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改革與時俱進貫穿黨的90年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1日 14: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資料圖片

  提要

  ◎中國共産黨的改革精神是: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搞教條主義;勇於改革舊觀念、舊方法、舊體制

  ◎權力精英和資本精英結合,堵塞了社會上升空間,現在讀個好學校、找個好工作,都要找關係、講背景,社會幸福感減弱,導致民粹主義和仇官仇富心態

  ◎公權力要擺正與輿論監督的關係——— 到底是人民大,還是官員大?

  ◎政府不要把社會組織當作對立面,他們其實是政府的好助手,參與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務

  專家檔案

  周瑞金 1939年10月生於浙江省平陽縣。曾任《解放日報》副總編輯、《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等職。1991年以“皇甫平”筆名,主持撰寫《改革開放要有新思路》等四篇評論文章,最早把鄧小平關於改革開放的新思想傳播到全國,引起廣泛反響。2006年1月,再以“皇甫平”筆名發表文章《改革不可動搖》,回擊反對改革的聲浪。

  1991年初,在國內一片“姓社姓資”的詰難中,他主持寫作了署名為“皇甫平”的系列評論,高倡鄧小平改革開放之聲,掀開了第二輪思想解放的序幕。

  2006年,當“改革失敗論”甚囂塵上時,“皇甫平”攜《改革不可動搖》雄文重出江湖。隨後中央高層出面,以類似文章標題的結論,一言定調。

  兩次在關鍵時刻力挺改革,周瑞金因此被稱為“改革辯護士”。這位72歲的老人雖已退休,依然心懷家國,于上海灘靜觀時局,時有妙文縱論改革、針砭時弊,一掃讀者胸中塊壘。

  常懷憂黨之心,警惕社會幸福感減弱

  南方日報:您曾在新中國成立60週年之際發表《勇於解決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引用小平晚年警示,呼籲當政者要警惕利益格局的傾斜。現在站在建黨90週年的時點上,您有什麼感言?

  周瑞金:我想了三句話:常感知遇之恩,常懷憂黨之心,常思興黨之責。

  如今我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實現了經濟社會的三大轉型,即從封閉半封閉走向開放,從農業社會走向工業社會,從計劃經濟體制走向市場經濟體制。但在社會轉型期也積累了大量的矛盾。概括起來有四大問題:一是貧富、城鄉、區域差距拉大;二是社會建設滯後,讀書難、看病難、就業難、住房貴、治安亂等民生問題突出;三是生態環境污染嚴重;四是腐敗問題比較突出,不僅是經濟領域,還表現在吏治腐敗、司法腐敗、媒體腐敗,這些都與體制有關。

  這場浩大的社會轉型,讓中國人從“政治人”變成“經濟人”,這是歷史的進步。但是權力精英和資本精英結合,堵塞了社會上升空間,現在讀個好學校、找個好工作,要升遷、提職,都要找關係、講背景,社會幸福感減弱,導致民粹主義和仇官仇富心態。所以我們必須深化改革,推動從“經濟人”向“社會人”的再次轉型,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只有這樣,我們黨才能基業長青,繼續當好中華民族復興大業的主心骨。

  推進全面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是重點

  南方日報:您曾兩次力挺改革,轟動海內。但如今“改革”一詞似乎成為一個內涵外延都相當模糊的政治詞彙,有各種不同的看法。您如何理解“改革”?

  周瑞金:現在改革確實遇到各種利益集團的阻力和爭議,但中央還是很明確的,就是要堅決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的全面改革。這四個改革中,政治體制改革是中心,其他三個領域的體制改革都離不開它。改革開放30年,市場經濟體制框架已經建立,剩下一些難啃的骨頭,比如經濟領域法治建設、土地制度與央企壟斷、金融體制改革的問題,都涉及政治體制。而社會體制改革,首先觸及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文化體制改革主要是要進一步開放媒體輿論。所以説要以政治體制改革為中心,推進四位一體的全面改革。

  南方日報:如果把“改革”的考察視野擴展到90年,您怎樣理解中國共産黨的改革精神和改革遺産?

