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京滬浙GDP增速全國倒數前三 快慢之間看轉變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3日 05: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全國31個省市區上半年經濟發展“成績單”已于近日全部公佈,京滬浙增速全國倒數前三,西部地區增速普遍快於東部。快慢之間體現了什麼樣的發展思路?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了哪些可喜的成績?本報記者採訪了東部和西部的幾個省市區,梳理速度背後的科學發展脈絡。

  東部慢了——

  京滬浙GDP增速全國倒數前三

  來自北京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北京GDP增長8%,低於全國9.6%的平均增速,居各省區市之尾。

  2011年上半年,上海市實現生産總值9164.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去年同期增長8.4%,低於全國的平均值9.6%,也低於上海去年的GDP增長。

  浙江省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浙江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4654億元,同比增長9.9%,而去年上半年浙江的GDP增速為13%,相比之下增速有所放緩。

  放慢了該怎麼看——

  轉變發展方式,第三産業發展正在加速

  北京市統計局局長蘇輝介紹説,控車市、調樓市、首鋼退市——這三大調控,吃掉了北京1.8%的增速,也就是北京與全國平均增幅的距離。因此,GDP增速放緩,排在最後一位,這是北京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産業結構的抉擇。北京市發改委主任張工表示,當前,北京人均地區生産總值突破1萬美元,服務主導型和消費拉動型的經濟特徵已經形成。同時,作為一個特大型城市,在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上要有更高的要求。這要求既要保持合理的增長速度,又要理性地為轉方式、調結構的艱巨任務留出空間。因此,北京堅決放棄GDP挂帥。

  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華指出:“上海經過2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以投資拉動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而這種轉變需要時間,更需要檢驗,速度慢一點,最終是為了長遠地好起來。”在上海“十二五”發展綱要中,首個目標就是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改善。上半年數據從一個側面體現了這種要求。

  “以往‘低小散’的浙江經濟印象,正往‘轉方式、調結構’的方向轉變。”浙江省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傑表示,9.9%的增速符合國家宏觀調控和浙江“十二五”規劃的預期目標。他介紹,上半年浙江全省生産總值中,二、三産業的增加值分別為7600億元和6460億元,同比增長10.1%和10.3%,第三産業發展正在加速。同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089億元,同比增長12.1%,雖然輕、重工業增速較年初有所放緩,增加值分別增長10.7%和13.1%,但高新技術産業和裝備製造業發展勢頭強勁,增加值分別增長14.6%和13.5%。浙江大學社會科學學部主任史晉川認為,除了經濟增長週期下行之外,轉型升級最初的“陣痛”也是浙江GDP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對資源短缺、銀根縮緊、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壓力,浙江的部分資本將逐步退出高消耗、低附加值的傳統産業領域,資本的配置模式將進一步向專業化、集約化、高效率轉型,這將是一個長期且艱難的過程。

  西部快了——

  渝黔蒙GDP增速均超15%,貴州達到近20年來同期最高增速

  記者從重慶市發改委了解到,重慶市經濟發展速度逐季加快,上半年增長16.5%,居全國第二位,多數經濟指標增幅排全國前三。其中,筆記本電腦、雲計算等新興産業成百倍增長,汽車、裝備製造、化工醫藥、材料工業等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快速發展。

  貴州省統計顯示,2011年上半年,貴州省生産總值2278.06億元,同比增長15.3%,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7個百分點,為貴州近20年來同期最高增速,在全國排第四位。其中,一、二、三次産業分別增長8.4%、21.7%和11.6%,同比分別加快10.6、6和2.4個百分點。

  連續8年全國經濟增速第一的內蒙古,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落至全國第五位,但仍然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增速為15%,比全國平均增速高了5.4個百分點。據測算,上半年第一産業和第三産業的貢獻率達到了34.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2個百分點。同時,企業效益也不斷提高。上半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突破700億元,達761.3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4.5%,遠高於生産增速。

  加快了該怎麼看——

  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正在改善,結構調整取得一定成效

  大大超出全國平均的增速,引發了對經濟質量的擔憂。但重慶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楊慶育介紹,重慶經濟高速運行來自結構調整不斷優化:一是結構效益明顯改善。直轄初重慶工業企業虧損超過10億元,而去年全市工業總産值突破1萬億元,增速全國第二。二是“三駕馬車”全面發力。投資強勁,增速逐月提高到30.1%,消費持續增長18.3%,居全國第四,進出口增長78.4%,居全國第二。三是通過營造低物流成本、低稅負成本、低要素成本、低土地房産成本的投資環境,實際利用外資增速連年居全國首位。

  “發展慢,是貴州最主要的矛盾,加速發展,是貴州最大的民生。” 貴州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綜合處處長張美鈞坦言,對有500多萬貧困人口的貴州而言,需要這樣的經濟增速,致富貧窮山區。在工業強省戰略的強力推動下,工業發展進一步提速,上半年工業增加值增長21.7%,同比加快6.7個百分點,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49.4%。但加速發展不意味著經濟質量的下降。貴州上半年預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增長30%以上,萬元生産總值能耗同比下降5.6%左右,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5%左右。

  西部加快發展意味著西部大開發效果顯現,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局面正在改善。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綜合處蔡雨成認為,作為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內蒙古發展的起點較低,是在基數較小的基礎上實現的較高增長。“15%的經濟增速也同時蘊涵了‘好’這一發展思路。”蔡雨成説。從2010年開始,內蒙古不再追求GDP增速的全國第一,而是要集中精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今年上半年內蒙古資源型産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總體呈下降趨勢,其中能源、冶金兩大行業對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9個百分點。“這是內蒙古主動調整産業結構的結果。”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綜合處處長李力認為。

  中科院報告首次發佈各地GDP質量排行

  京滬浙津蘇位列前五(鏈結)

  本報北京8月2日電 (趙亞輝、張文)中國科學院日前發佈《中國科學發展報告2011》,首次完成了中國各地區的國內生産總值(GDP)質量內涵與排序,北京、上海、浙江、天津和江蘇位列前五。

  報告顯示,全國各省區市的GDP質量排序中居於前10名的依次是:北京、上海、浙江、天津、江蘇、廣東、福建、山東、遼寧、海南。居於後10名的依次是:江西、湖南、山西、廣西、雲南、新疆、青海、貴州、甘肅、寧夏。由於數據標準原因,中國GDP質量指數排序中暫未列入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因統計數據不夠完整,西藏自治區雖列入統計,但未予排名。

  報告主編、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牛文元教授説,我們不盲目崇拜GDP,我們也不盲目拋棄GDP。關注的核心是不斷追求理性高效、少用資源、少犧牲環境,綜合降低自然成本、生産成本、社會成本、制度成本前提下“品質好的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