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2年全國兩會前夕,“中國理想”節目在文化、三農、軍事外交、社會管理、住房、食品安全、經濟、收入分配、社會保障、教育等10個領域,通過同題問答的形式,選取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視頻採訪,以期在兩會時間為這些問題的探討上提供知識界精英的聲音。

訪談實錄

夏學鑾:實現十二五保障房3600萬套的目標任務艱巨

民政專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從我了解情況實現十二五期間保障房建立3600萬保障房套還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從2010年的狀況來説當時又這樣劃界850萬套,有人説590萬套是以當時提出的目標開建的,但是實際完成的只有370萬套,佔當時的總目標的64%,説這360萬套到底是怎麼樣制訂出來的,可能這裡我也不是詳細了解,因為我沒有參加十二五規劃的制訂。但是具體來説,它可能是以這樣幾個2011年的1000萬套的目標,以及2010年執行的情況加上發展的,以後幾年還要發展,可能速度要快一點。如果360萬套,按照平均每一年要720萬套,2011年是1000萬套,按照2010年完成的速度,那應該是640萬套,640萬套跟720萬套平均差不多應該是高一點,我們規劃的要高一點,不然就沒有刺激動力了,要跳的可以夠到,但是也不能過分的高,但是要充分的認識到這個艱巨性。因為地方的積極性,地方缺乏積極性,保障住房不是列入在我們的社會保障體制之內的,它沒有這份錢,我們可能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包括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費,還有低保這樣幾部分,而沒有住房保障。而提出住房保障,我覺得從理念來説,我認為是非常好的。他基本上是要回歸像福利國家,住房是一個福利的範疇,往這個回歸,向發達國家看齊,不應該把住房市場化,有這樣的一個意向在裏面,我覺得這個非常好。但是在完成保障性住房,當然我們要逐漸擴大,每年擴大,完成1000萬套目標,3600萬套才達到20%保障性住房,商品房還是很多,主要是商品房,我覺得這個比例主要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太低了。[詳細]

易鵬:建設三級住房建設體系 市場才能良性發展

中國城市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財經評論員

對於保障房的建設,我們首先持肯定的態度,作為中國貧富差距相對比較大。同時區域性發展不平衡的國家而言,有一部分確實沒有足夠的收入能夠購買房的這個階層,那麼政府要承擔這個責任。當然首先要市場為主體,政府保障為輔,但是為輔你也要有足夠的量,因為中國的人口基數,有住房需求的人非常龐大。那麼提出三千六百萬套,或者是乃至兩千多萬套,這個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最佳的結果是,因為中國房地産格局出現了低端有保障,通過保障房來解決,保障這些收入非常低的或者是弱勢群體解決他們住房問題。中間有市場,就是你有一定經濟條件的人,通過市場,通過商品房購買的方式來實現你的購買房目標或者改善你住房條件。第三個是高端要有限制,因為我們國情決定了,我們不能每個人都住別墅。即使每個人都特有錢也不能讓你都住別墅。因為土地畢竟有限,那麼對高端有限制,比如徵收房産稅,或是對高端房子徵收更高的稅率,抑制、控制高端的格局。如果形成這種關係的話,那麼中國房地産市場就會進入一個良性的發展。那麼政府也不會因為房價過高而擔憂,因為你進入市場,願意買願意賣的問題,你去買,如果買不起房的弱勢群體,政府給你保障。那麼形成這麼一個有機的中國房地産供應體系以後,很多問題就不會像現在這麼複雜。政府也不會承擔太多的責任。[詳細]

王志安:保障房制度向前發展必須去投資化

中央電視臺專職新聞評論員

 那麼從一般的角度來講,我們認為住房首先要分清楚,他的住房的使用功能和投資功能。因為有一套産權住房是投資,對吧,有一套房子住,人道、這是人權,我們不能要求人住到大街上去對不對,但是我們現在很多人混淆了這樣的一個概念,就是認為好像居住權等同於你有一套産權住房。這種觀念是及其錯誤的。我認為政府應該保障的是後者,保障什麼呢,保障我們這個社會中間不至於有大量的人流離失所,住在大街上,但絕不能保障,這個社會中大量的人,又有一套有産權的住房。所以在我看來,3600萬套保障房呢,可能真的不需要這麼多。那麼,如果要搞,我的建議就説保障房一定要去投資化。就是説,我保障你居住的同時,不能保障你,因為居住到我保障房裏,可以通過投資獲益。因為所有的保障房,都不是按照市場價出售的,對吧。

