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2年全國兩會前夕,“中國理想”節目在文化、三農、軍事外交、社會管理、住房、食品安全、經濟、收入分配、社會保障、教育等10個領域,通過同題問答的形式,選取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視頻採訪,以期在兩會時間為這些問題的探討上提供知識界精英的聲音。

訪談實錄

易鵬:中國文化走出去必須要和當地文化價值觀相結合

中國城市戰略發展研究會副會長、財經評論員

易鵬:文化對中國目前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因為中國的GDP是全世界第二,而且中國在世界上話語權越來越大。但是一個只輸出産品,而不能輸出文化的國家他不能成為一個強國。所以有這種意識以後,中國未來可能是要輸出文化。但如何更好地輸出文化,我想第一個是要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要發揚光大。我們中華文化或者中國一些傳統文化,它存在這麼多年,它在世界上也有一些比較優勢,或者有一些遍知度。你全部到世界以後,你才能體現中華文化的獨特的魅力,你才能夠有立足之地,如果完全地複製,那就很難體現你的個性和內涵,和特色,那麼在世界文化中也就很難展現你獨特的風采。第二個方面是,因為現在世界已經進入地球村了,那麼中華文化走入世界以後,到當地落地以後還要和世界一些樸素的文化價值觀要有結合,在這個樸實的基本觀念下,你這個文化才能更好地融入進去。也才能把你個性發揮出來。因為有這兩種意識,中國文化才能更大範圍到全世界去。[詳細]

孫明泉:中國文化走出去要多傳播具有中國人文色彩的文化

光明網副總裁、總編輯

 記者:對,你説這就讓我想起,如果拿中醫跟西醫來做比較,中醫是中國文化的一個載體,西醫就是西方文化的載體,西方的醫術往往是比方説細菌、病毒它是要消滅的,殺死的,它是一種對抗,中醫好像更多強調是這種運用它,或者它強調固元,強身固元,就像你説天人合一的,它沒有那麼多衝突。

孫明泉:所以説對,這個和合、天人合一、和諧,這是我們中國文化一個非常明顯的一個元素,這個現在西方人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它,認可它,很多人預言這個講拯救,就是説我們不要給自然對抗了,我們給它和諧才能深層意義拯救我們人類,否則的話,我們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這是一個方面。就是説我們要在傳播,假如説我們要從文化走出去這個概念假定用文化走出去這個概念,那麼我們不只是我們的歌舞,我們的音樂會,我們的雜技,我們的圖書,我們的電影這些是,但是不是我們説總體的範圍。所以説要走出去的附帶産品的東西,比方説電影,也希望更多只是展示中國功夫,或者展示中國的貧窮,外國人現在通過電影一看就知道中國功夫或者中國貧窮落後,我希望我們的電影,我們的那些作品更多是展示我們也具有很深厚文化底蘊的一些元素,我們也多拍一些有人文情懷,就是哪怕一個小小的故事讓人感動,實質上你看我們現在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像《梁祝》、像《二泉映月》,它恰恰是體現是人文關懷的力量,一個深刻體驗的力量,並不是功夫。

當然功夫為我們中國人贏得來聲譽,這倒也可以理解,但是不能讓外國人就理解中國功夫才是中國文化,我們要更多的像美國大片一樣展示很人文的一面,這樣走出去的這些文化産品才能給我們真正反映我們深刻的東西,前面我説到天人合一、和合文化像我們這些老祖宗傳下來的,現在越來越多被別人認可的東西,我們自己也通過一種具體的符號性的東西讓它壞有可視的,通過這個途徑來傳播,在這個意義上,剛才説到這些文化産品如電影、圖書、音樂會那都是非常重要的載體。還有一個概念我還想説一下,就是我們要傳播的過程中,那注意用外國人能夠聽得懂的語言,或者他們感興趣的視角來接受我們,不是按照我的理解就推廣我的東西,我們更多考慮對方的感受。[詳細]

