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2年全國兩會前夕,“中國理想”節目在文化、三農、軍事外交、社會管理、住房、食品安全、經濟、收入分配、社會保障、教育等10個領域,通過同題問答的形式,選取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視頻採訪,以期在兩會時間為這些問題的探討上提供知識界精英的聲音。

訪談實錄

陳乃醒:監管部門對危害食品安全的人要嚴懲不貸

中國社科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經濟學家

那麼食品安全問題,確實我感覺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為每個人都要吃飯啊,這個人們吃飯的安全關係到人們的營養和他的疾病的産生這些很重要的問題,實際我們講關心民生,解決民生問題,食品安全是一個需要解決的這麼一個重要的問題。至於它産生的一些問題可以從這些方面來看,第一個問題就是大家都認為政府監管不嚴,或者是監管不力,不作為造成的,這方面你説是不是有呢?它肯定會存在的,但是我覺得不是主流這方面,主流這方面我認為我們國家對於食品安全,政府我認為一直還是比較重視的,也不斷地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問題的産生,不斷地産生一些,不斷地制定一些方針政策一些文件,採取了一些措施,不斷地來解決這些問題。那麼使它更加能夠符合人們的健康要求。這應該是肯定的,首先應該肯定這一點。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又不斷呢?總是有呢?那麼這個問題就比較複雜一些。第一個複雜的就是首先複雜就在於它的利益驅使,那麼那些採取一些不正當的手段來取得利益,不正當的手段來製造這些低層次的或者假冒偽劣這些商品,能夠可以賺更多的錢,取得更多的利潤這是一種利益驅使,甚至於犯罪。

這個問題不是制度文件所能解決的,也不是哪一個時期所能解決的,也就是説作為一種犯罪,他始終不存在的,就像我們上面講,就像殺人一樣的,殺人要償命的,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但是總是有殺人的,利益驅動也是這樣的,它不會消失的,因此你監管也不能消失。力度只能加大,不能減小。

但是要想根除也是不可能的,要不然就沒有犯罪了,沒有犯罪那作為一個社會來説,它是一個社會的組成部分,所以大家都會理解這些問題的。問題就在於他要逐步去減少,販毒對不對,這是最大的危害,政府打擊犯罪,打擊販毒,這就採取了很多措施,做了很多工作,有人為此犧牲生命,但是販毒還有,因為它的利潤太高了,它驅使一些人鋌而走險。[詳細]

石述思:根本隱患沒有消除 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任重道遠

資深媒體人、工人日報要聞部主任

作為一個文科生,這些年,由於食品安全問題,我相信很多文科生像我一樣,都增加了很多有機化學的知識。沒吃到安全的東西,倒長了很多學問,這也挺令人反諷的。

食品安全問題也是一個很複雜的成因。第一個成因,我們的食品安全跟整個農業生産以及相關的食品加工業的粗放、低效有關,太粗放化了,低效化的,不是集約化的,不是現代化大生産,因為農民養奶牛,散養的,帶來很多質量不合格、監管不到位的空襲。中國中小食品加工廠40萬家,國外已經形成現代化大生産,相對來説,食品安全産生的溫床要比我們小的多,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我們的食品安全管理體制有問題,國務院食品安全監督委員13個部門,號稱"十三太保",結果導致一個問題,在日常監管中相互掣肘,責權不分,互相推諉現象相當嚴重,有些地方甚至出現"毒豆芽"事件以後,市委召見相關部門,沒有一個人願意承擔責任。所以,日常監管幾近空白,甚至演變成收費管理,收費的時候來了,出事的時候找不著人了,這個現象也非常的突出。

第三,我們日常的監管可能存在著嚴重的失職瀆職現象,在一些地區和部門,首先體制不順,日常監管又不是很到位,導致我們經常爆發非常惡性的公共事件,食品安全的公共事件,三聚氰胺、瘦肉精,老百姓成了失措的大白鼠,全是源頭沒有管住,全是終端管住了,這兩個疊加,監管鏈條又比較長,又分段管理,一塌糊塗,監管體制存在嚴重問題。還有一個法制法規不健全,這個有所改善最近,過去是假一罰十,買一袋毒大米,補償給你十袋沒毒的大米,當然現在刑法修正案已經説了,加強了懲處的力度,對不法經營者,不法商販,甚至最高可判死刑。另外還有一個重大突破,我們加強了問責,地方政府要承擔相關的連帶責任,這些年其實隨著這些政策的推動,食品安全問題還是得到一定的緩解,但是根本隱患,我剛才講了沒有得到消除,任重道遠。[詳細]

