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部分中藥材價格瘋漲20倍 病號難度日藥農很受傷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5日 02: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眼下漲價成風,連治病救人的中藥材也難以倖免。一些藥材比如黨參、太子參的價格仿佛坐上了直升機。中藥材漲價不僅給藥店帶來了經營上的壓力,更讓長期依賴重要“簡、便、驗、廉”的老病號們日子難過。

  平價藥房難有平價

  “中草藥材漲價漲瘋了,離譜啊!再這麼漲下去,恐怕平價生意就難做了!”近日,北京多家平價藥店的藥劑師對記者説出了心中的抱怨。

  在北京百峰堂平價大藥房,中草藥櫃臺的藥劑師小李苦笑著對記者説,他在藥店幹了五六年了,對於藥價如此漲勢還真的缺乏思想準備。就拿太子參來説吧,其産地主要在貴州省。由於西南大旱和人為因素,比如囤積和炒作,與2009年相比,其價格已經翻了20多倍。原先批發價大概在30元/公斤,而現價已經漲到了650元/公斤,可謂天價。

  再比如黨參,同樣由於囤積炒作等人為因素,2009年的批發價只不過20多元/公斤,現價已飆升至170元/公斤,零售價則達到280元/公斤。小李説,對於一般藥店來説,至少需保證30%的利潤,否則無法經營下去。水漲船高,既然批發價漲了,零售價也不得不跟著漲。但目前的確是漲得太多了,讓一些老顧客都難以接受了。

  小李坦率地對記者表示,政府出臺的“三限”政策,其實針對的就是中間商囤積炒作,雖然藥材價格猛漲,但藥廠並沒有獲得多少利潤,錢都被中間商用囤積炒作的手法賺走了。

  中草藥材漲價不僅影響到藥店,也影響到一些大醫院。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川貝母這種藥材其批發價格已從2009年的700元/公斤漲到目前的3800元/公斤。目前在一些大醫院,比如航空醫院已經賣到8元/克(8000元/公斤),而在一般藥店的零售價格則在4元/克左右。

  “老藥罐子”度日難

  藥價的瘋狂,不僅對藥店和醫院的經營産生了壓力,對一直依賴中藥“簡、便、驗、廉”的老病號們來説,治病成本增加才是真正可怕的。

  現年40歲的白天明是個“酒膩子”,夏天就喜歡喝啤酒吃羊肉串,喝滿12瓶才算“起步”。他有個護肝健脾的訣竅,就是每天用白術泡茶喝。但現在白術也漲價了,從原先0.09元/克漲到0.18元/克,漲了兩倍。不過,他覺得還能接受,只是希望別再漲了。

  但對於那患慢性病的“老藥罐子”們來説,情況就沒有那麼“輕鬆”了。

  家住北京天通苑的趙永勝今年59歲,從30多歲患高血壓和高血脂,20多年來一直靠喝三七花茶來調節血壓血脂,因為三七花含有豐富的三七總皂苷,三七總皂苷可以直接擴充血管,降低血管外周阻力。其次是可以抑制血管運動中樞,最重要的是三七花總皂苷可以改善冠狀微循環,因此對收縮壓、舒張壓有很好的降低作用。趙永勝對記者抱怨説,原先買1克三七花僅8分錢,如今漲到了0.4元,翻了5倍。“再這麼往上漲,不僅高血壓治不好,心臟病都快犯了!”他半開玩笑地説。

  66歲的吳鐵英老人因年輕時飲食不規律而犯下了胃病,他對中藥有常年的依賴。但如今,這養胃的中藥不再便宜,讓他天天鬧心。吳鐵英的退休金為每月1300多元,以前,他每月吃中藥的花費大約400多元,佔他退休金的1/3,在吳鐵英看來,這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從2010年以來,中藥價格一輪輪普遍上漲,到了今天,吳鐵英每月光吃中藥的錢就接近1000元,剩下的錢連最低生活都保證不了了。“可不吃又不行!”吳鐵英無奈地説。

  藥農很受傷

  為了探究中藥材漲價的原因,記者查閱了相關資料,走訪了業內專家。據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信息中心最新公佈的6月中藥材市場價格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價中藥材品種達371個,漲價品種約佔總量的69%,其中漲價幅度在21%-50%的中藥材品種數量最多,有133種,而漲幅超過50%甚至達到100%的中藥材品種數量也有88種。

  今年以來,中藥材價格已經歷了好幾輪上漲,甚至是暴漲。今年一季度以來,中藥材價格平均漲幅超過10%,最高漲幅達400%,尤其以野生中藥材資源量持續減少,漲勢最為兇猛。

  對於中草藥材頻繁漲價,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中間商囤積炒作固然不可恕,但一些藥材産地大旱絕收,加之藥材收購價格偏低,導致藥農種藥積極性受挫才是根本原因。

  一邊是各地大旱,另一邊是供需矛盾為這場價格戰升溫。在2009年之前,中藥材經歷了一個長達10年的價格低谷,藥農積極性被挫傷,導致許多藥材種植面積萎縮、産量下降。

  中草藥種植成本增加了,但是瘋漲的價格卻沒有轉化為藥農的收益,而是越來越多的人涌入經銷鏈條,多重代理層層加價。這是極不合理的。另外,大量投資者將資金從房地産、股票等市場撤出,瞄準了中藥材這個新的投資途徑進行炒作,牟取暴利。

  中草藥屬於農副産品。與別的農産品一樣,一遇到壞天氣,就會造成收成減少甚至絕收,在市場供應減少的情況下,更應採取扶持政策,比如提高收購價格和人工採摘費,以鼓勵藥農種植藥材,否則會直接威脅市場價格。

  比如三七,因其生長週期而得名。這種藥材從種植到長成一般為3到7年時間,3年以下則不成材。如此長的生長週期,必然耗費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再説金銀花,這種潤肺消炎的藥材無法靠大型機械進行收割,而必須靠人工採摘。以前的人工費僅為一天20元,現在也不過50元。給錢少,活又累,自然沒人幹。

  應建立補償機制

  為了遏止中藥材價格上漲的勢頭,有關部門採取了較為嚴厲的措施,得到了業內人士的普遍認可。對於國家發改委近日公開查處浙江南方藥材有限公司等經營者囤積黨參導致價格上漲的行為,並實行“三限”,即“限時間”、“限價格”、“限銷售對象”,責令其在一週內將所囤的黨參按照市場價2/3的價格,即不超過每公斤60元的價格,全部出售給以黨參為原料並取得GMP資格認證的中成藥制藥企業,這位業內人士表示了贊同。

  “如果中藥材價格失控,其後果將是災難性的。”這位業內人士説,因為我國中藥行業容易受到突發事件的衝擊,一旦發生重大疫情,就無法完全以純粹的市場經濟手段來穩定、平抑藥材價格,只好借用行政手段干預市場。但這種手段是以犧牲市場經濟規律為前提的,會付出巨大的代價,甚至對行業造成惡性循環。

  而對於如何從根本上遏制漲價勢頭,這位業內人士表示,應建立補償機制。從規範中藥材産業發展的角度來説,一方面中藥材産地要結合本地的特點做好特色中藥材種植,打造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要建立相應的補償機制,藥農在中藥材豐收時從獲得的利潤中繳納一定風險金給政府部門或專業合作社,歉收或行情不好時給予相應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