何剛:中國文化走出去必須考慮恰當的方式和手段

《財經》雜誌執行主編何剛

何剛:在我看來,中國文化已經到了必須要走向全球的時候。現在的問題是什麼樣的文化可以走向世界。另外,如何走出去。我認為中國文化,首先我們應該仔細地梳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當中,那些能夠持之以恒的存續的內容,有些內容比如在歷史上非常輝煌,但在今天可能它不是一個那麼有當下的針對性的,比如説一些比較狹隘的民族文化的強調。第二,我覺得一定要找到中國文化或者説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對話的基礎。我覺得基礎最重要的是基於人的一些本性和一些基本的道德和行為規範。而有一些實際上是東方文化所特有的,但是在西方文化裏強調不是那麼充分,比如説集體主義、捨己為人,這是我們非常強調的,但是西方的個人主義至上。集體主義更主要的是團隊自願和基於契約的合作。這個時候我們過多的強調捨己為人、集體主義,可能不僅無益於中華文化的全球傳播,反而會讓別人對中華文化有更多的誤解,甚至一些變色眼鏡狹隘的解讀,要慎重選擇那些可以與世界進行交流和對話的文化內涵和內核。

第三,要考慮到恰當的方式和手段。比如大家議論非常多的是去年在紐約的世貿廣場做的中國國家形象的廣告,很多人説站在中國人的角度,我們覺得廣告的設計,包括形象片、宣傳片的拍攝似乎沒有大問題。但在西方引起了非常多的議論和關注,就在於可能在西方人看來,顯得過於空洞,而沒有具體的敘述的焦點。雖然這個時候要解決一個問題,要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時候,我們要考慮到的是西方公眾可以接受的方式,而不是按照我們希望傳播的方式去進行傳播。具體來説,我們一定要找到西方的公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和訴求點,來審慎地設計文化傳播的方式和對象。

有時可能不是看似非常宏大,但實則非常有效的,比如舉個例子奧斯卡大片《臥虎藏龍》,就是一個電影,在中國的武俠迷看來,甚至有一些設計,包括武打不太靠譜,但是它符合了西方公眾的審美需要,所以成為中國功夫在西方世界,除了李小龍之後,在當代最好的傳播載體。

另外,我們説到體育,體育是無國界的。過去強調拼搏精神,我們的奮鬥,舉國體制,金牌,會發現在西方是非常淡漠的。反過來,最近兩年我們會發現,從劉翔開始到姚明,進而是去年的李娜,他們的自信、從容、隨和、幽默和個人奮鬥更能為世界所接受和欣賞,而他們實際上成為中國人自強不息體育精神和拼搏最好的載體。這方面也是有很多技巧和文章可以做。我相信今天的世界對於中國文化,有非常多的期待和了解。他們也希望能夠更真實的認識當今的中國和中國的文化,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文化的傳播選擇點明確,另外,傳播的載體具體多樣、靈活,符合世界的欣賞和傳播的方式和潮流,而不是簡單的以我為主,我們想當然的去設計一些傳播方式。[詳細]

夏學鑾:中國文化走出去必須要改變話語體系和表達方式

民政專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記者:剛才您談了很多中國走出去的文化,到國際主流文化市場上相比有一些競爭的優勢嗎?

夏學鑾:傳統文化就有競爭的優勢,現在東西方有一個錯位,過去是西方很發達,現在他們想回歸東方,有一個法國的學者認為拯救人類的精神,只能靠中國哲學,要靠中國文化,文化價值理念。所以這方面,如果我們可以很好的總結我們古代的,到現在沒過時的,行之有效的文化價值理念,我們把它包裝,把它整理出來,屬於産業方面的,文化價值。文化最根本的核心就是價值理念,價值理唸有很好的保障,很形象的把它找一個平臺,找一個載體釋放出來,展現在世界人民面前,那是會打破西方政治家説的中國沒有文化,不要害怕,他們不能輸出文化,我們要輸出我們的文化,要讓世界看看中國的文化是多麼博大精深,多麼振奮人心。我們有很多,包括《二十四孝》的故事,很多動人的故事,所以我們關鍵在於挖掘,要精心包裝。不要搞的都是帝王將相的故事,那個東西沒有多少意思,勞動人民的樸實的真正的東西都挖掘,那才可以感動人,這是最感動人的。像韓國劇很平常,就是日常瑣碎的,那個打動人,最近的一個電視劇,很簡單的事情,很多人都很愛看,沒什麼情節,像這樣的我們要學習人家怎麼講,用日常敘述講一些小話語,這些小話語跟人們的人心,跟人們的生存發展都有密切的關係。講小道理,小話語,就是日常敘述。[詳細]