那麼,如果是説,保障你通過投資獲益的話,就意味著什麼呢,在投資這個市場上,這個起點就不公平了,有些人因為自己的條件差,因為某些原因,他就可以以低於市場價去買到一套住房。將來卻可以在市場上去兌現,變現。這就太不公平了。對吧,所以我個人認為呢,保障房的這個制度,如果要向前發展的話,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去投資化。[詳細]

鄭秉文:住房市場化程度過高 中低收入者被甩在體系外

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我們在公共住宅,公有住宅方面,我們幾乎這麼多年來沒有動作,沒有靠到這一方面,也就是説你光解決了原有住房舊體制的問題,新的體制沒有建立起來,新的體制目前的狀況86%的住房自有率,那麼它不是我們追求的住房體系的目標,這個目標顯然是不合適的,不合適在哪呢?就是説住房自有率太高的情況下,會導致住房的市場化程度太高,那麼弱勢群體,中低收入的這些群體,他們會被這種住房體系甩在外面,久而久之,那麼就會形成什麼呢?形成了一種住房二元結構的狀況,一方面是非常好的商品化住房,另一方面是條件非常不好的非正規性住房,所謂的非正規性住房,在國外就特指貧民窟,也就是説一個城市變成了一個亞二元結構,一方面是玻璃幕墻現代化的別墅區的高檔住房,另外一級,那麼就是説城鄉結合部出現了一些,本來我們在北京前幾年已經出現了一些非正規性的住房,也就是説類似貧民窟,我覺得這是城市化進程當中不應該有的這麼一種現象。可以歸結為城市化的一個弊病,但同時我覺得這是住房政策改革沒有完善,沒有達到目標的這麼一個結果。[詳細]

陳乃醒:市場經濟下供求決定價格 房價上漲不可避免

中國社科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經濟學家

整個的對住房問題,它也是一個商品問題,它也是一個市場問題,在一定的情況下,市場問題應該交給市場解決,也許市場經濟的結果會出現房價的上升。現在在我看來,市場上升的價格不光是商品,不光是住房,所有的商品它都在上升,這個市場價格的上升它是一種必然的一種結果。因為人們的收入在提高,勞動力的價格也在上升,不能説勞動力的價格上升或者人們的收入在上升了,那你再説是商品價格或者下降或者保持原樣,這都是不可能的,它是一種市場的必然。要不你就不要實行市場經濟,要實行市場經濟你就是這樣的。

特別是住房,住房是一個剛性的商品,他每一個人都要需求的,他生下來他長大,他就要有一份住房的,對吧?所以這個住房隨著人口的增加,隨著城市化的結果,那麼這一種住房需求這個量是很大的,特別是在中國。幾億人都需要從農村轉移出來,融入城市,這個需求量那是天文數字啊。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價格的上升它是必然的,它是必然的,而且我認為呢,那麼在這個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在城市化的過程中,這種價格有利於調節人們的城市結構;有利於投資逐步從大城市向小城市轉移,向中小城市轉移,向二三線城市轉移。[詳細]

何剛:十二五規劃不能徹底解決保障房問題 要有長期打算

《財經》雜誌執行主編

我們必須認識到,保障性住房問題的解決不是只靠十二五就徹底解決了,我們一定要有長期的規劃和打算。首先解決最緊迫的,這三千六百萬套裏,有相當一批是棚戶區的改造,因為他們的居住條件是最惡劣的,首先解決他們的問題,然後再進一步逐漸改進和提高低收入人群的住房産品,比如從一間房子變成兩間,從兩間逐漸變成小的三間,這是逐步改善的過程。我相信如果十二五的三千六百萬套基礎完成之後,中國貧困人群住房就得到了基本改善,這樣我們在十三五、十四五的時候,再做保障性住房的升級換代,那樣條件就基本具備了。所以,當下我認為它更多的還是解決基本住房保障計劃。[詳細]

