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銀行“攬儲”怪象頻現 理財産品高收益成忽悠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4日 09: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按

  “我們有一款新的理財産品,年化收益率高達7%,您有興趣嗎?”“1000萬存2天利息16萬,您有興趣嗎?”6月末,是上半年存款考核時點,銀行瘋狂地攬儲,將各色“有錢人”拉入一場光怪陸離的“遊戲”當中。5%、6%、7%……銀行理財産品就像打了“雞血”,預期收益率一再攀高。“部分理財産品,已經成為銀行攬儲的一種手段。”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銀行理財産品總額急劇擴張至8萬多億元,其間種種亂象讓監管部門也坐不住了。

  近日,銀監會發佈《商業銀行理財産品銷售管理辦法》,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劍指理財産品的不規範銷售。專家提醒:普通投資者不可盲目相信高收益,而忽略其中的風險。

  案例

  攬儲“一日癲狂”銀行怪象頻現

  “我們有一款新的理財産品,年化收益率高達7%,不知道您有興趣嗎?”小陳滿面微笑地望著對面的“大客戶”,這位女士的一筆大額資金到期了,特別預約了要在今天轉走。

  “7%?”女士的眼前一亮,但又很快搖了搖頭,“你知道嗎?華夏銀行的客戶經理和我説了,他們有一款産品的年化收益率在8%以上。”

  小陳頓時咋舌,果然一山還有一山高,各家為拉存款而設計的理財産品可以説是到了“買”存款的地步“我開始還以為只有我們這些小銀行缺錢,”説到這,小陳頗為無奈“沒想到大銀行更瘋狂,最後這個客戶告訴我她是被四大行裏相熟的客戶經理請去‘衝’業績了,背後的返點高達日千分之一啊。”

  而張先生正是這樣一位手握數千萬流動資金的私營老闆“他們也不知道哪弄到我手機的,每天短信不斷,説是幫忙存到某某行就有返點。”他剛開始也是半信半疑,“號碼都不像是銀行的,也不知道是什麼人。”後來致電過去,才知道對方大多是“資金掮客”,幫助銀行拉存款衝業績。

  “這兩天開到1000萬3‰到4‰的都有,我後來直接給一個客戶經理去電話,對方馬上説可直接聯絡,視資金量大小,最高可開到5‰。”張先生在感嘆“錢來得太容易”的同時,也不禁有些後怕“銀行問你要錢的時候這麼大方,你以後問它要錢那不是更不容易了。”

  張先生的煩惱,劉小姐是不知道,不過她遇到的怪事實在也是讓人“又好氣又好笑”。“小姐,您做大額跨行轉賬是需要提前預約的。”客戶經理表示。

  “我之前都只聽説取現要預約,現在轉賬也需要了嗎?”劉小姐問道。

  “是的,這是我們銀行的規定,200萬以上至1000萬以下的跨行轉賬則需提前1天預約;而超過1000萬則需提前兩天。”客戶經理非常肯定地表示,“您可以現在預約,明天來轉您賬戶上的600萬元。”

  劉小姐堅決不同意,並表示要見相關負責人,把規定説清楚。客戶經理最後只好露出了無辜的表情“您一定要今天轉走嗎?”這頓時讓劉小姐“哭笑不得”“後來有多個朋友説遭遇了這種事兒,還有一個説,客戶經理還私下裏塞了一些購物卡、優惠券的小禮品感謝她當天不轉賬。”

  為此,記者諮詢了多名銀行業內人士。他們介紹,一般的人民幣轉賬無需報“頭寸”,轉賬業務要提前預約為各銀行內部潛規則。銀行此舉無非是為保留存款或留下一定挽留客戶的時間。劉小姐認為:“無論是什麼原因,這種事情給客戶帶來了極大不便,我的事情也沒那麼急就算了,你説要真是遇到是生意上的急事兒,不得活活憋死!”

