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新聞1+1]農民,不能“被上樓”!(2010.11.17)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8日 06: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進入[新聞1+1]>>


   在河北廊坊,2006年被評為河北省生態文明村的董家務村如今已成為一片廢墟。大片新修的民居在鏟車下倒塌,剛修好的“村村通”水泥路被剷平。然而新房子卻有諸多不便。

    在河北廊坊,2006年被評為河北省生態文明村的董家務村如今已成為一片廢墟。大片新修的民居在鏟車下倒塌,剛修好的“村村通”水泥路被剷平。然而新房子卻有諸多不便。

河北“新圈地運動”實為土地生財的政績工程

拆遷之前農民並不知情,農民對新居選址也沒有發言權。

補償過低、生活不便,農民不滿。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新聞1+1):成都版戶籍改革制度11月16日出爐。農民進城落戶土地權益不失,穿著風衣進城的成都農民讓人羨慕。撤村、圈地、並居,21省市撤並千萬村莊。有的是樂意喬遷,有的是被動上樓。保住耕地紅線、整理農村建設用地、增加城市建設用地、增減挂鉤,指標置換。一項謹慎試點的兩全之策,為何會在某些地方演變為“新圈地運動”?農民權益如何保護,農民意願如何尊重,土地生財的誘惑如何消減?被曲解的政策如何回歸正軌?《新聞1+1》本期關注:不讓農民吃虧。

     【媒體聚焦】

     檢察日報:新圈地運動農民意願被挾持 受益還是剝奪(圖)

    11月1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規範農村土地整治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試點工作。會議強調,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涉及村莊撤並等方面的土地整治,必須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自主決定,不得強拆強建。嚴禁違法調整、收回和強迫流轉農民承包地。堅決防止違背農民意願搞大拆大建、盲目建高樓等現象。

     新京報:撤村圈地,讓農民們自主決定

    一些地方的拆除村莊、集中居住運動與土地換戶籍等運動如出一轍,其實質都是有些地方政府利用其強制力,踐踏法律和政策的規定,嚴重侵犯農民對土地、尤其是宅基地的合法權益。

     【分析評論】

      宅基地不是唐僧肉 三位農村專家剖“圈地”原因

    新京報邀請三位農村專家于建嶸、鄭風田和李昌平,詳細剖析諸多違規現象的深層根源。專家形成一致觀點,問題不在政策本身。他們分別認為,財政體制缺陷不能保證地方政府為民服務、宅基地財産權的不明確、宅基地未能按市場化流轉等問題的存在,最後導致農民土地權益被剝奪。

     于建嶸:圈地是城市掠奪農村 農民鐵路上靜坐維權

    于建嶸:由於利益衝動,很多地方都把侵佔農民土地作為獲取利益和政績的重要手段。有資料顯示,近20年來,農民被徵地約1億畝,獲得的徵地補償費與市場價的差價約為2萬億元。改革開放以來,至少有5000萬到6000萬農民徹底失去了土地,他們有的成為城市居民,但還有近一半沒有工作,沒有保障,引起糾紛。

      【成都經驗】

    11月16日下午,成都市出臺《關於全域成都城鄉統一戶籍實現居民自由遷徙的意見》,從2012年開始,成都的城鄉居民戶口將隨居住地的變動而變動。

     新華每日電訊:成都戶籍改革徹底消除城鄉二元結構

    目前為止,這是最徹底的戶籍改革方案。改革的願景,是徹底消除戶籍管理的城鄉二元結構,徹底消除隱藏在戶籍背後的身份差異和基本權利不平等,戶籍將回歸管理人口信息的本來面目。農民兩個字,也將褪去長期固有的身份和階層色彩,變成一種單純的職業。

     成都農民進城仍可按原期限保留宅基地和承包地

    今後,四川省成都市城鄉居民將實現憑合法固定住所證明進行戶口登記,戶口隨居住地變動而變動。而且,農民進城後,其在農村的承包地、宅基地等仍將得到保留。“意見”共十二條,涉及戶籍管理、就業援助、社會保險、住房保障、計劃生育等諸多方面。按照“意見”,成都市將建立戶口在居住地登記、隨人員流動自由遷徙的統一戶籍制度,實現戶口登記地與實際居住地一致。

