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時評:曬三公應重在曬業績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1日 09: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都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7月10日,媒體披露的兩則有關“三公”消費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一是中科院去年“三公經費”超2億元(達28710.83萬元)、公車消費超7000萬元令人生疑。二是國家文物局今年該項費用的財政預算提至151.85萬元,比去年增加兩倍多令人費解。(見7月10日《京華時報》、《新京報》)

  對此,雖然兩家單位都給出了看似合理的解釋或説明,但網友並不買賬。比如對於中科院“出國(境)費主要以科技合作與交流支出為主”、“公車購置及運行費主要用於科學考察、科研活動”的解釋,這樣的“主要”和“為主”當然不錯,因為“中科院高度重視與發達國家的科技合作,不斷推進與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科技組織的合作”。同時,“近千個野外觀測臺站主要分佈于偏遠地區、甚至是人跡罕至地區,野外考察用車增加了車輛購置和運行費支出”。

  既然有“為主”和“主要”,勢必就有“為次”和“次要”,那麼這些“次”都幹了些什麼,具體數額是多少,佔了整個經費的多大比例等等,這些都是不應回避的問題。以往不是就有人將許多拿不到臺面上的“消費”都放在“其他”了嗎?這回雖然在“次”,可一旦缺乏詳細的解釋,就無異於只是換了個馬甲,公眾還是“認得你”。

  凡此都説明,無論迫於壓力還是大勢所趨,姍姍來遲的公開“三公”儘管邁出了“步”,但實在是太小了。遮遮掩掩,拖泥帶水,還有“主次”等,公眾從這樣的公開中,只知道花了多少錢或要花多少錢,並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這些錢花在哪,更不知道這些錢花得值不值。這顯然不是公開的初衷。

  過高的行政成本,一直為公眾所詬病。對此,有人説,曬“三公”,重在公開“三公”支出。可要我説,曬“三公”重在曬業績。因為曬“三公”雖是政府信息公開的重要內容,也是公共財政的本質要求,可“三公”有所值,才是曬“三公”的真諦。作為普通公眾,雖然不便判定各部門的三公經費究竟多少是為合理,但對於花了多少錢辦了多少事,還是會有基本的認知的。只要“三公”能改善民生,增加一點也無妨。□張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