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經濟臺滾動新聞 >

[經濟半小時]誰在爆炒中藥材?(20110601)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1日 22: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經濟半小時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c210f02eca46423558abeebdc7f78115

進入[經濟半小時官網]>>

    主持人:晚上好,歡迎收看《經濟半小時》。今天我們來關注瘋狂上漲的中藥材價格。從去年以來,各種關於農産品價格瘋漲被冠以各種順口溜開始流行,比如説“豆你玩”、“蒜你狠”等等,現在又有了一個新名詞,叫“藥你命”,這藥就是中藥材的藥。之所以叫“藥你命”是因為現在中藥材的價格正在以一種看不懂的價格飛速的上漲。究竟價格上漲到什麼程度?記者奔赴全國幾個重要的中藥材集散地進行了調查,第一站我們去的是河北省安國市中藥材批發市場,這是全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

    記者來到了全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河北省安國市中藥材批發市場進行調查。

    許建剛   安國美康中藥材貿易公司負責人

    許建剛:瘋狂,現在有的價格想都想不到,一晚上,今天買回去,明天漲了十塊,有的掙錢跟拾錢一樣。

    張福慶   河北省安國市中藥材批發市場中藥材經銷商戶

    張福慶:年頭越多越貴。

    記者:這也是紅參,這個多少錢一斤?

    張福慶:三百四五十。

    記者:年初的時候多少錢?

    張福慶:年初一百八九。

    記者:翻了一倍?

    張福慶:差不多。

    中藥材市場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從2009年以來,各種中藥材的價格就開始大幅上漲,許多藥材的價格都翻了一倍,甚至兩三倍。到2011年的三四月份,中藥材的價格又開始了一輪新的漲價勢頭,其中90%的中藥材都上漲了價格。在這些中藥材當中,參類的價格漲幅最大。2009年太子參的價格是20到30元一公斤,到現在市場上的價格達到了四百五十元一公斤,漲了近十倍。

    李東為   河北省安國市中藥材批發市場中藥材經銷商戶

    李東為:進價四五百。

    記者:這一點有多少?

    李東為:這一點兩公斤得八百多,上千塊錢。

    記者:這麼一點貨,上千塊錢。

    李東為:對,上千。

    李衛東做了三十多年的藥材生意,他告訴記者,目前太子參這樣的行情,他從來沒有見過。

    李東為:別説我,我的爹都是搞藥的,我的爹都90歲了,他説哪兒有這麼著漲這個價的。

    記者想再了解一下市場上其他賣太子參的價格是多少,然而市場管理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很難再找到賣太子參的商戶。

    鬍子業   河北省安國市中藥材批發市場管理人員

    鬍子業:我以前認識一兩家賣太子參的,現在不敢賣,賣別的品種了,沒有貨,沒有進貨渠道,産地少又太貴,不敢進。

    李東為:這個東西也叫少,也叫什麼,因為他不賣,給多少錢不賣。

    麻山藥是當地上漲速度最快的中藥材品種之一,記者來到河北省安國市霍莊村了解到,一畝麻山藥的種植,就要一萬多元的成本。

    河北省安國市霍莊村麻山藥種植戶:這一畝下來,投資一萬,租金九百,翻地三百,開溝40,加上人工費。加上平時管理,鋤草,打藥,最後到采收,一萬塊錢一畝地。

    在安國市採訪的時候,記者認識了72歲的藥材經銷商宋路群,他告訴記者,中藥材的大幅漲價,原因不是那麼簡單。

    宋路群   河北省安國市永泰中藥材有限公司負責人

    宋路群:我認為這裡邊最大的原因是熱錢流入,丹參是4月份是30多塊錢,沒有10天的時間漲到80塊錢,這個東西,這是人為的操縱,有些有錢人看到藥,這個品種只有甘肅産,比方説黃連只有四川産,産地非常集中。他拿出幾千萬,拿出一個億,他就能壟斷這個品種。

    宋路群告訴記者,自然災害造成了藥材欠收,此外,由於産地單一,一些遊資參與了部分中草藥 品種的買賣,囤積藥材,低進高出。就拿已經不見蹤影的太子參來説,市場上並非真的沒有貨。

    宋路群   河北省安國市永泰中藥材有限公司負責人

    宋路群:市場上的貨是有,都在這些囤積人手裏壓著。

    經銷商許建剛告訴我們,他有個山西的朋友以前是做煤炭生意的,今年也來安國販賣藥材了。

    許建剛:有那個主,莊家,比方説好多,找十幾、二十個人莊家,咱們一塊買這個貨,説漲就漲,因為中藥材屬於小品種,幾個市場都去幾個人,亳州、安國、玉林,再加上成都那邊,都去幾個人,説買貨,同一天買,肯定是漲。

    談到遊資炒作對價格的影響,安國市藥城管理局局長李世民也告訴我們,今年的藥材市場確實來了不少神秘炒家。

    李世民   安國市藥城管理局局長

    李世民:前段時間外地一個經銷大戶囤積了藥材,致使某些價格上漲。黨參大概囤積了二十噸。

    經銷商告訴我們,今年的價格上漲,吸引了當地很多人加入了藥材買賣隊伍。記者在採訪期間發現,中藥材市場的中心一塊大屏幕上,反復播放著藥材市場信息,吸引了不少當地人圍觀。

