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百姓對物價上漲感受遠甚數據 CPI數據構成遭疑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4日 07: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直擊三大群體的“緊巴賬”

  百姓對物價上漲的感受遠甚“數據”CPI數據構成遭質疑

  今年以來,物價上漲催生了“蒜你狠”、“蘋什麼”、“糖高宗”、“棉裏針”、“油你去”、“煤超瘋”等網絡熱詞,也引發了居民“海囤”、上網“曬恩格爾系數”、交流“菜奴省錢攻略”等行為。記者在京、滬、浙等地走訪發現,不管居民還是企業都感受到了物價上漲壓力,而物價“現實之痛”與統計部門公佈的CPI數據之間的較大落差,也使各界高度關注CPI數據構成如何更客觀地反映我國居民消費的現實狀況。

  上漲

  老百姓感覺物價高

  今年以來,物價尤其是食品價格的快速上漲,讓普通百姓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記者在北京、上海、浙江分別探訪“衚同族”“白領族”和“打工族”,傾聽了這些普通人的“緊巴賬”。

  北京

  家住北京市海淀區普惠南裏的王奶奶今年70歲,老兩口每月退休工資約2500元,還養著一個40多歲的智障女兒。因為菜價上漲,她每月買菜支出已由原來的550元左右漲到700元左右。為了省錢,她每天要早起到附近的華聯超市排隊買特價菜“超市促銷最便宜,比如白菜每斤只要0.48元,到早市就要0.6到0.7元。如果沒特價菜,我就得多跑幾個市場,比較後才買。”王奶奶還隔三差五讓老伴坐40多分鐘公交車到南四環附近的新發地批發市場買菜。

  上海

  于永福在張江高科技園區一家企業做財務,夫妻月收入扣掉稅和“四金”凈到手約1.5萬元。他們在上海中環以內租了一套40平方米的老房,每月房租2100元,今年漲了300元。夫妻倆中午吃飯都在單位食堂,家裏就早晚兩頓。原來一個月食品消費800多元,現在價格一漲至少得1200元,每月吃飯應酬也在800元以上。于永福上班地鐵換公交,一天來回12元,妻子每天坐地鐵8元,一個月交通支出約500元。此外,于永福每月給山東老家父母寄1000元,母親今年生了場大病,扣掉社保還花費了3萬多元,兄弟姐妹每家攤1萬多元。

  “再苦不能苦孩子。奶粉吃的是日本明治牌,198元一罐,搭配米粉每月得500多元;尿不濕用的‘花王’2元多一片,每月省著用也得600元。小孩要是有個頭痛腦熱,上一趟醫院最低上百元。”于永福坐在書櫃“橫躺”而成的書桌前説“原本打算攢個首付明年買房子,可是錢一毛一毛掙、一塊一塊地花,看來買房還是個夢。”

  杭州

  走進從外地到杭州務工的聞小松租住的房子,可看到一家四口擠在30多平方米的空間中。36歲的聞小松近兩年工資大幅提高,每月約3400元,可沒有工作的妻子和雙胞胎孩子都靠他養活。他向記者展示了自己的生活賬本:儘管糧與油都是從農村老家帶來的,除了鹽其他調料都不買,可吃的方面每月還要花費1500元;孩子要營養,水果每月300元;包含水電的房租每月900元;煤氣每月200元……“你看看,別的消費不要去想了,衣服也漲價,我和妻子今年沒有買過一件衣服,鞋子穿我外甥的。”身上還穿著2003年結婚時衣服的聞小松説。

  昆山

  臺商李明貴説,本地物價跟台灣相比,除顯著低於台北外,不管是餐飲等一般民生消費還是房價,同桃園、高雄等城市已基本看齊。“我家在高雄,市中心很新的精裝修房,折合人民幣每平方米11360元,跟昆山市中心差不多,而且昆山還是簡裝修甚至毛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