石述思:國家軟實力的構建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資深媒體人、工人日報要聞部主任

石述思:美國人曾經做過一個調查,什麼調查呢?中國的三樣符號,他們指出了三樣東西,北京,很政治,奧運很運動,孔子,很古老。在中國快速崛起的過程中,中國對世界的認知,隨著我們對外開放的全面的發展,已經非常充分和全面了。但是,國外對中國的認知出現了嚴重的不平衡,這背後是一個什麼樣的背景呢?中國在2010年GDP超越了日本,第二大全球經濟體,但是在中國製造産品遍佈世界的時候,很顯然我們的國家軟實力,也就是國家價值的輸入是嚴重滯後的。其實在全球化的時代,東西方文明正在走向融合,我們這個國家有非常悠久的文明史,有非常良好的文化傳統、道德傳統,而這應該屬於普世價值。我認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核心是東方智慧,也就是東方所體現出來有自己特色的普世價值的東西,比如説現在一個比較好的現象就是我們辦了很多孔子學院,有大量的外國人開始為了謀生的需要,為了了解各種中國文化的需要,開始學中文,其實目前的鋪墊還是相當的充分的,但是由於我們在産業方面的滯後,在政策方面的滯後,整體上比如走出去的態勢還遇到很多的挑戰,比如説古老的京劇藝術,我們承載人類文明著名的一些文史的優秀的作品,以及現當代,我覺得在文化藝術上的精品,未來面向世界,走出去,還有巨大的空間。目前隨著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文化創意産業提出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會對這個潮流進一步地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當然,走出去的過程中還有一種模式,隨著最近習近平副主席訪美,我們成立了東方夢工廠,可以大膽地借鑒、消化、吸收西方先進的,比如説管理,先進的商業運作的經驗,形成一個良性的互動,形成一個合力,優勢互補,為我們進一步走出去,或者縮短走出去的歷史歷程,探索更多的渠道,積累更豐富的經驗。但是有一句話可以認定,隨著中國這個國家的快速崛起,我們有13億人口的大國,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國,有了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大國,文化産業走出去,國家軟實力,國家價值觀的輸入,國家軟實力的構建,已經是一個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詳細]

陳乃醒:中國文化走出去必須以經濟走出去為先導

中國社科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經濟學家

 陳乃醒:能走出去的文化首先要有一點,它應該和經濟走出去是同步的。為什麼這麼説呢?文化走出去,它需要錢的,在一定的條件下要燒錢的,沒有錢你何談走出去呢?在過去我們可以回憶的話,我們這幾百年祖國的道路,在國弱民窮的情況下,你何談我們的文化走出去呢?你的經濟不能走出去,你的其它方面,外交很弱,軍事很弱,在這種情況下你的文藝能走出去,文化能走出去嗎?

那麼再回過頭來看,這幾年為什麼我們的文化能夠走出去呢?我們體育也走出去了,對吧?我們的女子網球也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了,這為什麼呢?這就是有錢了,有錢才能走出去,你沒錢談何走出去呢?所以光講文化走出去,我説意義不大。光講經濟走出去,也太膚淺,二者結合起來,在經濟走出去的同時應該以經濟走出去為先導。因為他首先是奠定了物質基礎,用通俗的話來説,他就有錢了,你沒有錢,你走出去,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美國的文化為什麼能夠走出去?美國的好萊塢為什麼能夠打遍天下?有很重要的就是他有技術,有技術又有錢,對不對?如果沒有這兩條的話,你怎麼走出去啊。所以經濟走出去是先導,是基礎。而文化走出去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內涵,是一種韻味,是一種昇華。所以在我看來,經濟走出去應該是在先的,結合文化走出去,那就是昇華。[詳細]