夏學鑾:食品安全的根源問題是信任危機和誠信缺失

民政專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政策法規已經有了,落實監管關鍵就是我們的不法商家他們昧著良心賺錢,不知道他們會搞出什麼樣的花樣。實際上包括黑饅頭,包括蘇丹紅,很多食品安全問題,我們經歷了很多很多了,網友都寫了很多順口溜你可能都看到了,所以大家當前最關心的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根源、起源於信任危機。為什麼人心慌慌,這些不法的商戶可能有一些,但是絕對不是大多數商戶、食品生産廠家,可能有一個這樣的商戶,有這個信任危機,其他的有這個情況,説不定你這個店家也賺昧心錢,大家都以這種懷疑的眼光互相看。有一些守法的廠家也覺得,我這麼守法經營賣的是合格的,有時候他經受不了別人冤枉,有時候我乾脆也這樣做,有時候起一個負作用。整個社會風氣、信任危機,使一些人有人受了委屈以後,能夠堅持這樣一個守法經營、堅持良心,但是有些人可能會滑下去,所以這是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人際信任危機、誠信危機、誠信缺失。誠信缺失造成了我們見義勇為的人受訛詐,造成了小月月18個人不敢救她,一個撿破爛的老大娘把她救走了,人心冷漠,冷漠到這個程度就是信任危機,誠信缺失所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是這樣,道理都是同樣的,根源就在這裡。所以我們對食品安全問題不能掉以輕心,國家監督一定要到位,打擊要有力,不要造成違法的成本比守法的成本還要低,要叫他付出更大的代價。[詳細]

王志安: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沒有公眾想象的那麼糟

中央電視臺專職新聞評論員

一方面的確我們食品安全的這種現狀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你比如説像出現的三聚氰胺的事件,那麼當年的蘇丹紅事件,確實少數的不良的這種企業在製作食品的過程中,是至消費者的利益不顧的,這個現實確實存在。而且從全世界的範圍來看呢,如果比較,出現這種案例的可能性,也是非常非常低的。但在中國就普遍性,從某一種角度來講,某一個時期來講,是相對來説,是個普遍行為,這個問題的確需要重視。但另外一個方面,我一直認為中國的食品安全,沒有公眾想象的那麼糟,我們所謂的從工廠生産的食品,安全標準,因為一直有國家標準,有檢測體系,其實它的安全水準並不算太低。

我們過去只要吃飽了就可以了,現在我們要求吃好。有營養啊,而且同時這個食品呢,還必須符合綠色的一系列標準。相對來説這是一個發達國家的標準。我們過去是沒有一個標準的,實際上我們媒體也是剛才講到的,媒體呢,所謂的連篇累牘的報道呢,加劇了人們的恐懼,但實際上有些問題沒那麼嚴重。[詳細]

鄭秉文:重典重罰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最有利的措施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食品安全問題現在已經成為全社會一個極為關注的問題了,幾乎全社會沒有一個人對食品安全不産生擔憂的,小至從超市買東西回家做飯,大到到小飯碗吃飯,再到大的星級飯店吃飯,人人都會感到你這個食品安全成為一個問題,他倒不是説,他不相信飯館的大師傅,而是原材料等等,甚至在電視上都看到過雞蛋都曾經有人試圖造假,並且電視上還播出了造假的全過程,假雞蛋怎麼做出來的,在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一個全世界食品最不安全的國家,那麼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在哪,這個學界,好多學者,官員,百姓,也都紛紛探討這個問題,報章討論也非常激烈,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我覺得大家説得都非常有道理,有人認為法制不健全,有人認為應該加強監管,還有人認為應該在産業佈局上想辦法等等等等,我覺得都是重要原因,但是在我看來,像食品安全這樣的問題,只有一個最好的辦法來遏制它,那就是説重典重罰,給他罰到破産,施以重典,這是最好的辦法。這個辦法直接施行了,我覺得你再有冒著生命危險,破産的危險去造假的人,那就是他的事情了,並且我相信,只要你在電視廣播上對這些食品安全問題造假的企業廠商個人,施以重罰的話,這種宣傳大到像世博會,奧運會那麼一個宣傳攻勢,我想造假人膽量還是有限的,讓這個重罰重點深入人心,我想會大大改觀的。

那麼我個人也知道一些,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早期階段,也有一些造假的現象,但是呢,只要你用重典重罰,我想這個問題還是可以得到解決的,也就是説什麼呢,我們現在也不是缺制度,也不是缺監管,我們的藥檢局,我們的監管機構還是健全的,我們的制度政策也不是很缺味,都有,那為什麼還會繼續出現,變本加厲的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呢,那麼就是説你罰得不狠,沒有重典,甚至託人情可以搞定,擺平,用老百姓的話擺平,你什麼都能擺平,那麼自然就有人會鋌而走險,你的食品安全問題自然就不能解決。

