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讓關注成為變革農村教育的力量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6日 09: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如果沒有這項“尋找最美鄉村教師”的公益活動,單腎女教師胡榮,苗鄉教師李金和、李應志父子,這些鄉村教師的故事可能不會被人“重新發現”。他們在不被人關注的鄉村學校甘守清貧,但他們的堅守實實在在地改變著許多農村孩子的命運。

  堅守在鄉村學校的這些教師,是農村基礎教育大廈的基石,他們在山溝溝裏傳道授業,在村頭校舍批閱作業,在簡陋操場揮汗如雨,在田間地頭奔忙家訪……這是一群在教育戰線上無私奉獻著的最可愛的人。“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公益活動,希望將更多默默奉獻的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傳播開來,呼籲社會的關注。

  尋找最美鄉村教師,我們自然離不開關注農村教育。中國有13多億人口,超過半數生活在農村,一半以上的學齡兒童在農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鄉村教育是立國之大本”,“人民貧,非教育莫與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與智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晏陽初、陶行知、梁漱溟等一批教育界人士在河北、江蘇、四川等地發起鄉村教育運動,倡導“教育救國”。晏陽初先生提出“除文盲,作新民”,在河北推出“定縣模式”,在四川建立鄉村建設學院。這些教育先輩為我國農村教育事業躬身實踐的範例,為中國鄉村教育奠定了基礎。但是,雖然今天經濟社會迅速發展,教育資源均衡化仍然任重道遠。

  去年教師節前,媒體推出“票選鄉村教師十大教育心願”活動。在徵求來的意見中,高達88%的票投給了“願提高工資待遇,減少後顧之憂”。除了工資待遇,在鄉村教師最期望達成的心願中,“願有機會走出鄉村,交流學習,充實自己”和“願減輕職業壓力”分別以31%和28%位居前列。

  與城市教師相比,鄉村教師在工資待遇、學習機會以及教學條件等方面存在著巨大差距。如果沒有心中堅守的信念,這些鄉村教師很難幾十年如一日,守候在清貧的崗位上教書育人。

  去年教師節前夕,溫家寶總理在河北省張北縣農村教師大會上曾説,“農村教育發展了,農民素質提高了,就會形成巨大的人力資源優勢;相反,如果農村教育跟不上,眾多的人口就會成為發展的巨大壓力。今天廣大農村的億萬在校生,正是明天國家建設的主力軍。如果不把農村教育辦好,不努力提高農村人口的文化素質,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城鄉之間協調發展,改變‘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就是一句空話。”

  從這個意義上説,農村教育直接關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目標的實現。而鄉村教師,自然肩負著改變農村教育的重任。對社會而言,不能因為鄉村教師“甘於”清貧就忽視他們所遭遇的現實境況,尋找最美鄉村教師,一方面是為了傳播他們的優秀事跡,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社會能夠真正關注“平凡又崇高”的人,幫助他們改善境遇。

  讓我們把目光一直投向鄉村教師,讓關注變為足以變革鄉村教育的建設性力量。

熱詞:

  • 農村教育
  • 鄉村教師
  • 批閱作業
  • 農村教師
  • 教育事業
  • 農村基礎教育
  • 農村孩子
  • 教育資源
  • 鄉村教育
  • 教育救國