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央視網 記者:寇德印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在很多事故現場,公共救援隊的不作為,造就了民間撈屍隊的盛行。
央視網(記者寇德印 報道)作為一名職業撈屍人,周德成到現在也不知道他們這個行當到底有什麼收費標準。
“幹這行是一個良心活兒,收入多少完全靠自覺!”
“挾屍要價”屢見不鮮
目前,類似周德成那樣的民間打撈團隊,在遼寧也有十幾家。近幾日,央視網記者連續撥打了多個民間打撈隊的電話,但是得到的報價各不相同,基本從3000元到萬元不等。關於收費流程更是差異懸殊,有的要求屍體打撈不上來,要付一半費用,有的要求未下水之前要付一半訂金等等。
記者詢問這些打撈隊的資質,基本給予的回答都是自發組織的,沒有任何執照和監管單位。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有專業潛水資質的打撈隊,對方卻表示不願意幹打撈死屍的活.如果幹,他們提出了按小時收費的計劃。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從事民間打撈的團隊的確良莠不齊。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先生向記者爆料,某民間打撈隊在打撈屍體的過程中,明明探定了屍體在水中的準確位置,卻以水深危險等藉口,遲遲不肯把屍體打撈上來,開始坐地起價,向僱主索取高額打撈費。
還有一些打撈隊本身不具備任何打撈能力,卻到處撞騙,隨便打撈幾下,便向僱主索取一半佣金。
目前,在國內並沒有明確的法規對打撈行業進行約束,一位民間打撈隊的成員告訴記者:“現在派出所發現有人溺水身亡後,有時候會給我們打電話請求幫助,因為他們沒有從事打撈的專業工具和人才!”
公共打撈資源稀缺
無法規、無監管部門,打撈行業亂象叢生,為什麼這個行業依然存在?原因很簡單。現今國內公共救援、打撈的專業團隊缺乏,民間打撈隊依然有市場。
在國內,具有一定規模的專業打撈設備和人才的單位是消防部門。但是消防部門一般只負責突發狀況的搶救。李秋平(化名)是一位遇難者家屬。他告訴記者,消防隊的“蛙人”在接到險情報警後,會第一時間趕到事發現場,對溺水人員進行免費施救,但是幾罐氧氣被耗盡以後,消防人員一般都停止了打撈。因為消防“蛙人”是負責救人的,不是負責打撈死屍的。當發現被救者生還無望以後,消防隊員為了保障救人資源充分、合理的被利用,一般會放棄持續打撈。
李秋平説:“因為沒有官方的打撈隊可以去尋求,所以我們才會不得已選擇民間打撈隊,花錢我們是心疼,可是死去的家人在水裏泡著,這誰能受得了?”
原來,公共打撈資源的短缺,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行業亂象並非無解
“挾屍要價”是一個道德判斷,但想要杜絕類似現象,除了道德上的批評以外,更需要的是制度上的完善與保障。
早在2010年,一位北京市人大代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指出:“應加快建立規範化、正規化的溺亡打撈應急制度。擁有一支長期固定、制度健全、體系完備、身份明確、保障有力的民間溺亡打撈協作團體,並將其納入到政府公共應急制度內。”
社會對撈屍行業有需求,這是不爭的事實。民間撈屍行業之所以亂象叢生,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監管環節的缺失,缺少相應的法規對之進行規範,缺少相應的監管部門對之進行管理。
未來,在對民間打撈隊規範化、法制化的同時,政府還應該增加設置對公共水域的守望員和救生員,建立公共救援與打撈的專業隊伍,用以引導並規範整個打撈行業。官方與民間打撈隊並行,互相支持與補充,這才是打撈屍體行業的正確發展方向。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6月3日清晨,吉林省德惠市一禽業公司發生火災,截至中午12時46分,火災已造成61人死亡,數十位人受傷。據公安部消防局最新消息,該事故是因液氨泄漏引發爆炸。目前被困人員搶救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
在樓市專家看來,目前北京出臺的調控新政依然是對過去舊政策的延續,沒有實質性變化,對於市場走勢也很難有突破性影響。未來,政府可能還會依據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對房價進行重新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