所以我覺得重典重罰,這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目前的最有利的措施,而不是什麼再建立制度,制度再多,執行不利,我覺得還是不能根除的。[詳細]

易鵬:食品安全建設要和社會誠信文化建設相結合

中國城市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財經評論員

食品安全可能是個老大難的問題,對於食品安全的解決不能依託與政策法規,也不能完全依託于指法,也不能完全依託于産業結構佈局。或者也不能依託于加強行政執法的隊伍建設,或者標準的提高。還是一個整體的,必須要有幾管齊下,才可能解決好目前的食品安全形勢。但是我在這裡提一點,就是食品安全的形勢還有一點,就是要和整個社會誠信文化的建設結合在一塊。也只有他心中有足夠的誠信文化建設以後,自我約束會大幅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的頻率,也就是説即使我們建設,也是軟實力,這個體現在食品安全方面是比較重要的。[詳細]

李玲:食品安全應作為地方官員首要任務來考核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

食品安全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們政府要下重拳。但是我覺得到目前來説,我們還沒有,還沒有這樣的手段。第一,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沒有建立起來,而且我覺得我們的政府都沒有這種意識,應該説高層現在不是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員會,但是到了基層幹部,比方説地方首腦,他有沒有把食品安全作為主觀,最主要的一個任務。你想想你所管轄的這個地方的人,每天吃的飯菜,食品都不安全,你當這個官是什麼官,我覺得最主要首要考核的標準但是沒有,我們沒有,對不對?第二個監督管理體系不健全。

:時刻要把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就我説的,兩會代表的食品你知道要保護,那麼為什麼不保護所有的老百姓呢?而且就是像我剛才所舉的例子,其實就是你現在力量不夠,你要加大的就是説我時刻要抽查你,你要把那根箭時刻懸在那兒,對不對?讓這個造假的人知道他隨時可能又有被查到的危險,而我們不説,我們只説我先對兩會代表查了,那造假的人不給兩會代表幹活,不就更造假了。對不對?就還是一個你的執政理念,你到底為誰服務的問題?其實,我覺得要抓肯定能抓好,但是目前我覺得各個地方,可能都沒有真正地把這個問題放到議事日程上。[詳細]

孫林:添加劑是食品製作中的正常現象 但要進行控量管理

農民日報社總編輯

農産品生産過程,一直到餐桌上,從地頭或者從養殖場到餐桌的過程,是過程之多、環節之當的過程。其實很多農産品出現很大問題,不見得就是這個環節,包括運輸的過程,到市場的過程,知道小商小販擱什麼了,你也不知道。有的時候看著産品挺好,很新鮮,肉挺好的,人家説特別新鮮的……它的過程之多都不好説。出現個別的事件,也是很正常的。另外,無非出了事之後怎麼管理,怎麼檢查,怎麼罰,怎麼管理,今後怎麼進一步完善機制的問題,吸取教訓的問題。另外,對很多農産品的認識,老百姓太恐懼了,比如添加劑等等,前段時間出現了很多包括膨大劑、瘦肉精等等這些問題,對這些東西了解的情況,科普知識沒有普及好,太恐懼了。添加劑,食品的多樣性,國外用食品添加劑比我們用的多,用的早,食品的多樣性,就是一種,大米做米飯和稀飯,還得採取其他滿足不同需求的,以這個原料生産的多樣化的食品裏,有的可能要有一些添加劑,只不過要控制量,品種和量上要標準化而已,不是一點都不能有,大家可能對這個東西沒有認識,然後就把添加劑妖魔化,覺得哪個裏面都有,包括膨大劑,好像這樣這也是膨大劑,那也是膨大劑,妖魔化,把你認為的東西妖魔化,又把它看成普及化,好像覺得什麼地方都有,實際上不是那麼回事,包括瘦肉精,很多國家也是這樣的,在一定的時候有一點,有一些,但是時間和量上是要控制的。只要控制好品種,控制好量,控制好一些很多環節,不影響健康,也是食品供應當中正常現象,等等這些方面的知識,很多消費者是不了解的,再把有些事件,也不能不承認在生産農産品的過程當中,有一些偽劣産品,假冒産品,有害産品,不能否認這個事,確實有些坑害消費者利益的。[詳細]

往期推薦
國人關注點
  • 教育改革
  • 住房保障
  • 外交轉型
  • 社會保障
  • 食品安全
  • 三農
  • 文化
網友留言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