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國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

中國新聞光明網 2014年08月26日 14:5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子曰文化】

  作者:曹雅欣

  國學走入生活,

  傳統成為時尚!

  科普國學,

  文化健康!

  “子曰”,古代指孔子説,現泛指老師説。

  “子曰詩云”,就是中國人引經據典的思維模式和表達方式。

  子曰文化,團結一批傑出的國學教育者和文化工作者,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解讀古為今用的經典智慧,構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

  把精英層面獨有的思想智慧,轉化為民族共享的文化力量。

國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層面提出的第三個價值目標,是文明。

國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

  (一)文明形態

  “文明”的釋義有很多版本,綜合來講,我們平時談及“文明”這個詞時,主要意指兩層概念:第一層是廣義上的文明,指一個社會集團中的綜合文化特徵,包括民族意識、價值觀念、禮儀習俗、宗教思想、生活方式、生産方式、科學程度等等,比如説到思想體系上的中華文明、西方文明、伊斯蘭文明,或者説到生産方式上的工業文明、農業文明,或者説到創造成果上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這些都是宏觀意義上的文明概念;而狹義的文明,是指某個對象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思想素質、道德水準、教育水平,比如説某某人是個文明人,某某國是個文明的國家。

  我們先來看廣義上的文明。對於中國而言,中華文明,很長時間以來都是令國人感到心痛的一個詞彙。從近代史開篇,我們的自有文明在世界面前就從未彰顯出優越性,相反,處處都顯示出落後於人的傷心對比:工業文明擊垮了農業文明、西方文明壓倒了東方文明,以儒家思想為主流、以農耕文化為主體的中華文明除了擁有漫長的歷史和輝煌的過往,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始終處於下風。中華文明曾以仁義禮智信輻射過周邊國家、曾以溫良恭儉讓禮敬出大國風範、曾以詩書禮樂打造了崇高的價值觀念,卻在十九世紀的世界大變革中被稱作“東亞病夫”,曾經的雄風不再,這一頭東方雄獅似乎是怏怏病倒了。

  鴉片戰爭震動了中華文明,中國人看著原有的世界秩序被打破,難以理解這個時代,文明的標尺變成了什麼:一國的黃金白銀不再是從自家的礦山挖掘而出,而是由橫衝直撞的堅船利炮從他國帶回;一國的疆域不再僅是自有的土地島嶼,還可以從黑皮膚、黃皮膚民族的生存空間裏劃定;一國的財富積累不再是專心生産和貿易,而是磨刀霍霍陰謀機關、轉借戰爭暴斂橫財。中國的文明感到束手無策,在現有的文明形態下,不再有中華文明的傳統位置。

  其實,自工業革命的大浪潮開始、人類社會進入到現代化進程中以來,從發展方式上看,可以將世界上的文明劃分為三種類型: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