  不止如此,甚至有地方爆出部分銀行“轉賬癱瘓”的笑聞。為在6月30日的半年考核時點留住存款,有的網點甚至出現轉賬功能“失靈”的戲法,就連網銀都未能免俗。一些銀行客戶向記者反映,“近期要贖回銀行理財産品,但是客戶經理以各種理由拖延,甚至對客戶的要求不理不睬,網上銀行也突然不好使了”。

  業內人士指出,網上銀行系統並沒有出問題,只是有些客戶是受監控的“重點對象”“其在網上銀行做了指令之後,銀行會有網下的手工判別,但是在年中大考時期,銀行不給你做判別,你想出錢都出不了,我們一些客戶就被工行、建行給卡住了。”

  分析

  放貸捉襟見肘銀行“鴨梨大”

  這一套套把戲的背後無非是銀行系統指標在作怪。廣州某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對私業務經理劉先生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銀行系統指標欠佳,各家銀行的存貸比都接近紅線。由於6月份最後一天存貸比指標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下半年的可放貸額度,而信貸又是銀行的利潤源泉,因此,6月30日前銀行高息攬存就成為普遍現象。

  有銀行業內分析人士稱,年內連續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準金率已經達到了21.5%。存貸比實行更加嚴格的日均監管,更讓銀行放貸時捉襟見肘。一些存貸比很高的銀行可能真要沒錢營業了,因此6月30日才會如此重要。

  劉經理介紹,銀行高息攬存基本上是通過兩種手段來實現。一是發行收益率比較高的理財産品,這種做法基本上合規,但是客戶也面臨一定風險,如實際的收益率往往遠低於預期目標。

  據了解,廣州各家銀行基本上都在6月22日、23日發行了6-7天期的高收益理財産品,剛好使客戶可以在6月30日將錢贖回。劉經理透露,這些理財産品年化收益率高的可去到8%。“我們銀行是7%,有的銀行甚至在8%以上。”

  劉經理表示,用理財産品吸收存款是主要渠道,銀行只有在月末發現存款離監控線還有一定差距時才會使用應急手段,花錢買存款,而且一般針對1000萬元以上的大額儲戶。

  鋻於銀行存款實際利率為負,在高收益的誘惑下,一些儲戶蠢蠢欲動“銀行客戶也分不同類型,有的對收益比較敏感,對某一家銀行沒有太大的忠誠度;但是也有一些客戶比較有錢,對這些小的收益看不上。”劉經理告訴記者,商業銀行有一部分客戶的流動性是比較大的。“因此,我們常常看到,是接近月底時,有些銀行的存款量會大幅下跌或者大幅上升。”

  與往常主要是股份制銀行衝存款不同,平時沒有太大存款壓力四大行今年也都出現資金饑渴的窘境。某大型商業銀行客戶經理李先生説,“據我所知,今年工行衝存款很厲害,農行也比較緊張,只有建行稍微輕鬆一點。”

  李經理透露,到了6月末,銀行都會採取各種措施,穩住大儲戶不讓流失,“1000萬元以上的都不能流出,客戶想走都走不了,廣州的各個銀行都是這樣的。”

  業內人士表示,高息攬存都是6月30日前一段時間,到了7月初就基本上結束。銀行的理財産品的收益率開始會明顯下降,而且在新一輪考核來臨前,“花錢買存款”將淡出江湖。

  數據顯示,7天期與14天期SHIBOR在6月23日達到峰值後開始回落,6月30日略微反彈後延續跌勢。7月1日,SHIBOR1日隔夜利率下跌26.86個基點,收于4.7297%;7天利率回落65 .03個 基 點 ,收 于5.9483%,較6月23日數據跌去3.1225個百分點!

  質疑

  根除攬儲頑疾銀行監管需常態化

  儘管每年年中、年末都是銀行衝存款的時節,但是今年攬儲的競爭之激烈,利息之高仍然超出了業界的預期,並認為“不是歷年的普遍現象”。

  在劉經理看來,今年年中銀行攬儲戰白熱化的主要原因是2009年、2010年融資放開,商業銀行貸款做得非常高,加之今年實行宏觀調控,存款準備金率多次上調,很多銀行的存貸比徘徊在紅線邊緣。

  事實上,高息攬存由來已久。為了穩定金融秩序,早在1998年年央行就曾頒布過《關於堅決制止和嚴肅查處高息攬存的緊急通知》,嚴厲叫停高息攬存。2010年9月,銀監會更是痛下殺手,對六家銀行開出了罰單。今年6月29日,銀監會又發佈了《商業銀行理財産品銷售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劍指銀行理財産品的不規範銷售。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時至今日,高息攬存仍是屢查屢犯,禁而不止,似乎已然成為各銀行之間的潛規則。

  “商業銀行也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只能是把存款做上去。凡是做銀行的都知道,存款是立足之本,沒有存款,根本沒有辦法做任何業務。”劉經理指出,商業銀行對存款一直以來都是非常重視,只是現在規模頭寸比較緊張的情況下,攬儲更加激烈。

