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網民稱三公消費披露遲緩難以交代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2日 06: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雖然國務院三令五申各部門7月前公開三公消費,但截至7月9日,僅科技部、中國工程院、國家文物局、教育部等部門進行了公開,其他絕大多數中央單位並未公開。

  有網友認為,三公消費披露遲緩對政府公信力而言是一種損失,背後的原因則在於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仍存僥倖心理,為此,亟待建立問責機制加以約束。而就治理"三公消費"而言,信息公開僅是第一步。

  公開三公消費 "打太極"影響威信

  新華網網友畢曉哲稱,絕大多數 部 委 未 按 時 限 公 開 " 三 公 消費",原因並不複雜。一者,公眾未免會猜測一些部委三公消費"水太深",也或存在違法違規支出消費的問題,怕被問責遲遲不敢公開;二者,不排除有些部委會認為誰先公開誰吃虧,"等比自己有更嚴重問題"的部委先公佈了,自己再行公佈,這樣的輿論壓力會小些;三者,缺乏剛性問責支撐,即使不公開也沒什麼,也有"法不責眾"僥倖心理等。

  有網友指出,公開"三公"開支,從中央各部門到各級地方政府都應該拿出誠意。公開"三公"開支在技術上、運行方式上、程序上都不存在障礙;不缺承諾,也不缺支持,只是火候尚淺還需給力。

  求是理論網網友程奎星認為,作為納稅人,群眾有權利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錢,辦了多少事。"三公"開支不明不白給官員大肆消費提供了機會,群眾要想問個究竟,那就更難上加難。"三公"消費不透明,稀裏糊塗"打太極",有頭沒尾有預算沒決算,純粹為了敷衍了事來做場面賬目,這一系列的問題得不到根本轉變就會失去公開"三公"開支的真正實際意義,讓政府決策打折扣之餘也在群眾面前讓政府部門自己的威信受損。

  問責缺失導致三公消費公開遲緩

  有網友認為,確保"三公"經費的亮相不"卡殼",首先要建立硬性約束機制,對不能按時公開的部門實施問責,徹底去除"先看別人怎麼做"的僥倖心理,並形成常態;其次要制定明確的細節公開標準,既不能讓群眾"霧裏看花",也不能搞"糊塗賬"。

  燕趙都市網網友晏揚指出,三公經費不僅位列政府信息公開範圍,而且屬於應當重點公開的政府信息。對拒不公開三公經費賬本的部門,不能僅僅譴責了事,而當以問責機制倒逼三公經費公開。

  紅網網友高福生認為,讓"三公"經費公開實至名歸,叫好又叫座,最重要的是強化行政問責,對那些與中央步調不一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在規定時間內觀望、權衡、猶疑,遲遲不肯亮賬單的部門,必須有主要領導擔責"買單"。

  建立制度規範三公消費公開

  新華網網友梁江濤認為,要打破三公消費公開這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尷尬局面,需要用統一規範的制度來制約與倒逼。

  其一:要通過制度統一細化"三公支出"公開的具體內容,防止"七個和尚八本賬"。不僅要按照現有規定對部分重點支出的公開細化到"項"級科目;而且要嚴格限制以"其他支出"籠統化、模糊化"三公支出",能列入相關細目的必須列入,不得化實為虛,"化零為整";更要防範個別部門利用假發票把"三公支出"轉移到其他預算項目裏"避人耳目"。

  其二:要通過制度規範"三公支出"的公開模式、説明語言等,做到"通俗易懂"。如果公開的賬目如天書一般,公眾看不懂,就形同"空開",失去接受監督的意義。

  其三:要通過制度明確規定"三公支出"的公佈時間表和每個公示週期的最後期限。既要防止有關部門將陳年舊賬拿出來"忽悠"公眾,更要遏制故意拖延、拒不公佈的行為。不管哪個部門,只要未按時公佈"三公支出",都必須公開向公眾作出解釋並道歉。

責任編輯:焦健

熱詞:

  • 三公
  • 三公支出
  • 網民
  • 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