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 >

宅基地不是唐僧肉 三位農村專家剖“圈地”原因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5日 09: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9月16日,山東諸城土墻社區部分宅基地已經拆除,遠處為村民集中居住的樓房正在建設。

  

  近日,在全國開展的拆村運動引起社會極大關注。這場拆村運動的政策背景是,國土資源部2006年推行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試點。隨著這一政策推出,地方上違背民意的強拆在日益增多,曲解政策現象時有發生,地方的土地財政衝動愈發高漲。

  新京報邀請三位農村專家于建嶸、鄭風田和李昌平,詳細剖析諸多違規現象的深層根源。專家形成一致觀點,問題不在政策本身。他們分別認為,財政體制缺陷不能保證地方政府為民服務、宅基地財産權的不明確、宅基地未能按市場化流轉等問題的存在,最後導致農民土地權益被剝奪。

  現在整個財政體制把鄉鎮搞得沒錢花,而土地收益成為基層政府主要財政來源,所以就要以地生財。

  ● 李昌平:農村不大拆大建怎麼發展? 

  ● 于建嶸:圈地是城市對農村的掠奪 

  ● 鄭風田:農民宅基地不是“唐僧肉”

  李昌平表示,政府不應在農村拆建中作為經紀人,而地方財政喂不飽誘發牟利衝動,應從財政體制入手讓政府為民服務

  拆與建,必經之路

  新京報:你在前幾年就提出新農村建設應該大拆大建,你為什麼那麼説?

  李昌平:我們要發展城市化,要搞新農村建設,當然要盤土地。土地整合後,城鎮發展得快,農村也發展得快,這個是必經之路。

  新京報:你怎麼會有這個想法?

  李昌平:上世紀80年代,我還是鄉鎮黨委書記,開始從事村與村換地,中心村和邊遠村之間換地,節約出來土地辦廠,這樣鄉鎮企業才發展起來,並逐步形成小城鎮格局。隨後我也形成了這個概念。

  新京報:但很多專家認為不該大拆大建。

  李昌平:我認為,該拆的拆,該建的建。中國要把9億農民變成只有兩三億農民,要把幾百萬個自然村變成八九萬個中心村,不拆不建怎麼可能。這種情況下,我們怎麼搞公共服務,怎麼搞城鄉一體化。

  政府不該借拆掙錢

  新京報:但一些地方政府為推動城市化進行強拆。那是否説明你的想法有問題?

  李昌平:我認為拆建的總體思路、方向是對的,但一些做法錯了。

  新京報:哪兒錯了?

  李昌平:在城市發展、農村發展中,政府不應該成為經紀人。政府要在這裡掙錢,肯定就會産生很多矛盾。

  新京報:什麼樣的矛盾?

  李昌平:比如諸城,政府為掙錢,搞房地産開發,開發商為了掙錢,什麼事都幹得出來。所以只要政府想在這裡面掙錢,肯定會出現利益分配問題,就會跟農民産生矛盾。

  新京報:政府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李昌平:政府只是服務者角色,不能去掙錢,在農村土地整理過程中,關鍵是政府角色的定位。我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政府下海,農民上樓”,就是批評政府當經紀人,不就跟官員下海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