    河北省安國市居民:大家討論什麼會漲錢,就壓點什麼貨。上班有點積蓄,現在沒有事經營這個。

    記者發現,這些信息是一家叫永信的公司發佈的,這家公司還印刷了中藥材信息,推薦藥材買賣,售價四塊錢。記者在這本中藥材信息中發現了這樣一些內容:浙貝由於氣候的原因漲勢不佳,單産量嚴重下降,引來浙江有錢人的投資熱情,拉動價格快速上行,只是浙貝存量尚豐,運作難度不小。人參雖供大於求的基本面未改,然介入者資本雄厚,人參生産週期又長,人參大幅降價有人頂著。經銷商告訴我們,對這樣一些引導性的信息,有經驗的經銷商不會相信,但是有不少當地村民,本身並不經營藥材生意,甚至連藥材的名稱都叫不上,這幫人會跟隨信息公司買賣藥材。

    河北省安國市居民:炒這個的信息部就是一個機構,你有大貨,你有一百噸至少,我就給你上信息,發佈信息,周圍人看了信息都可以去炒,跟炒股是一個性質,每天都有信息。

    主持人:短短一兩年,價格就能漲兩三倍,太子參竟然漲了10倍,這樣的價格讓經營藥材生意的老人都説沒見過,而種種跡象標明,遊資已經進入到了中藥材流通領域了,那些掌握著價格上漲的大買家已經虎視眈眈開始佈局了。河北如此,其它地方呢?記者又調查了廣州最大的中草藥市場——清平中草藥批發市場。這個市場的中藥材輻射全國乃至東南亞各地。調查當中記者發現,這裡的價格也開始上漲了。

    清平中藥材經營戶:麥冬,以前是30塊錢,現在漲到拿貨都要50多了。

    譚榕嬋   清平中藥材經營戶

    譚榕嬋:總體的情況是價錢漲上去了,大概有一些按品種了,像石斛就漲二三十塊錢一公斤。

    中藥材經營戶們告訴記者,中藥材的價格普遍上漲,最近漲幅大概在百分之六七,但與年前一月份比較,漲幅大概在百分之二十左右。其中,參類中藥材漲幅最高,于年前價格相比,漲幅在一倍左右。

    譚榕嬋   清平中藥材經營戶

    譚榕嬋:(吉林的人參)大概一年前, 就是一百五左右一公斤,批發出去現在就是三百了,在這裡買就要三百多,一公斤這個。參類漲的很多,人參,紅參漲的更多,以前也是一百多塊,現在也是三百多塊。

    清平中藥材經營戶:以前拿貨是200左右一公斤,現在要三四百塊錢一公斤。

    至於中草藥漲價的原因,説法不一,經營戶們説的最多的原因是季節氣候變化以及勞動力成本的提高。

    余強   清平中藥材經營戶

    余強:黨參、北芪漲得厲害, 甘肅那邊好像乾旱

    譚榕嬋   清平中藥材經營戶

    譚榕嬋:那些人公提價了,成本高了,它就會漲一點價錢上去。以前藥材幾塊錢,現在都沒有幾塊錢了,人工來不了對不對?

    記者調查發現,中藥材漲價是普遍現象,但個別藥材沒有上漲,像枸杞反而有小幅下跌;像靈芝和鹿尾巴的價格就沒有漲。但商戶們反應,枸杞價格下跌的原因是季節性的。

    余強   清平中藥材經營戶

    余強:馬上就要産新了, 新貨就要下來了,它是季節性的,

    主持人:河北、廣東這兩個重要的中藥材集散地都表明藥材上漲已經是一個全國性的問題,但是僅僅是遊資炒作這樣一個因素嗎?記者又趕往雲南進行了調查,雲南三七的重要産地,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裏,三七的價格上漲了十多倍。

    位於雲南省東南部的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海拔、氣候適宜三七生長,被譽為“中國三七之鄉”,這裡生産了全國90%以上的三七。2008年的時候,文山三七的價格還不是很高,每斤售價也只有二三十元到了,2010年三七一波大牛市。

    三七零售商:一夜之間,就是你睡一覺瞌睡起來,像這個三七呈兩三十三四十的漲

    到了2010年3月份,三七的價格幾乎已經失控。

    三七零售商:就像這樣60頭的三七,這個去年3月份那兩天就暴漲,就到270元一斤280元(一斤),全部一下子瘋狂的價格就是漲到這麼多。

    就這樣,一年多時間裏,三七剪口、大根、籽條和三七花的漲價幅度都高達十多倍。眼下三七價格雖然有所回落,但仍維持在每公斤300多元的高位,遠遠高於漲價之前的價格。其實在2008年,三七的價格是很低的。當時有不少種植戶嫌價格太低,減少了種植面積。但是沒有人會料到,在接下來的兩年裏,文山州先是經歷了2009年那場六十年不遇的大旱,又在2010年的冬天遭遇了連續的低溫凍害。文山的三七種植在兩年間受到了重創。

    王成標 雲南省文山州生物資源開發和三七産業局局長

    王成標:那兩個自然災害,就是讓損失一千七八百(公頃)這樣子,三七種植面積。

    災害對三七産量的巨大影響,使得當時的人們對三七的價格有了很高的期望,文山州生物資源開發和三七産業局局長王成標也告訴我們,在三七價格暴漲初期,也確實有一些人看準了這個消息,參與到三七的搶購中。

    王成標:那麼當時上漲的幅度過快過高,也是有一些人為的一些因素,相互大家都看到價格上揚以後,相互的就是你傳我,我傳你,大家都去搶購收購。有一些閒置資金的,不是搞三七經營的也進來收購三七,所以這個造成了一定的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