     成都市外人員入戶將享受與本地居民同等待遇

    據介紹,到2012年底前,成都將建立以身份證號碼為標識,集居住、婚育、就業、納稅、信用、社會保險等信息于一體的公民信息管理系統。城鄉居民憑合法固定住所證明進行戶口登記,戶口隨居住地變動而變動。市外人員入戶,也將享受與本地居民同等待遇。

     【節目全文】

    主持人(董倩):歡迎收看《新聞1+1》。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這曾經是多少人夢寐以求,追求的這麼一個理想。現在有些農民的確是從他們在農村的宅基地上的家裏遷到了樓上了,但是他們實現的卻是別人的願望,而遠非自己的理想。

    11月17日新聞
主持人:昨天下午成都市出臺了關於全域成都城鄉統一戶籍,實現居民自由遷徙的意見。意見中説從2012年開始,成都的城鄉居民戶口將隨居住地的變動而變動。

    秦代紅(成都市委統籌委副主任):旨在徹底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徹底消除隱藏在戶籍背後的身份差異和基本權利的不平等。

    解説:農民進程後仍可保留宅基地和承包地,農民可帶著土地承包權進城。就在今天,這一文件中涉及到的具體內容也被迅速提煉為標題,登上了各大媒體的版面。輿論將焦點鎖定在土地問題,是因為最近一段時間,有關農民土地利益的報道備受關注。

    山東諸城

    解説:從2007年開始,諸城市在農村全面開展社區化建設。今年6月,山東諸城市對外全部,全市1249個行政村全部撤銷,成立208個農村社區,每個社區以兩公里為半徑,涵概5個村莊,約1500戶,近萬人。這就意味著,諸城市將有70萬農民告別自己的村莊,搬遷到社區、小區生活。然而對於這種改變,村民們卻有著不同的看法。

    涂重航(《新京報》記者):在採訪的過程當中,基本上所有的受訪的村莊都説這是在拆除過程中,之前他們並不知情,一直到拆遷的時候,説丈量房屋,他們才知道。後來包括這些新居住地方的選址,怎麼蓋房子,他們一概不參與。

    河北廊坊

    解説:在河北廊坊,2006年被評為河北省生態文明村的董家務村,如今已成一片廢墟。大片新修的村居在鏟車下倒塌,剛修好的村村通水泥路被剷平,然後新房子卻有諸多不便。

    涂重航:主要是生活成本增加了,農業生産不方便了,離農地遠了,養家禽沒地方養了,種菜沒地方種了,儲存糧食沒有地方。

    解説:在河北,董家務村只是一個個例,根據《河北日報》報道,至2012年,河北將完成7500個新民居建設示範村,保守估算,將為河北增加建設用地50多萬畝。不過,去年河北省獲得國土資源部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指標是1.2萬畝,實際挂鉤範圍翻了近50倍。

    江蘇盱眙

    解説:眼下江蘇的桂五鎮也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萬畝良田改造工程,推廣撤村並居。當地官員介紹,這一舉措能讓老百姓住上新房,還能進行高效農業種植,獲得利益。可是村民們卻提不起熱情。

    盱眙縣桂五鎮寶塔村村民:賠償太少了,土地(流轉補償)才8400一畝,主要是土地。就我們這個地方,老百姓暫時覺得錢太少才沒走,因為拆遷錢少,沒有地方掙錢,政府安排一家一個(崗位名額),像我正常給1100多塊錢一個月,那我們一家五六口人,我吃什麼。

    解説:另外,村民們從原有的宅基地上遷出,獲得一定的拆遷補償,需要購買鎮政府統一建設的安置房,拆遷補償款和買新房的費用間也存在較大的差距。

    盱眙縣桂五鎮寶塔村村民:它(鎮政府)考慮的只是為自己,我可以這樣説,根據這個補償標準就可以體現出來了,像這個房子,樓房它補償是700塊錢一平方,我們那個瓦房,就是像外面那個瓦房,只有450塊錢一平方,而我們買它(安置房)要一千塊。

    解説:從2008年開始,全國展開了20多個試點,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有評論指出,從土地換戶口到土地換社保,再到撤村改社區,宅基地換房,新民居等等等等,旗號不同,目標卻一致,那就是用農民的宅基地復墾,用增加的耕地換取城鎮建設用地指標。保護耕地,改善農民居住條件,緩解城鎮用地壓力,三者兼顧的政策初衷,試點的謹慎都似乎被某些地方突破了?

    (視頻編輯:汪蛟龍 圖文編輯: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