%。

    中國的人口老齡化是一個歷史必然的進程,只要生育率下降,就必然會經歷這一過程。眾多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都面臨這一問題,在日本、韓國、新加坡、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促使人們生育觀念發生改變,生育率也在下降,伊朗、越南的生育率也大幅下降,接近更替水平(2.1)。中國的生育率下降是在經濟尚未發達的情況下,利用計劃生育政策的人為干預實現的,而且下降速度很快,這是我們必須應對的。

    任何政策都是暫時的,與它對應的是人們的觀念,相比之下,後者發揮的作用更大。在中國,隨著現代化、城市化、工業化的發展,女性普遍參加社會工作,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子女養老的需求大大降低,這都會影響生育觀念。當前在一些大城市,即使允許生二胎,也有一定比例的人選擇只生一個,一個孩子都不生的也大有人在。再過20年,隨著人們生育觀念的變化,放不放開生育政策恐怕都已經沒有意義了,就像現在的歐洲一樣。

    《瞭望》:您認為應對中國的人口老齡化,有哪些關鍵點?

    翟振武:解決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是靠“多生孩子”,根本出路在於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和養老服務支持體系。與此同時,要主動進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産業升級換代,提高勞動生産率,將勞動密集型企業升級為技術密集型企業,以應對勞動力的減少。

  “桶型”人口結構

    《瞭望》:對於“人口紅利”消失的焦慮有沒有必要?

    翟振武:“人口紅利”指人口結構呈現“兩頭小中間大”的時間段。有人口紅利的時候,我們要利用;人口紅利消失後,反而倒逼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倒逼産業升級的換代、勞動生産率的提高,倒逼維護工人合法權益,使社會更加和諧。

    拼人口數量的時代已經遠去了。美國人口才3億,但卻是超級大國。西方發達國家總共7.7億勞動人口一年創造36萬億美元的社會財富,而中國9.3億勞動人口2010年GDP為6萬億美元。我們不能靠“多生孩子”來發展經濟、支撐經濟增長,而是要在現有人口數量基礎上,要靠大力提高人口素質,提高科學文化水平,為中國未來的發展提供新的比較優勢。

    《瞭望》:調整計劃生育政策能夠緩解“人口逆淘汰”的情況嗎?

    翟振武:在中國,計劃生育政策主要抑制了農村的生育,從平均生育6~7個孩子下降到1.5個,而城市從平均生育3個孩子下降到1個。農民為計劃生育作出了更多的貢獻和犧牲。從30年的歷史長度衡量,農村和城市人口增長率的差距不是擴大了,而是縮小了。因此,計生政策並沒有導致和加劇人口的逆淘汰,相反它延緩了人口的逆淘汰。

    而改善“人口逆淘汰”問題,改善農村人口的健康水平、受教育水平,主要還要靠公共資源更多地向農村傾斜,靠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縮小城鄉差距,而不是靠讓農民少生孩子、城市人多生孩子。

    《瞭望》:放眼中國未來20~50年的發展,怎樣的人口結構是最為理想的?

    翟振武:現在中國的人口結構傾向於倒金字塔型。塔頂的老年人口逐年增多,塔基的新生人口增長率逐年降低。這個情況已經不可避免,即使現在調整生育政策也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人口結構。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人口增長那麼快,決定了現在和未來老齡人口增長速度也會非常之快。到2040年左右,中國達到4億多老齡人口的高峰值後,老齡人口會逐步下降,這是一個自然過程。也可以説,40年之後的人口結構,要比現在和近期的人口結構好,這是肯定的。

    歐洲國家“桶型”的人口結構,呈現出“直上直下”的特徵,是一種人口可持續增長的結構,也叫做“穩定人口”,應該是比較理想的。但由於中國人口基數很大,在持續穩定的基礎上,如果人口數量每年略有減少,實現“緩慢的負增長”,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更為有利。

責任編輯:溫風浩

熱詞:

  • 老齡化
  • 調整
  • 計生政策
  • 時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