王志安:中國文化走出去既要靠政府支持又要經得起市場檢驗

中央電視臺專職新聞評論員

 記者:王老師,咱們先談文化方面的問題,就是現在,應該説文化是一個相對空泛的概念,現在我們一直在説我們的文化要走出去,那麼,您覺得我們的這些中國文化,有哪些具體內容是適合走出去的?

王志安:我覺得內容非常多,因為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淵源流長,你看好萊塢拍的功夫熊貓,花木蘭,其實都取材于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故事,也就説像這樣的故事,在我們歷史中,可以説是比比皆是,像我們三國,像我們的水滸,像我們歷史上那麼多精彩的故事,都可以成為走出去的素材,其實這裡最重要的不是説我們沒有料,而是説以什麼形式走出去,我們現在的文化,這個所謂的走出去,也包括對外文化交流啊,更多的都是一種宣教形式,就很難被他們市場中間主動接受。比如説,我有朋友在國外嗎,他就講我們的一些演出團體在悉尼歌劇院演出,但是呢,票賣不出去。那麼就只能把這些票免費送給當地的華僑,留學生讓他們去看,那你就起不到所謂的走出去的作用了。所以説,真正的走出去,必須是你要到國外進行商業演出,也就是説你必須要這樣一個産品,能經得起市場的檢驗,讓人願意主動花錢去買票觀看,這個是相當難的。那麼這個呢,首先是要求我們這個文化産品,在國內,你就必須得是喜聞樂見的受人歡迎的,能夠經得起市場檢驗的。所以在我看來呢,文化走出去啊,文化産品走出去,急不得。因為,我們現在的文化體制改革,從十七屆六中全會開始,才把它提到一個,所謂的一個支柱産業,這麼一個高度,那真正要想變成一個我們在國內市場中間繁榮發展,需要一定的時間,需要一定的體制培養,那麼在我看來呢,政府這邊需要做的呢,可能是鬆綁,也就是説文化産業説到底是一個創意産業,它是比拼人的想象力,而在想象力的競爭過程中,中國人並不比其他國家的人差,那麼我們缺的是什麼,我們現在缺的是一個良好的一個外部環境,這個外部環境呢,就是要求我們政府對文化創意産業這方面給予更多,更寬鬆的環境,比如説我們的電影市場可不可以實行分級制。那麼其他的那些産業,準入門檻是不是可以更低一點。那麼我相信如果要是這些外部環境的話,要做好了。假以時日,中國的文化産品一定可以繁榮發展,那麼到那個時候走出去,就不是一句空話了。[詳細]

孫林:中國文化走出去必須要學習西方的先進理念

農民日報社總編輯

記者:中國文化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跟西方文化相比,或者跟美國、歐洲文化相比,咱們有哪些可以借鑒的,比方説快餐,肯德基、麥當勞,中國文化走出去有哪些可以借鑒或者學習的?

孫林:地域的不同,歷史背景不同,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自然而然有文化差異,無非就是相互學習,西方在市場經濟的發展當中,他們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文化歷史,我們是這麼認為的,特別是有些西方國家的市場經濟比較徹底,以滿足需求,追求在做好服務的基礎上去尋求利益的最大化。這種意識不是一點兩點,而是整體意識,已經多少年的發展基礎。這些東西還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各個國家各方面都能服務於,徹徹底底的尋求,也是市場經濟比較徹底,這種意識是各行各業每一個人都根深蒂固的東西,整個社會的背景,社會氛圍,可能需要我們去長期地學習。當然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是很多的,我僅僅舉這個例子。[詳細]

往期推薦
國人關注點
  • 教育改革
  • 住房保障
  • 外交轉型
  • 社會保障
  • 食品安全
  • 三農
  • 文化
網友留言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