李玲:政府缺少完善的住房制度建設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

其實還是我們的制度出了問題,那麼現在呢,這個比如限購房,其實這是北京的一個限購,其實一個狠招,我相信它不是一個可持續的,未來可能還會逐步的放開,但是他這個狠招,我覺得目前很有效就是他一下子就把你投資性的需求,等於給滅掉了,就不能搞投資了,就是你得住房,當然你可以搞歪門邪道的,但是這個大規模的靠投資,這個北京住房你是不可能的,到上海也不行了,所以我覺得這一招還是很有效的,給止住了。但是長遠的,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做好制度建設,要搞明白,該市場的就得市場,不該市場的,政府一定要起作用,不是一個房子市場就説政府什麼都不管了,不行,你要做一系列的,就是一個完善的市場經濟,實際上是在政府有效管理下的,不是一個瞎競爭、瞎搞的市場,我們這個房地産就是一個混亂的市場,那麼我覺得應該説政府從這個裏面已經吸取到了經驗,比如説現在的限購,另外一個就是保障性住房在大量的減,但是保障性住房我覺得目前這個進展,我覺得可能做得比較好的,從目前進展是重慶,一個它的規模,再一個它建制度,因為你又是一套制度的建立,因為誰能做,你的退出機制,進入和退出機制是什麼?還有維修,房子是要破損的,你整體的維修,一系列的制度,你要這個做不好的話,可能又會好心辦壞事,又會造成很大的社會矛盾。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一方面在建保障性住房,但是更多的還是要做長遠的制度安排。[詳細]

石述思:保障性住房應該真正分到最需要的人手裏

資深媒體人,工人日報要聞部主任

保障房建設首先這對廣大中低收入人群來説,是一個利好消息,它有很強的還帳色彩。怎麼講呢?我們在1998年以後,全面啟動了住房商品的改革。而把解決全體人民的住房問題都交給市場化去解決,導致房價一路飆升,人民怨聲載道,中低收入在城市裏幾乎望房興嘆,沒有立錐之地。因此,三千六百萬住房,是在住房這一民生問題越來越突顯,而政府採取的維護社會穩定,彌補十幾年住房的盲目市場化造成的民生困境的一個補救措施。而這三千六百萬在建設過程中,它會遭遇到很多的問題,比如説首先地方政府由於土地財政是它的主要財源,它的配合度問題,而且在保障它落實過程中,相關配套制度的建設以及貫徹落實的問題,這是牽扯到中央和地方的博弈問題。

還有一個現實的問題,土地資金能夠真正到位的問題,在一些地方,比如説把保障房都設立到邊遠的地區,配套設施不健全,建起來也是半成品。第二,資金,銀行肯定不願意貸,政府又掏不出那麼多銀子,所以一些困難地區的地方政府開始探索一些合作建房模式,跟有錢的單位,跟有錢的企業,但是這又會産生新的腐敗的溫床。因此,整個保障房三千萬這個數字,是中央進行過深入的調查研究,是切合中國實際的。但是怎樣建,建到位,而不是開工到位,建設不到位,是未來的第一個考量。第二個考量,即使這些住房真正的建設到位,還得過一個分配關,能不能真正分配到廣大中低收入人群手裏,而不被一些強勢階層偽裝成窮人,把蛋糕巧取豪奪。還有一點,中國保障房的隊伍過於豐富,是全世界種類最多的,比如有兩限房、有經適房、廉租房、公租房,隊伍非常的龐大。而這個龐大背後,也為我們權力尋租等等留下了巨大的真空。因此,未來中國的保障房建設,除了按照中央的部署真正建設到位之外,還有一些深徹的變革需要我們去重視,比如説把保障房的福利性如何真正地靠制度體現出來。第二,把政府和市場通過保障房這次試水,在房地産市場真正能夠區分開來,比如説滿足住房升級需求或者更高需求的人,按商品,按市場化的方式來解決。中低收入人群通過保障的方式解決。而怎樣完成明確的政策界定,也是一個很大很大的難題。三千六百萬這個數字本身不能説明什麼問題,而三千六百萬背後的一些潛臺詞,一些相關配套的制度,配套的執行,更值得我們認真地關注。總體我希望這三千六百萬保障房的推出,能夠真正地分到最需要的人手裏,而不被別人巧取豪奪,這是未來最艱巨的考題。[詳細]

往期推薦
國人關注點
  • 教育改革
  • 住房保障
  • 外交轉型
  • 社會保障
  • 食品安全
  • 三農
  • 文化
網友留言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