  周瑞金: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其實改革精神一直貫穿我們黨90年的歷史。從1921年到1949年,這28年的民主革命奪取政權,我們走的路不同於俄國十月革命,這就是改革創新。新中國成立後,從1950年到1978年的這28年,由於我們還是革命黨思維,搞群眾運動、階級鬥爭,基本照搬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強調“一大二公”,束縛了生産力,所以遭遇了很大的挫折。當然這個過程中也有很多改革探索,但真正從計劃經濟體制轉到市場經濟體制,從革命黨轉向執政黨,還是從1978年開始的。

  可以用三句話概括中國共産黨的改革精神: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搞教條主義;勇於改革舊觀念、舊方法、舊體制。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去年在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週年慶祝大會時指出的,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

  鼓勵培育社會組織,實現互動善治

  南方日報:您曾説,未來十年應突出社會體制改革。對於中國的改革,您還有哪些建議?

  周瑞金:我認為,中國的四位一體改革既要整體推進,又要分步驟實施。經過20多年以經濟體制為重心的改革階段,現在進入以社會體制改革為重點的階段。為什麼現在中央要強調社會管理創新,推進社會體制改革呢?原因就在我剛才説的社會轉型期積累的四大問題,影響社會穩定。據統計,我國群體性事件逐漸上升,集中在農業土地徵用、城鎮拆遷。我把這些群體性事件分為三種類型:第一是維權型,比如農民爭地權、護林權、要環保;第二種是泄憤型,主要是群眾借偶發事件宣泄不滿,攻擊公權力,一般沒有嚴密的組織動員,來得快去得也快;第三種是騷亂型,大肆攻擊無關人員。這些群體性事件,大部分是爭利不爭權,不反對中央,屬於人民內部矛盾,能用人民幣解決。但要從根本上維護穩定,必須通過社會體制改革,化解矛盾。

  南方日報:社會體制改革千頭萬緒,應該從何入手?

  周瑞金:社會體制改革先要解決三大任務:首先要建立有效的公共服務體系,從制度層面解決民生問題。包括建立現代化公民教育體系、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提供以預防為主的基本醫療服務、建立人人有房住的城鄉住房保障制度、構建良好的生活環境等六個方面。

  其次,構建合理穩定的社會結構,推進城鎮化,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壯大中産階層。城鎮人口要佔總人口的50%—60%以上,現在只有46%,而發達國家是80%以上。中等收入(年收入6萬到18萬元)人群起碼要佔總人口的40%,甚至60%,目前只有20%。我們要構建“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社會結構,夯實社會穩定的基礎。

  再次,培育三元架構的成熟的公民社會。過去國家統包統攬,幾乎沒有社會空間。經過30年改革,我國已經形成了三個主體——— 公權力、創造財富的企業主體和社會組織。政府不再是全能的,後兩者的作用更重要。政府不要把社會組織當作對立面,他們其實是政府的好助手,參與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務。現代社會必須讓官民良性互動,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民參與的善治格局。目前我國正式登記的社會組織有45萬個,備案的有25萬個,實際約有300萬個。政府對社會組織要從管制轉為鼓勵培育。

  廣東仍走在全國前列,社會體制改革可先行

  南方日報:您最近關注人民日報關注社會心態、社會關切的系列評論,認為其代表著一種新的意識形態趨向。當前中央倡導社會管理創新,但地方維穩壓力擴大化、媒體輿論空間受壓。您有何評價?對於網絡時代的輿論監督,您有怎樣的期許?

  周瑞金:公權力要擺正與輿論監督的關係———“到底是人民大,還是官員大?”我們要守衛黨的政治倫理底線,加強輿論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推進民主。

  目前互聯網正在成為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良好平臺,黨委政府利用互聯網聽取民意、改進工作,這本身就是政治體制改革的一個重大成果。任何先進的平臺,在提供好處的同時必然也存在消極因素。互聯網上出現民粹主義思潮、黃色文化、謠言傳播,並不奇怪。政府要有正確的管理態度,對負面因素不要過分誇大,不要動不動就關網封網,這不是聰明的做法。現在有了互聯網,還要搞封鎖消息、愚民主義,已經行不通了。遇到問題要重在疏導,發揮互聯網的自我凈化能力。

  南方日報:您近年還關注廣東嗎?對廣東的改革有何建議?

  周瑞金:我一直關注廣東,2008年改革開放30週年時還三次受邀到廣東作報告。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現在依然走在全國前列。汪洋書記在廣東大力倡導解放思想,推動産業轉型升級,一開始有人批評,但實踐證明,這是正確的,符合科學發展觀和廣東實際。

  我留意到,深圳重新成立改革辦,推動行政體制改革,這條路應該堅持走下去。現在中央強調推動社會體制改革,廣東在這方面可以先走一步,為全國創造經驗。比如,廣東可探索建立勞資雙方的利益均衡制度,建立公民收入登記制度,遏制灰色收入等等。 南方日報記者 陳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