  “商業銀行競相高息攬存確實是個很沒意思的競爭。國外是不怎麼考察存貸比指標的,主要還是側重資本充足率指標。”李經理認為,現在的衝存款是銀行為滿足監管機構所採取的防止過熱的監管要求下的一種策略選擇行為。“這一現象背後是市場資金緊張,而市場資金緊張的背後又是監管機構採取了過多措施來緊縮資金面,目的是為了防止通貨膨脹和經濟過熱。”

  但是,當前嚴格的資本金約束、國家穩健的貨幣政策、收縮的信貸政策、高通脹狀態導致存款沒有吸引力等都不應該成為銀行高息攬存的藉口。

  郭田勇建議,要有效控制住銀行“攬儲”,首先必須控制信貸發放規模和速度,注重質的提升;其次,改革內部考核機制,取消存款單項考核獎勵辦法,調整營銷費用與存款挂鉤的激勵機制;最後,商業銀行需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拓寬利潤增長空間。“隨著中間業務收入在銀行總收入中的佔比不斷上升,高息攬存對銀行的吸引力將會自然降低。”

  郭田勇認為,貸存比日均監管是防治銀行過度放貸衝動和月末惡性攬儲大戰的有效解決途徑。

  建議

  看清理財産品風險性和流動性

  8.25萬億元,這是普益財富最新統計的上半年銀行理財産品發行量的預估規模,這個數字已超越了去年全年的7.05萬億元。負利率“時代”,股市、樓市投資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銀行理財産品由於具有相對穩定的收益率而受到市場青睞,搶去其他投資品風頭。

  近期,銀行理財産品的規模和收益都創出歷史新高。相關統計顯示,截至6月21日,商業銀行上半年共發行理財産品7891款,預計發行規模達8.25萬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其中,中短期理財産品成為發行的主流。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委託期限在一個月以內的短期理財産品佔37.47%,委託期限為1-3個月的佔29.58%,3-6個月的佔19.04%,6-12個月的佔11%,12個月以上的不足2%。

  儘管期限變短,但收益率卻水漲船高。數據顯示,與去年預期年化收益率在3%以下的産品佔據主導地位不同的是,今年預期年化收益率為3%-5%的産品佔比大幅提升,達到了63.6%,穩居主導地位。而近期這一收益更是再度拔高至5%以上,一些僅僅六七天的産品,年化收益率動輒高達7%,超出目前基準貸款利率水平。

  受央行上調存準率以及商業銀行季末考核的壓力,近日各銀行新推出的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普遍較前期走高。集中發行的1個月、3個月,甚至7天的短期理財産品,聲稱其年化收益率可達到3.3%-5.6%,均高於同期的銀行利率。

  然而縱觀6月15日以後各家銀行理財産品的發行,都有通過“精準”設計,力保6月30日這一天存款規模的思路,投資者一定要看清楚。

  理財産品在募集期,客戶的申購資金都視為銀行的表內存款,並在銀行表內度過6月30日這特殊的一天,但募集期內,資金是不享受産品收益的,所以大家在計算收益時,記得掐頭去尾,看看實際情況。如一款7天期産品到期年化收益率為5%,而投資者實際上提前3天就購買了這款産品,資金實際佔有天數為10日,因此最終獲得的年化收益率是低於5%的。這些都讓理財産品看起來很美,實際上卻讓投資者大失所望。

  理財專家提醒,投資者追求更高收益以對抗通脹的時候,應更加注重理財産品的風險性和流動性,切勿只關注收益,而忘掉了風險,收益遠遠低於預期的也比比皆是,如花旗銀行推出的“1年期人民幣結構性投資賬戶——— 挂鉤一籃子消費類股票每日累計收益”,標注最高預期年化收益率為8.00%,但到期只給出了0.0325%的收益;招商銀行發行的一款為期61天的“焦點聯動系列之石油價格表現聯動理財計劃産品”,預期年化收益率5.5%,但最終僅給出了0.4%的回報。

  除此之外,預期收益率不等同於實際收益,而是産品運作正常的前提下,理財産品計劃達到的收益目標,並非等同於客戶的最終收益。

  南方日報記者 鐘嘯 高國輝 實習生 肖垚

責任編輯:侯永勝

熱詞:

  • 消費類股票
  • 發行收益率
  • 結構性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