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調查:我國城市貧困人口約5000萬 數字呈上升趨勢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3日 15: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城市貧困人口約有5000萬人,而且這個數字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

  今天下午,中國社科院發佈《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4》(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這一測算結果。

  報告指出,這一數據是根據統計測算得出的,中國目前城市合理的貧困線在人均年收入7500—8500元之間,也就是説這5000萬人中,每人每年平均只有約7500—8500元的收入。

  報告指出,城市貧困人口自20世紀90年代後就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

  到20世紀末,城市産業的發展、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體制的改革又引發了許多新的經濟和社會矛盾。

  物價的不斷上漲、社會保障措施的不力、房價的頻頻攀升、就業形勢的嚴峻、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使越來越多的城市人口陷入相對貧困之中。

  城市貧困人口界定

  城市貧困屬於相對貧困

  提起貧困人口,人們並不陌生。那麼什麼樣的貧困人口算是城市中的貧困人口呢?對於其界定,報告解釋稱,貧困可分為絕對貧困和相對貧困。

  絕對貧困通常指最低基本生活沒有得到保證,溫飽問題尚未解決的生存性貧困。相對貧困是指溫飽問題雖已得到基本解決,但生活水平仍低於社會公認的基本生活水平。

  世界銀行將收入少於社會成員平均收入1/3的人視為相對貧困人口,有些國家把低於平均收入40%的人歸為相對貧困人群。

  2000年以來,中國對貧困問題的關注開始更多地轉向城市,眾多數據和現象顯示出中國的城市貧困問題正處於日益嚴重的階段。

  據2010年第四季度民政部公佈的數據,中國進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為2311.1萬,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標準為每人每月251.2元,最低生活保障支出水平為每人每月179元。

  ●專家解析

  城市貧困人口缺的不僅是溫飽

  在城市生活與農村不同,每月都要有各項生活費用的支出,比如柴、米、面以及蔬菜等費用,每月的支出至少也要幾百塊錢。如今物價上漲,城市貧困人口更是面臨著巨大的生活壓力。

  對於城市貧困人口的標準界定,專家稱,城市貧困缺乏統一標準,通常採用相對貧困的概念,即城市居民中一定比例的最低收入人口。

  在專家看來,城市貧困還不僅指貧困者的全部收入難以維持基本生存的需求,而且還包括經濟、社會、文化乃至肉體和精神等各個方面的匱乏。

  從表面看,貧困是由於收入低而難以滿足起碼的生活水平,缺乏物質和服務,從而不具備與他人相同的權利去選擇健康、長壽、自由和體面的生活,受到社會排斥,但深層原因是缺乏手段、能力以及機會。

  “城市貧困是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産業結構的調整、城鄉人口的遷移和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而産生的。”專家説。

  城市貧困人口數量

  中國有5000萬城市貧困人口

  此次估算是按照2010年《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進行計算的。2010年《中國統計年鑒》顯示,中國截至2009年底的城鎮人口數為62186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175元。

  另外,從國家統計局、民政部和一些地方政府開展的調研情況看,城市貧困人口比例在7.5%-8.7%之間。

  根據數據,以8%的比例採用比例法計算,目前中國城鎮貧困人口大約為5000萬人,是目前低保標準和受保人數的2倍左右。

  受到區域經濟差異的影響,其中東部地區貧困人口比重最小,東北地區和西部地區貧困人口比重較大。

  另外,報告根據年鑒指出,基於統計數據測算,中國目前城市合理的貧困線在人均年收入7500-8500元之間。

  ●專家解析

  經濟發展決定貧困程度

  專家告訴,對城市貧困人口的估算,離不開貧困線和貧困測算方法的確立。

  早在2002年,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朱慶芳的一篇文章《城鎮貧困群體的特點及原因》指出了當時城市貧困人口所佔的比重,佔當時中國城鎮人口總數的比重約為8%,這一數據至今仍被多處引用。

  但究竟目前中國城市貧困人口規模到底有多大?由於標準的缺乏,自上而下的專項調查也尚未開展,因此對這一問題始終沒有準確的答案。

  5000萬的數字,在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牛鳳瑞看來是相當高的。他向表示,在具體的計算上、標準的界定上可能會有一些偏差。

  此外,專家指出,從城市貧困人口具體分佈來看,顯示出明顯的區域特徵,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西部落後的欠發達地區、東北部的老工業基地和産業結構明顯單一且對資源有著嚴重依賴的城市。

  案例分析

  貧困的惡性循環

  據調查,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家庭中,大部分適齡子女只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享受大專教育的屈指可數,其原因主要在於教育費用過高。

  報告指出,如果沒有高學歷,貧困家庭的子女通常在低學歷和低技能的情況下就捲入就業市場,他們的就業競爭力弱,收入水平低,抗風險能力差,反哺父輩的希望也較小,從而更容易形成“低人力資本投資—低就業—低收入—低人力資本投資”的貧困惡性循環。

  不僅如此,在醫療方面,即使有了醫療保險制度,但看病難、費用高始終困擾著貧困家庭,更多的人選擇有病扛著,不敢就醫。一旦小病拖成大病,這些家庭又將進一步跌入貧困的深淵。

  城市貧困人口影響

  “貧困文化”不利於城市發展

  城市貧困是伴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而逐步加劇的社會問題,對社會的影響是非常廣泛的。首先,城市貧困階層的存在容易形成不利於城市發展的“貧困文化”。

  這一階層長期缺乏社會機會,會形成一種強烈的宿命感、無助感和自卑感。另外,城市貧困現象的惡化會産生和加劇社會衝突。

  注意到,近兩年社會上時有一些衝突事件發生,這其中就有城市貧困人口這一群體,他們有的討薪未果,有的因拆遷等不滿。

  ●專家解析

  城市貧困易陷入“惡性循環”

  區域經濟學博士、北京城市學院講師蔣貴凰認為,中國城市貧困主要是從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産業結構調整、一些資源性城市逐漸枯竭,造成大量失業人群開始的。

  不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暴露出一定的深層原因,包括制度與政策、教育、就業、醫療等多個方面。

  近幾年,國家已陸續出臺很多涉及民生的政策,完善了城市社會保障制度,但在專家看來也存在著力度不足、扶持資金有限和享受人群面窄等問題,城市貧困問題仍然嚴峻。

  “貧困群體不僅經濟貧困,知識、素質也貧困。”專家説。

  反貧困專家建議

  反貧困應符合國情

  專家指出,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國情不同於發達國家,若按照目前發達國家的貧困標準和反貧困戰略,中國的經濟狀況是無法支撐的。

  因此,必鬚根據中國自身的經濟、社會、政治、結構和文化狀況擬定適合城市反貧困戰略的綜合性減貧政策。

  在具體的對策上,專家表示,要建立一套城市貧困標準的監測指標體系及貧困線的測算方法。這樣能準確掌握失業率和貧困群體的動態,確保貧困標準與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相適應。

  另外,還要發展城市經濟,合理推動城鎮化進程。近幾年,中國一直在進行著城鎮化進程。

  專家特別提到了“合理”一詞,具體的“合理”便是必須大力發展城市經濟,促進産業集聚,鼓勵中小企業發展,創造就業機會,從而提高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

  專家表示,還要改革收入分配機制,增加城市貧困人口的收入,同時,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低保覆蓋面。

  要想脫貧得先就業。在就業方面,專家表示,加大人力資本投資,打破城市貧困家庭人力資本的惡性循環,促進就業。

  本版支持專家

  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牛鳳瑞報告作者之一、區域經濟學博士、北京城市學院講師蔣貴凰

  本版文/王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